【教育文章】
不同年齡的家務清單
創辦人談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都認為,小孩子不需要做家事,負責把書唸好就行了。雖然這樣想,但他會不會只是乖乖唸書?不會的,他還沒唸完書就想去打電動,孩子不是只唸書就好了,但是家長卻常常怕他時間不夠用。
不過很多學校開始將家事納入作業的一部分,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創舉,它不僅包含了古人對小孩教育的內涵,而且還有現代的學術研究作為呼應。
做家事的好處,長期研究可以驗證
美國哈佛大學曾經做一項研究調查,把「常做家事」跟「從不做家事」的孩子各方面的成就,比對追蹤了二十年,結果發現不做家事的小孩長大之後的失業率比常做家事的小孩高出15倍!當然,常做家事的人裡面也有失業的,但比例少得多。看犯罪率,不做家事的更是比常做家事的人高出10倍,這是很驚人的數字。
再來看收入,只顧著讀書都不用做家事的,平均收入比常做家事的人少五分之一,除此之外,離婚率跟心理疾病的罹患率也比較高。調查還顯示,不做家事的孩子因為沒有基本的勞動鍛煉,他無法體會凡事成功,都要有相當大的付出;他無法體會父母的艱辛,覺得父母給他什麼都是應該的,絲毫不知道要感恩,也不懂珍惜東西,包括金錢。
看了這些資料,我們家長就要非常警醒,不要只是奢望小孩把書讀好,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應該讓小孩學習盡自己的義務、承擔家裡的一部分責任。這種氣概如果培養得來,小孩子能夠理解的話,那麼當他踏入社會,就算書讀得少一點,成績差一點,他的工作機會也不會比人家差。因為他會承擔,他懂得去解決問題。
做家事習得的能力,比我們預期還要多
做家事其實是自主學習和獨立、認識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現在有的孩子高中畢業,連水果都不會削,生活的能力都沒有,更不用說發揮所長、承擔責任,所以他離開父母之後很難獨立,一踏入社會就非常彷徨無措,甚至容易跟社會脫節。
如果觀察美國的小孩是否從小到大都不用做家事?答案會令人訝異!美國有一個針對孩子設計的家事計畫,從小孩9個月開始一直到青春期,為他規劃了相對應的家事。我起初也好奇,9個月能夠做什麼?其實9個月到2歲的小孩已經可以按照簡單的指示做事,比如把自己的尿布丟到垃圾筒;
2、3歲的小孩可以幫忙家長拿些東西,或者是把衣服掛到衣架上。竿子太高他掛不到,但是把衣服拿起來可以讓他去思考:用衣服的什麼地方掛衣架?小孩也很想參與大人的世界,他會覺得很好玩,很有意思,就讓他玩。
反倒是很多台灣的父母覺得:「如果我讓他做反而會弄很久」「這樣危險怎麼辦」等等。但重點是要讓小孩有跟你學習的機會,增加彼此的互動,教小孩怎樣使用馬桶,怎麼樣刷牙,請小孩幫忙澆澆花,晚上睡覺前收好自己的玩具,這些就已經開始培養他做家事了。
4到5歲可以學習鋪餐桌,雖然還不會洗碗,但吃完飯可以幫忙收餐具到廚房,然後你可以請他準備自己第二天的衣服…諸如此類。一直幫孩子設計,由簡單開始然後慢慢增加難度,中間的過程孩子會不斷突破自己的障礙,他每學會一樣東西就會有成就感,又幫家裡做了事。
過程中父母的引導也很重要,我們要鼓勵他:「你又學會了一件事!」「如果你表現好,明天媽媽就要教你怎麼摺衣服唷!」小孩長大後就會發現自己什麼都能做,然後他親自做到就會發現:「沒想到保持家裡的整潔,這麼不容易,要大家一起幫忙。」那我們再引導他來幫助別人和感恩別人,是不是會更容易體會?
等到他16、18歲時,也可以在外面找個簡單的打工,雖然只是賺一點點錢回來,但重點是讓他嘗試、去學習和經歷,而不是抱持著希望靠父母的財產養他一輩子,這種毫不切實際的期望。
※引述:小樹苗內心成長營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