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黃庭禪學會2021.09.01電子報

一、主題文章:看清「人欲」

「去人欲,存天理」,似乎好說不好做。但當我們能找到心體,並且有可以落地的心法練習時,日常生活每個起心動念的當下,都能覺察到「天理、人欲」在心上的區別,回歸良知日行日近。

二、問答集錦:相信科學家還是相信老祖宗?

當著名科學家的話與中華經典的觀點產生矛盾,該相信哪一方呢?當滿天都是專家學者、名人名言,和各商家創造出來的吸睛金句時,我們又該以什麼為準,來建立生活哲學的真知真見?

三、厚生集:行善不偏航

善本,並不只是機械地一件件去記錄行為,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記錄,能辨別出什麼是真善,什麼是無明善人。觀照自己行善的存心,時時校正主軸,善的行腳才能不偏航。

四、經典故事:鄭子產「有為」之過

鄭子產受命主持鄭國政務,冬日憐惜婦孺百姓渡河艱辛,讓出自己的馬車,深受百姓擁戴,卻被孟子評為「惠而不知為政」。愛民治國的善行,也會變成過失嗎?

 

看清「人欲」

作者:志一

最近學習張慶祥講師講《格物九講》,張講師講到「天理往往發生在心安處,人欲往往發現在心卡卡的時候」。今天嘗試著在心上練習,觀察體會什麼是天理和人欲。

早上坐地鐵時,為了下車時轉乘更方便,從車尾走到車頭,行走的過程中,無意間看到一位女乘客的著裝,很吸引人,內心產生了一個動盪,有個衝動,想再看一眼,心頭有一點癢癢的感覺。當下,自己清楚地知道不應該再抬頭去看,內心既不正,也很不禮貌。良知與內心交戰之中,我意識到自己已處在人欲中了。

回到心體,嘗試接納此刻這個癢癢的氣血,不抵抗。繼續往前不抬頭走過這節車廂,沒有再抬頭去看,此刻感覺了一下,內心是踏實安穩的。原來,做對事良知真會有感覺。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班上有的小朋友比較好動、也愛講話,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喜歡隨意發言,多次提醒也不見改善。有一次,一個同學又隨意發言,影響到班級的學習氣氛,讓我很生氣,當下很想批評制止。此刻我的身體很多地方都緊了起來,心頭也硬硬地,很不舒服。

對比張講師所講,只要對心體有用力,對氣血產生好惡知見,就已落在人欲之中了。我嘗試把身體多餘的力量鬆下來,單純地感覺心頭的這個氣血,也想起了《道德經》所講「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練習不抵抗,讓氣血自由存在。帶著對內的覺知,再去處理紀律的事請,感覺更加輕鬆,有了更多的彈性。

以往生活中類似的情形,往往還來不及仔細覺察,就隨著習性跑了。最近學習《格物九講》,練習分辨人欲和天理,很受益,讓自己可以把習性看得更加清楚,也有機會在當下做觀照練習。

感恩張講師,也感恩黃庭禪提倡的成人成己的著陸功課,一起提醒著自己往良知和天理的方向走。

本期目錄...

 

相信科學家還是相信老祖宗?

作者:張慶祥講師

同學問:

張講師好。愛因斯坦是著名的科學家,他有一句名言說:婚姻的確是披著文明外衣的奴隸制。但我又很認可您說的老祖先的婚姻思想。但這兩個角度好有衝突,我一個小輩該怎麼理解呢?

張講師答:

一個科學家不一定懂哲學,對人生的道理也不一定真的很透徹,像臺灣有一個李遠哲,諾貝爾獎得主,然後因為名氣太大,就介入臺灣的教育,他把一些二專、五專等職業技術學校,全部升級為大學,讓臺灣處處都有大學,而且分數再怎麼低,都能進大學。

這看起來是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讀大學,當時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家長都開心得不得了,覺得我的小孩終於可以讀大學了!但是二十年下來,卻發現弊端叢生,後悔不已!為什麼呢?

因為此後大學生的素質比以前低太多了,大學畢業的程度和以前初中畢業簡直差不多。接著很多科技公司找不到技術人員,因為那些本來學技術的學生都不見了,全都去讀大學本科了。然後又發現學生畢業後,只希望穿著西裝上班,不願意再穿著工作服在基層深入技術,他們把搞技術和付出勞務看得很卑微,現在臺灣的情況就是,勞務性及技術性的工作都找不到人,工廠裡到處都是東南亞請來的外勞,而臺灣年輕人宅在家啃老、不願流汗的工作卻一大堆,這就是諾貝爾獎得主幹出來的事,把下一代苦幹實幹的價值觀全都給毀了,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啊!

所以也不要太相信科學家的光環,不要以為能搞一點狹隘的科學,就一定看得透人生,就一定懂得人性,就一定懂得哲學,就一定不會搞出一塌糊塗的事來!

中華民族老祖宗的智慧,可不是憑著一兩個人的經驗就瞎編出來的,中華文化是累積了五千年的歲月,經歷無數智者的驗證,才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這種用歲月及智慧驗證出來的先人文化,才是可長可久的生活哲學,才是一種人類可以平安、互惠、互敬、尊嚴、長遠的美好的生活方式。

中華民族用五千年的時間去實驗,去證明,而那些已經證明的,已經做對的美好生活方式,美好做人原則,美好的真理,全都寫在古書裡了。那些聖賢可不是隨便一個阿貓阿狗,也不是網路隨便一個酸民,他們不是偏激份子,更不是懷著任何名利目的,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真理留下來,讓全人類少走彎路,讓每個人生活得更幸福。

難道五千年無數聖賢的智慧與貢獻,還比不上一個科學家片面的見解嗎!當然科學家若是在某項科學上有所成就,我們要尊敬他在科學領域的專業,而對於他外行的人生哲學,千萬不要過度迷信!

然而人們的迷信何止發生在科學家身上呢!還記得我年輕時有句廣告詞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話在當時的高中生、大學生中大為轟動,大家就信以為真了,就無所不為了!然而真的只要你喜歡就沒什麼不能幹了嗎?這分明叫嘩眾取寵,叫短視近利,這道理不是很明白嗎?為什麼讀到高中大學的聰明人,一點分辨的能力都沒有了呢!

又例如現代的教育家,尤其是各類補習班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聽到這句話家長們就得乖乖地繳上補習費,孩子們就得乖乖地補習到晚上十點才回到家。而事實是現在全中國的小學生,有一成以上抑鬱,中學有抑鬱的高達四成!中國青少年自殺比率已高居全球第一!試問你的小孩真的贏在起跑線上了嗎?而看看那些成功人士,他們真的是跟你的小孩一樣,是從這條起跑線去搶破頭而得來的嗎?或是人生任何時候都可以是一個新的開始,都可以是一個奇妙的際遇,跟本就不存在一條起跑線呢!

今日社會的現況是,人們動不動就對專家的話迷信,對明星迷信,對廣告迷信,對眾口鑠金迷信,卻唯獨對可以讓你走出迷惑的先人智慧說不要迷信,真可悲也!

本期目錄...

 

行善不偏航

作者:郝梅

接到黃庭禪志工邀約,要我分享一下「善本心得」,我心頭一緊,我的善本做得並不好,有一天沒一天的記…… 心情來啦,先觀照吧!閉上眼睛,感受黃庭,微微發熱,肩膀略緊,雞蛋那麼大的一團能量在胸口湧動。

看到了心情有些沾沾自喜、又有些緊張,怕寫不好,原來這就攀附上了好名的心……繼續內觀下,怎麼這股氣的湧動又變大了?範圍有了巴掌大,溫度3級,緊度2級,心情變得有些懊惱,羞愧,自責。這股氣血很低沉,悶悶地。看到了心體的模樣,我開始一次次練習著寬兩秒的心法,嘗試著敞開胸膛,放鬆肩膀,微笑並接納它時,沉悶的氣血開始變化,逐漸散開,從頭部有股能量緩緩的往雙腿流淌,溫度也下降,範圍變小,黃庭鬆鬆地感覺,心情還是有擔心,但已經不被它罣礙啦。

此時帶著對這門學問的感恩之心,鬆鬆地答應下來,放下疑問和期盼,成人成己,真實分享就好。哈哈,還別說,這一觀照吧,之前的緊張和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也沒有了,寬兩秒,真是法寶!

說實話,《善本》的音訊我一直都沒有完整的聽完過,這兩天被「逼」著聽完,結果被自己的無知、愚昧當頭一棒——原來善本不是光記幫助他人的好事,最重要的是清楚什麼是真善,什麼是無明善人,善本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做?明白了這些才能記錄出完整、溫暖、多彩的善本行腳。

在行善的過程中還有個關鍵因素:一定要用上心法,常往內觀照行善的存心。存什麼心?為他人好的心,同時對自己的身心性命,對對方的身心性命都有長養!

在這點上我做得不好,也是這兩天聽完張講師講解,再回顧自己的善本,才發現自己的問題,剛開始還挺溫暖的,看的時候能笑出來,再往後看,如果有心法在,就不會失了主軸,如果沒有用上心法,就是為了記善本而做,流於外在膚淺的東西,少了內在那份溫暖與踏實。

比如:同學不想用手機看書,又覺著買這種書不划算,我就幫同學去列印電子書(網路小說),當時認為自己是行了一個善,現在看來就是鄉愿了。其實心中是怕同學說我小氣,有意拉攏她,這是孔夫子最不恥的一種人。如果當時能觀照黃庭,認清心中的良知,相信就會有更好的方法。

善本,一定要長期的做下去,張講師經常講天天行善,惡就會不見了。也讓我想到古人通過丟黑豆和白豆來檢驗自己一天的起心動念,黑豆代表不好的,白豆代表好的,剛開始滿瓶都是黑豆,通過不斷練習,黑豆越來越少,白豆越來越多,最後都變成白豆,再後來沒有黑豆,也沒有白豆,這個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發。(詳細的故事情節請欣賞喜馬拉雅上張慶祥講師關於《善本》的講解吧!)

通過這次的心得分享,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之前記善本越來越沒有方向的問題點,接下來就老實修行吧!

本期目錄...

 

鄭子產「有為」之過

經典引述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道德經•玄德》

故事來源

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濟之?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孟子》離婁章(下)

張講師講解

《孟子》裡的這一段,講述了「有為」、「無為」的差異。賢人鄭子產主宰鄭國的政治權柄,戴烏紗帽的人都有官派的車,鄭子產被派到了兩部車,前面有兩匹馬或十匹馬在拉車。

有一天他經過河時,看百姓冬天涉河很難過,因為那個河水很冰。如果你走過比較冰的水就了解,走進去就冰得腿一酸,快要跪下去了,對不對。鄭子產看到有許多的老弱婦孺不忍心,他就把其中一輛車給了需要渡河的人,讓他們去過河。馬車前面有馬拉,雖然有點顛簸,可是勉強拉得過,讓人坐在馬車上,這讓過溱、洧兩條河的人暫時得到舒緩。

孟子看到這個現象說:「鄭子產果真是個有仁慈的人,也是懂得施恩給百姓的人,可是不知為政。」說要怎麼樣為政呢?說你徵調民利做橋,先做步道,十一月的時候,人可以走的步道就先成了,到十二月的時候,車子可以走的橋也完成了。從此之後百姓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借你的車了,對吧。

可是說起來這兩種做法暫時給百姓的觀感,哪一個的聲名比較親切?你看他走路上班時,他把他的車給我們,那我們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如果是用選舉來表達的話,那鄭子產在當時應該得票最多。可是他卻忘了,如何更廣泛而長久地獲得長治久安之道。這就是「為」,鄭子產是作為了一個東西,可是這個東西,離他的治國,離他上去為政的任務有很大差距的。這就是所謂的「為」。

孟子說「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君子做你該做的事,站在一個位置上,應該把你施政的大大小小都看得清,都施行得來。就算你出行的時候,前面有人舉個牌子,寫著什麼「威武」,旁邊的人統統跪下去,躲到旁邊去,那叫行辟人,這是可以的。因為你份內的工作做好了沒?做好了,百姓感恩是應該的,你這樣子威風,沒有問題的。你長治久安的事情做好了,不必要買感情對吧。

你一個人的官車有幾台?你知道自己的國家有多大,然後裡面有多少條河嗎?冬天到的時候,每一條河都有人這樣子在過河對不對?你有幾台車可以這樣施人恩惠呢?沒有辦法的。如果你想要這樣討好你的百姓、你的選民的話,那你天天在外面奔走都不睡覺,還是時間不夠用的。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政客就像這樣,真的是像這樣,「為」而不是真的在政治,這就是知愛民而不知無為了,無為就是不造作,不造作就是本來應該如此,就照如此做。本來該如此,而你競然選擇了另外一個不是如此的路,叫什麼?叫做「為」。

——整理自《道德經》第32集

本期目錄...

 
最新活動訊息與張講師新作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各期電子報下載: 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
投稿或提問、意見: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