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庭禅学会2021.11.21电子报

一、主题文章:修行日记

我们从出生就登上了一列向悬崖疾驰的命运列车,怎样才可以跳脱?经典中字字珠玑,都在指引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只要落实到你的身中,就具足了长养身心性命的动力。行动起来吧,90后都开始养生了,时间紧迫……

二、问答集锦:如何才能贯通经典?

经典听了很多,好像懂了,却常听常忘,融汇在日常生活里面似乎更遥不可及。想要学懂和贯通浩瀚的经典,怎样摆正心态和方法呢?

三、厚生集:善本,带我走向光明大道

四年半,记录了1800多条“善本”。每天在生活与职场落实善的行脚,温暖和喜悦充满内心。渐渐地,自己变得会主动找事情做,想办法解决问题,去补位,不再纠结计较,更智慧地陪伴孩子……修为与成长难以尽述。你也想体验善本记录的神奇吗?一起来尝试吧。

四、经典故事:不尚贤

杨朱守着自己的高风亮节,为人师表,极受尊重,却被老子斥为不可教,且被指出“尚贤”的弊端。从原本众人一见就远避,到一众敢与他争位而坐,这转变是实践了老子的哪点指教?我们如何借鉴呢?

 

修行日记

作者:士心

看过一个有趣的比喻:“人生就像一场电子游戏,这次游戏里你可能当乞丐可能当富翁,这是游戏规则决定的;前几世游戏中,积攒的善业和恶业,决定了你今生游戏的剧情框架;每一个玩家,都带着使命而来;站在造物主的视角上,能引起注意的必然只有一种玩家,就是挣脱了游戏规则的人……”

怎样可以挣脱游戏规则?

圣人说,靠修行。

修行不外心、性、命。何其有幸,能遇到明师。

用张讲师的说法:“我们就像坐在一辆快速奔驰的列车上,终点站是一个断崖。我们还在车上卖盒饭、吃饭,还在想多赚几个钱,对吧?没错,赚钱也很重要,可是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个车子在奔驰了,它有速度,距离终点站有公里数,算一下就知道大概还有多久到。当然,这段时间人也要吃也要喝,日子要继续过。可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哪一桩?是车子将要坠崖的这一桩。为什么不想一个办法,努力跳脱这个列车?”

都说第一批九零后开始养生了,越来越多的人或多或少有了紧迫感。“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做一些使你的精气神比今天更好的事。”

本性为大

前段时间刚结束大小先后的功课回报。作为群里最后一个结束回报的,回报期间,不知道内心经历了多少次想放弃、忘记、停滞不前……简直就是一场磨人的拉锯战。深知习性之强大,如狗改不了吃屎。最后能坚持下来,我自己也感到意外,就这么停停走走,如此勉强而行之,到最后内心依然油然生出一种甘愿来。看来人要建立一个新惯性,也不难嘛。

到最后一次回报时,竟还有点依依不舍。之前的练习还没“入境”——定下心神去观照,或者说,安在当下。更像是一种着急解脱的感觉,一有心情,马上把手搭在黄庭,也不好奇,没想着把气血什么模样看个清楚(估计也是看不清楚),也不愿意看背后是不是有“快赶它走”的真相(肯定有),就着急着“让能量自由”。就像助教说的,像投篮一样,结果就一直把球抱在手里,或者在原地拍了拍,没有真的一次次去投呀,怎么乞求进步呢?

大小先后的练习,让我发现,原来世上真的没有什么选择困难症。人之所以会纠结,都是因为没有“存天理,去人欲”,因此无法大刀阔斧、廓然大公。王阳明说:“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 当逼着自己扫描内心各个角落,不打扫不知道,一打扫吓一跳。

良知其实是清楚明白的,只是以前不愿去看:原来很多“看似轻松”的背后,有多少悄悄地打压、静静地抵抗、暗暗地用力……当这些人为造作变得“习以为常”,比如静坐时,不知不觉就有力量悄悄攀上胸膛,什么时候紧起来的都没发现;还有跑步或站桩时,就是胸口那一点动荡,让自己一次次想停下来......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吃不了苦了!

大小先后,本性为大。完全接纳,交给本性,而不想着怎么调整、改造,本性自然会有最好的安排和出路。真的,“心上无过不去的事,事上无过不去的心”。

数月练习下来,发现内心更宽阔、更清明一点了。当然还有很多练习失败的时候,通常都是滑手机或看计算机时,良知最容易蒙蔽(电子产品也害人啊)。当然也有阳明先生说的:“只是志欠真切”。

不用力

关于立志,最大的收获来自《格物九讲》。

刚开始看《格物九讲》,怀着激动的心,花了三四天先囫囵吞枣看完了一遍。看完瞬间心情如图:

等回过神来,再细细品味,真是千金难买心头好啊!这九百块,简直是超值并可以无限循环参加的复训。

格物在克己,克己在不用力”,恕我词穷,但当这一个个看起来平常、小学生也认得的字,落到你的身中,落在你的心内,有了具足的意义,有了练习的方向,有了长养身心性命的动力……相信我,你会法喜充满。

原来那些接二连三来的烦恼,就像一个个喜欢撩不倒翁的小孩,无论怎样给它拳打脚踢,只要没有人再给它“用力”,不倒翁又会一次次巍巍然立起;脚下的路,坑坑洼洼也不怕,跌倒了可以即起,让自己“立”起来;当情绪如洪水猛兽来了,只要分清“气血动是天理,有用力才是人欲”......

南宋时一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现在晓得了,什么是不用力,换句话说,若无余力挂心头,才是人间好时节啊!

人间游戏,修行趁早。每个人都被褐怀玉,破皮袄里就藏着一颗夜明珠——在未开悟前,圆满的本性不曾丢失,只是你未曾看它一眼。看来人生每件事不是徒劳无功的,每一分一秒都可以不被浪费——复返阳气可以很有效率!只管存好心,看准方向,往前奔跑吧!

本期目录...

 

如何才能贯通经典?

作者:张庆祥讲师

同学问:

张讲师您好!我们听了很多的经典,包括《传习录》、《论语》、《六祖坛经》等等,听的时候呢都很喜欢,也觉得好像懂了,但为什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总是好像忘记了?

张讲师:

这心性的学问,一开始感觉总是支离破碎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我以前读《论语》的时候总是很纳闷,《论语》有千百条,到底要怎么样把它融会贯通呢?那就背吧!可是背着这条,忘了那条。我相信是很多人都曾感受过这种困难,也觉得非常的纳闷。

但是当你有一天把你的心、性、命观察透彻,并且将精、气、神慢慢地长养,再回过头拿起这些书来,你就会发现,这千百条原来都在讲同一件事情。所以其实你也不一定要逐字逐句地去背诵它,你只是有空就拿来读读,拿来想想,你不必急着什么时候才能把它贯穿,你需要一些时间打打基础,熟悉一些专有名词。

最终你会发现,其实你只要在日常生活里面,将自己的心、性、命彻底地观察,当这三个字在身中的真相观察清楚之后,所有经典里的不解之迷,将昭然若揭地,一一呈在您的眼前。且更进一步将原本的支离破碎,融为一体。届时您将触类旁通,左右逢源,三教经典信手拈来,有如出自一人之手。

道的可贵是能充满生机,能长养不息。德的可贵是能保持这生机,能让精气神长养不息。而掌控这生机的关键,就藏在你的“存心”里。那存着什么样的心,最能充满一身的生机,最能长养一身的精气神呢?这秘密只在一个“仁”字里。

仁这个字不是只有爱,仁这个字要表达最主要的内涵是“生机”!当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仁慈,充满宽恕的时候,其心情必定是愉悦的、和平的,其周身气机必然是太和的、流畅的、长养不息的。

就像这样,经典讲的是一种感觉,一个生生不息的感觉,一个长养不息的性命。经典要读得好,就要懂得把那些不易明了的字句,在日常生活中,往自己身心里面去比对、去感觉。

好比“仁”这个字的重点是“生机”,所以看到这个字时,不能只想到要怎么去爱人,怎么去慈悲。而是要去检验当一个人内心怀着仁心,是什么感觉?怀着这宽阔的胸怀,浩然之气是否更加的长养?精气神是否日益充沛?这才是“生机”的所在,也才是“仁”这个字的正确注解。

这仁字,佛家叫性。你看性这个字,从心从生。这说明,存心对了,这周身造化自然就能长养不息。可以说这“仁”字,就是千经万典的一把万能匙。但生机两字一下子不好体会,造化两字更是深奥莫测,为了让上智下愚都能有所进益,于是圣人退而求其次,说了一个“忠恕”之道。

忠者尽己,就是把自己本分做好,把自己的生机顾好之意。恕者推己,就是将心比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也许不懂什么是与生俱来的生机?什么是浩然正气?但凡事都能将心比心的人,久了心必然宽阔,性必然仁慈。这时他虽不懂什么生机?什么造化?但那生机已悄悄然长养于一身了!这就是圣人的善巧方便,圣人的有教无类!

以上只是随手举例,各位若能运用这种技巧来读经典,将经典的字句,全都化为身中的生机,身中的感觉,慢慢你就会发现,这些经典的字里行间,信手拈来都是互相贯穿的,都是围绕在自身性命的生机在打转的。渐渐你会发现经典变得那么熟悉,那么切身,那么真实,那么实用!至此,经典不必强背,字字句句自然就入心了,自然就融会贯通,左右逢源了!

所以,如何才能贯通经典?当然,首先是要先大略地读,主要经典都读个二十五遍,这样经典的名词就大略有印象了,以后才有贯通的机会。

再来就是把经典的字句在自身中实践,在自身中观照,在自身中比对。这时你会发现,还好前面有读个大概,还好有下苦功读二十五遍。你开始发现,听我所讲解的经典时,那些《论语》、《孟子》、《心经》、《金刚经》里面的章句,我一提起你就知道在讲什么了,甚至你会联想到另一部经典是如何用不同的文字,述说同样道理的。

所以你必须先读过,一开始不是很懂没关系,总要先读过,如果你没有读过,不论要进入哪一部经典,都非常困难,你不知道它究竟在说什么,你会觉得很生疏。因此,把黄庭书院交付给你的三教经典读本,全都熟读二十五遍,这是进入经典非常重要的一步。

他日再加上你的实践、体验、观照,这古圣先贤的学问,就几乎要被你贯穿了。到那时经典也不需要刻意背诵,但当你需要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某经某句可以加以佐证,这样就可以了。

本期目录...

 

善本,带我走向光明大道

作者:潘洪华

我清楚地记得,2017年5月我们开始学习张庆祥讲师的《幸福内心禅》252~259集,讲的是善本。我恭恭敬敬地在一个本子上写下“善本”两个字,日期是2017年5月20日。从那一天到现在,四年半过去了,我几乎天天都在记录,总共有1800多条了。

有人说,经常记着记着就忘记了。可是我却记得越记越起劲儿。为什么呢?就像张讲师说的,我从中获得了很多收益,所以就有了动力,不会觉得累或麻烦,内心反而充满了笃定和喜悦。

当时听了“善本”的讲解,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资质庸下、福报不多,既不白富美,天资又不聪颖的人。张讲师说:“修行是需要资本的,没有足够的资粮,就走不远。”很幸运的是,我接触到了黄庭禅,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一路跟着张讲师的要求做,尽管对那些性理心法理解不深,读了几年经典,也还是那么懵懂,可是我愿意相信,经过不断地熏习、积累,我会有进步。确实,回头看看,自己跟没学之前相比,一直在不断成长着、收获着。而且无论是记善本,还是习读经典,总是有一群人拉着我往前走。

记录善本有讲究

刚开始,我就只在本子上记日期和做了什么事情。后来呢,为了督促自己,我就在记录的前面加一个数字,就是善本的累计的条数,看着这个数字,就感觉满满的自豪和一种沉淀感,好像又往自己的粮仓里增加了一些米粒。如果你有时候记不下去,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试试看哦!这也是一种小小的自我激励吧!不过现在我已经不需要这种激励了,不再写数字了。最近要用手机录入善本打卡内容,我也开始用手机写日记,就每天把打卡的内容复制到“百日善本”的小程序里面,暂时不用本子来记录了。

如果有特别有感受的事情,我还会标记一个“★”号,作为以后浏览的重点回顾对象,也可以在大家相互交流的时候,拿出来作为分享的资料。时不时翻看一下自己做过的事情,感觉很踏实和温暖。

分享善本,开启新视野

刚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善本”时,每周大家都会分享自己的善本。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可以让自己拓宽做善事的维度、宽度,因为自己的思维总会有盲点,听了别人做的善行,以后有机会就会照着做。比如有人分享在车站,看到有垃圾掉在垃圾桶旁边,想不理走过去,可是心里卡卡的,于是又回来把垃圾放进了垃圾桶。我之前就没想到这一点,把这件事讲给女儿听,有一天她回来告诉我说,她把路边扔在植物上的一些饮料盒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一路捡了好几个!这就是相互学习的效果。

每天回顾自己做的事情,大部分时间都感觉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也可以找出一两件自己心存善意、已经潜移默化地去做的善行,就把它记录下来。比如说:校对了文章、顺便给同事带了一些资料等等。如果当天有一些特别的事情,平常做的就不记了。

让爱传承

这么好的事情怎么能忘记亲朋好友呢?闲聊天时,我会把我和朋友们的善本故事分享给家里人。我的先生和女儿也会分享他们做的善事,比如帮了同事或同学之类,我们还会一起去放生。我们家各自做得最多的就是扶单车。说起扶单车,大家肯定都很有感受。共享单车那么多,经常可以看到停得歪东倒西的,甚至还有挡在路中央的。刚开始扶单车时还会有点介意,怕别人看着我们会不会觉得我们好傻呀?别人不扶我们扶,能扶得了这么多吗?特别是有时候碰到倒了一大片的那种情况,究竟扶还是不扶呢?我们一般采取的方式就是如果有时间就全部扶,如果没时间赶着做事,就不扶了。如果只有一辆或少量的,我们要不通力合作,你扶头,我扶座;要不就抢着扶或者轮流扶。扶完三人相视而笑,爱意在心间传递着......

有一次,我扶单车时,一位男同事见了,赶紧上来帮忙。他说:“看到你在扶单车,我不帮忙都觉得过意不去啦!”你瞧,人就是相互感染的嘛!

有时会觉得是不是有人故意恶搞把单车推倒?可是把单车扶正之后,那种喜悦舒服的感觉,非常滋养心灵。别人把东西搞破坏,给了我们一个行功立德的机会,我们为什么要错过呢?当然,这样的破坏最好少发生。

行义也是行善

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时机不同,行为要会变动。我们行善不能傻乎乎地一味去做烂好人,该严肃的时候,要拿出“义气”来,反而能长养自己或他人。比如说我们对孩子肯定是很爱护的,可是有时候就需要对他们严格地推一把或进行引导和矫正。

有一天女儿又叫我帮她请假,她说不想去上钢琴课,因为那位钢琴老师太凶太严格,经常把她骂哭。我说:“请假要提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临时请假,你这样做对老师来说不仅是不尊重,也给老师造成不便,这样不好。如果对老师有什么意见,那么就要学会跟老师沟通。”她想让我去给老师发信息,可是她已经16岁了,我说这回要她自己沟通、自己请假。以后出门在外,我哪里还能帮她做这些?她很生气地说:“你什么都不帮我!”然后“砰”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她知道我不会去帮她发信息,于是就硬着头皮跟老师说因为感觉老师的态度太急躁,让她对学琴产生了非常大的厌恶、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她想暂时停一下课。老师非常诚恳地跟她交流,而且还说很抱歉,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影响了学生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后来她们俩反而成了无话不谈的良师益友。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当时把女儿推了一把,让她学会主动去沟通,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吧。在家里,爸爸比较宠她,我就得要给她一些界限,这才能真为她好。

心胸越来越宽阔

记录善本,让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宽和,眼中越来越有可做的善事。记得我十几岁时,妈妈经常生气,说我乱放东西,不会主动整理家里。2017年我上山参加课程并行禅一天,回来又参加了几次初阶的志工,突然发现我会找事情做了,会去补位、想办法解决一些小问题,不再去纠结或者计较了。比如说看见没水了就会去烧;看见地脏了就会去拖;垃圾满了会去清理;哪个地方缺一个挂钩就自己买来挂好;工具没归位,就放回原位等等。工作岗位上,发现有事情需要补位,我也愿意用休息时间去做。我做事变得有担当,也灵活了,同时发现自己的做事能力有了提升。

从“恶处”着手

善本有一个特异功能:就是当你在做善的时候,同时会发现自己的恶或者私心等等显露无疑。

比如有一天我在工作上需要一些尼龙绳来绑资料,但是公司的购买流程非常复杂,我不想为这个小东西去申请,就去五金店准备自己买一卷。可是当要付钱的时候,心中又有一点卡卡的感觉,好像有点舍不得:真要为公司的事情自己掏钱吗?这时,我看到了自己那个计较金钱和小气的习性。多好的机会呀!我对自己内心一笑,就买下了。

张讲师不是说嘛,他没有让我们去记恶本,因为有可能一天下来,那个恶比自己做的善还要多,会严重地打击我们的积极性,哈哈!

现在我的心里承受能力稍大了一些,每天也会记下值得自己反省的事情,我的日记格式是这样的:

年 月 日 周几 天气 温度

【善】

【感恩】

【开心】

【反省】

【功课】

这样的记录,让我觉得每一天都有一点点小小的收获和进步,每一天都非常充实,每一天都在积累资粮。我不去想自己多久能够觉悟或者怎样,至少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我非常非常地感恩,张讲师提倡的所有功课,都让我受益匪浅!

善本,我会继续地记录下去。让我们一起加入记录善本的群体,这个能量将会指引我们走向光明的大道。

本期目录...

 

不尚贤

经典引述:

不尚贤,使民不争。

——《道德经·安民》

故事来源:

杨朱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舍,进涫漱巾栉,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请夫子辞,行不间,是以不敢。今夫子间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杨朱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列子·黄帝》

张讲师讲解:

杨朱到南方“沛”的这个地方,正好老子到秦,二个人刚好在郊外相遇碰面了。老子看了杨朱之后,扬起头对着天发出感叹说:“我本来以为你是个可教之才,你的名声这么大,我看根本就是没有办法教导,你已经中毒太深太深了,没有办法教。”

杨朱当时没有马上答,回到了馆舍,整理整理,开始梳洗,梳梳头、擦擦脸,去见老子,但不敢进去,将鞋子脱在外面,跪着,膝行而前进。见到了老子说:“那一天大家都在忙,我不方便问您什么,今天我看您稍有空,所以特地来拜见您,请问那天为什么会说我不可教啊?”

老子说:“我看你的作为啊,下巴往上仰,一副瞧不起人、不可一世的样子。每个人看到你,就会距你远远的,谁还跟你在一起啊?连你的本性也不跟你在一起,谁还跟你在一起啊。真正的清白,总是令人误会很多的,内心越干净,越不去反驳解释。真正德性充沛的人,表现出来是非常谦逊的。”

杨朱皱着眉头,马上正色,不敢再放荡:“我知道您在说什么了。”

因为他检视一下他的行仪,到哪里都是一副高不可攀的样子,一副修行人的样子,一副我是无比的尊贵而你们根本就不懂的样子,一副为人师的样子。

杨朱去见老子之前,跟回来后,很明显有不同。去之前,那个旅店老板还要到他家里去请他,先生、老婆都要帮他铺席,给他毛巾请他漱洗。所有旅店同住的人看到他,每个人都避得远远的,哪配跟他有什么交谈。那个煮饭的,连饭在他面前也不敢煮,避得远远的。这是杨朱去见老子之前。

他回来后,他听完老子训他一顿,知过了,那就开始观察他的心,收敛他的行容,所有住在同样旅店的人,都开始跟他抢着坐位子。可他去之前,大家见到他像看见鬼一样的,避得远远的。为什么杨朱回来后大家敢跟他抢位置啊?因为内心的那个清高、傲慢拿下来了,就是这个问题,这就是尚贤。

谁在尚贤?杨朱不尚贤,旁边的人怎么会尚贤呢?杨朱自己一尚贤:我是这么样的清高,你们谁配来跟我坐在我旁边呢?你怎么这么放肆坐在我这里啊。虽然他没有这样说,但是他所有的颜色是告诉人家是这样。

这就是为什么在《道德经》里面,要把你认为是很好的,尚贤不是很好吗?守着我的清静,守着我的高风亮节,不是很妙吗?不是大家都在提倡吗?为什么针对“尚贤”从《道德经》第二章就开始破、开始骂了。

第三章的经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中的“不尚贤”的这个贤字,外在是指贤人、有能力的人,或者是高亮的贤明,也是贤。对内来说,是指所有的净相的知见称为“贤”。总而言之,就是你认为很好的那种感觉,你认为很好的名望,你认为很受人尊重,你认为第一名的,或是高级人类的,那一种的心思,都是这个贤所包含的内容。

现在人不论做什么事,穿什么衣服,总是想要如何抓住众人的目光,抓住镁光灯的焦点等等,这个便是在这个经文里面所谓“尚贤”这个心意所表现出来的。但在这个太过于贪爱或崇尚追逐的过程中,难免伴随着得意或失落。

这个当下,其内在的气血跟着漂浮不止,而烦恼也就跟着发生。所以尚贤两个字,只是首揭心中的净相之害的一端,“尚贤”不是说外面的贤人,其实是讲内心里面那个净足的心。其原意并非叫人抛弃有才干的人不去用他才叫做不尚贤;不是说去用那些毫无能力的无能之徒,才叫做不尚贤。

——摘自张庆祥讲《道德经》第19集

本期目录...

 
最新活动讯息与张讲师新作
中华黄庭禅学会
http://www.htz.org.tw
各期电子报下载: 黄庭禅各期电子报在线查询
投稿或提问、意见: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欢迎转寄与分享: 点选转寄电子报链接或直接转寄此封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