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章】
從生活上扎根的教育
創辦人談教育
落實教育,不管是人倫的教育,人際關係的應對,要得到功效其實並不簡單。很多孩子都會背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問題是父母叫他還是慢吞吞的,嘴上會講但做不到。為什麼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因為我們沒有讓他深刻認識到,古聖先賢所教的,是讓我們身心健康、家庭關係可以和諧的方法。
但如果這些觀念直接唸課本給孩子聽,孩子其實是聽不進去的,所以我們先從大自然裡面、從日常生活會遇到的事著手,設計很多活動讓孩子們體驗。
透過生火的教學,讓孩子體會次序的重要
我們帶小孩子一起生火,生火完烤地瓜,孩子們都躍躍欲試。一開始老師給他們一堆柴,有大有小,讓他們試著生火,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拿了最大枝的木頭,然後丟兩張紙進去,一開始看到火很大很高興,可是呢,不到一分鐘火就全熄了。
這個時候老師再和孩子討論:「辦事情要成功要快,次序是什麼?我們一起討論。」過程中老師也會引導:「這麼小的火種,生火是燒小的樹枝,還是大的樹枝快?」孩子們會說:「小枝的比較快!」老師:「樹葉比較快點燃還是樹枝?」「樹葉比較快!」就這樣,火種下去,上面鋪一層樹葉,小樹枝放上去,一點馬上有火種了,小樹枝被點燃了,然後中的被點燃,最後大的放上去,慢慢有熊熊烈火了!這些都要有科學根據,讓孩子理解「次序」是做事情成功有效的方式。
「大小先後」其實就是「次序」的概念。若想有效率,就需要有好的次序來做事情,有的小組很快把火生好,而一些固執己見的孩子,就會發現只憑感覺真的不行!其他人地瓜都吃完了,可能他還在那邊生火!類似這樣的例子,我們就可以慢慢引導,小孩的心裡會想:「哦!原來我隨便怎麼做都可以,但如果我想得到好結果的話,其實是有大小先後的。」
從大自然的經驗,體察人際之間的關係
最後我們再跟孩子討論人際關係,原來要讓家庭和諧,也是要有次序的。下完課回家,先寫功課是必要的,因為它是「大事」,也會讓自己更輕鬆;家裡吃飯,應該請父母先開動。
在學校有的孩子希望別人關心他,結果他出手打別人,想引起別人的注意。問題是他不知道打了人家,對方會離他愈來愈遠!怎麼又會關心?我們這時教孩子試著考慮他人的感受,讓對方生氣了、受傷了,這樣的次序就錯了,能不能對試著對別人有禮貌、放寬心胸?不要像以前一樣斤斤計較,會如何呢?一次、兩次,他和別人相處的氛圍慢慢就不同了。
先學生活的教育,再發展一技之長
現在的教育只專注在學習專業技巧,英文會不會?數學會不會?待在學校的時間這麼長,卻很多人在十幾年上完大學後依然故我,宅在家給父母添麻煩,甚至成日滑手機、沉迷於線上遊戲。
所以我們希望孩子小時候就知道大小先後的重要,從日常生活可以教他怎麼掃地,從哪裡開始掃,教小孩怎麼摺被子、摺衣服,當他體會出樂趣後,他回去才會做,才能落實!父母要告訴孩子是非判斷的標準是什麼,「重要」和「沒那麼重要」的事情要分得出來,他長大才有辦法用這個次序自我管理,才不會過得毫無章法,做事情有效率,對大家、對自己都有益,我們做教育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引述:小樹苗內心成長營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