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庭禅学会2021.07.01电子报

一、主题文章:诚,孝顺的真滋味

父母老了,健康问题总是让儿女忧心。可是两位老小孩的任性,却惹出亲情之间的矛盾。如何才能让孝心与亲情两全呢?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答案彰明较著。

二、问答集锦:怎样才能挽救陷入抑郁的身心?

身处红尘,心却常如在炼狱般痛苦。在这抑郁、焦虑越来越多的时空,哪里能找到解脱烦恼的路径呢?正知正见之光照亮的当下,走出抑郁的方向和阶梯就在眼前。

三、厚生集:善的温度

做好人好事就是善吗?那您可能没有了解到善的真谛。记录善本,这件看上去傻傻的事,却让人行善而不伪善,真正感受到了善的温度与滋养。

四、经典故事:君子与小人,小知与大受

管仲位列春秋时期名相,与朋友做生意却总不拘小节,多拿分红,这贪利的行为有违公平原则,但管仲肯为国家大体与小人周旋的君子气量,却被孔子所嘉许。夫子告诉后人,不要从细节来衡量一个人的气节,因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

 

诚,孝顺的真滋味

作者:曾瑾

父母身体不好,为他们的健康一直都在请专业医师刮痧并中药调理,在中医的治疗下,父母的健康都有所好转。

父亲的病症主要根源在脾胃,医师建议少食肥甘油腻,清淡饮食,但父亲很固执,认为自己营养不良,必须要多吃肉;母亲的病症根源在寝处不时,医师建议要早睡多动,母亲嘴上说要改,依旧每日晚睡。

每每看到他们沿袭旧习,继续伤害身体,我心里好急,苦口婆心地相劝,但是怎么劝都不听,结果还经常为此与父母闹得很不愉快。

改变的机缘,来自于最近在做张庆祥讲《孔子家语》的校对时,有一集是张讲师对“诚”这个字深入的讲解。

诚,是一种爱护人的心量,而这个爱护是足以成就对方的,才能叫作诚。反身而诚很重要,处处去检验自己的心量。第一个为别人好,第二个长远来说还真的能够得到好处,这个才能够叫作诚。

张讲师还讲到要能够分别出善跟恶,如果你分别不出善跟恶,你无法诚身,因为诚这个字就是只会长养你的,所以以能够长养的行为、思想、作为为善。

不论你做什么,或者理由多么冠冕堂皇,而其结果如果是消亡一个人的精气神,都叫作恶。如果你连这个都分别不出来,就不能叫作诚,那无法成就自己。

学到这一集,狠狠地被敲打了。反省自己,既没有反身而诚,更没有分辨出善跟恶。仔细地省察自己的存心,当父母不听劝时,我心里的那份堵,是因为他们的健康,还是因为我认为那样不对,他们没有顺我的意而产生的呢?仔细地省察后发现两者都有,那个私欲隐藏在为他们好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后面。在私欲的推动下,和父母的应对就少了一份柔软和建设性,最后的结果是消亡双方的精气神。

反身而诚,在自己身上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父亲有糖尿病,偏偏不忌嘴,那我就找一些符合他口味,健康无添加的食品,减少他吃高糖高油零食的量。妈妈生活节奏混乱,我就多承担一些家务,晚上洗碗收拾厨房,尽量不让家务拖累她睡觉的时间……

多做少说,虽然看到他们不去改变生活及饮食习惯时,心里还是堵堵的。那我就自己去内观心里的声音,拿掉那份私欲后再说出来的话,他们有时也能听一听了。

张讲师说,我们就是诚之者,我们的诚已经失去了,我们要慢慢透过学习,我们要去力行,我们要去知耻、去好学,才能够成就这个诚!

本期目录...

 

怎样才能挽救陷入抑郁的身心?

作者:张庆祥讲师

同学问:

张讲师,您好。随着学习黄庭禅的深入,慢慢了解自己痛苦的起因。我有10多年的时间被自己的无明所困,感觉身在地狱,现在了解是自己的心所致,也慢慢走在修心的道路上,但外在很多事依然无法顾及,是不是先以明心为主呢?

张讲师答:

明心的目的就是明我们的良知,明心就是拿着我们的良知去待人处事。只要本着用良知去待人处事,做事就会顾及别人,就不会一直把目光只放在自己的得失上,不把目光一直放在自己的得失上,你就不会活得像地狱一般。

所有身心受到痛苦的人,几乎都是把焦点全放在自己的得得失失上,放在自己的得失荣辱上,这种心态一定常常感觉到很多人都在欺负你,感觉到你都在吃闷亏。

秉着良知去待人处事,将心比心,廓然大公,公平地处事,你就会注意到别人的得失,心胸一开阔,自己吃点亏也无妨,多做点对别人有益的事,哪来的时间在那边哀伤忧郁呢?

本期目录...

 

善的温度

作者:刘瑛

2018年是改写我生命的一年,因为失眠问题当时在美国的我遇见了黄庭禅,那时的我天天听“幸福内心禅”,坚持天天站桩静坐,陪读的寂寞也变得越来越享受了。

因此,回国后第一时间参加了静禅初阶课程,初尝了张庆祥讲师教导的与情绪和平共处的滋味,再后来了解了张讲师倡导的善本的意义。可是虽然觉得好,但是认为不一定要记录,所以断断续续地没坚持多久。

真正让我开始记录,是看到同修在每次的回报中都有善本这一项,而且都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张讲师说当心专注在A上B就不见了,也就是说看到了善,恶就不见了。于是我下决心开始记录善本,记着记着我感觉自己真的变了。

以前自己傲气、冷漠,自诩理科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说话一针见血,都是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记录善本后,每次在写时看看自己当下有没有什么沾沾自喜、得意的情绪,再回忆一下当时的起心动念。就这样慢慢地体会反思,不知不觉我的心柔软了下来。

感受最深的就是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期间,小区封闭管理,所有人都必须在家封闭,此时物业人员就站在了第一线上了,看到他们24小时加班加点,却连基本的防护设备都不全(突发事件,物资缺乏),作为业委会成员的我心里很难受,我就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一直以来业主和物业都是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次疫情的发生,也让大家看到物业保安的善良和担当,我就想发动捐款捐物,让爱心在大家心中传递。当我在群里说出了我的想法并发上第一笔捐款时,真没想到一下子就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群里捐款红包不停地发了过来。到临睡前都在收捐款红包,第二天早上开机也是捐款红包涌来。

我还记得第一天打开红包那一刻,胸膛热浪滚滚,眼泪都流了出来,点接收红包的手甚至都有点微抖,接下来一整天,整个人都是开阔和神采奕奕的。

但是接下来我意识到这也许是净相,再细致内观,看到了心里的那个贪,黄庭有点紧,范围有铜板大小,有点热。于是再点开红包前,先松开肩膀,放慢速度,看着胸膛的那股热量,再去打开红包。通过这样内观的对比,还是能感觉有热度,温暖和感动,却少了那个隐微的却容易忽略的紧,领略到心胸真正的开阔的感觉。

其实这期间我也受到个别人的质疑,我们的财务人员也随时报上收支报表,因为内心无愧,我就坦坦荡荡地从容对答。

就这样,业主们积极捐款捐物,让正能量和善良在小区传递,我自己也受到了长养。我觉得这真的受益于我坚持记录善本。

感恩黄庭禅,让我通过记录善本切实感受到了善的温度!

本期目录...

 

君子与小人,小知与大受

原文: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张讲师讲解:

孔子说:气量宽阔的人,不可用一些小的德行,小的才能,来窥测他的内涵,不可小知啦。你不要用那一些他是否廉洁,有没有勇气,他诚不诚实,你不要用这些小的东西来看他,但他却可以承受大事的考验。

一个君子——可以领导人的叫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管仲当时跟他的朋友做生意,两个人分红的时候,每次他都拿比较多,然后人家说管仲不廉洁。事实上两个人公平做生意应该分多少?一半才公平嘛,每次管仲都拿比较多,他朋友每次都让他,他每次都拿。管仲这个人不拘小节。

后来管仲不是当了齐桓公的宰相吗?也霸了天下,那你说廉洁不重要吗?他不是不廉洁啊,管仲那时候的想法就是说,朋友的家境比较好,我还有一个老母亲要养,朋友分给我比较多,这合理,然后他就拿,这合不合理啊?他们两个说好就算数。管仲不拘这个小节,拿就拿了。

当然我们要以很严苛的眼光来检验这个人:这个人根本就不是朋友嘛,应该要跟他的朋友五五拆账,对不对?这是我们的看法,他的朋友也有宽宏的气度,管仲也有大而化之的气度,管仲不伤害任何人嘛,这是可以做的。好,你不可小知啊,但是可以大受。

“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气量狭小的人,无法承受大事的考验,却可以看到很多小德性、人人称道的德性、很多小才能的存在。这个话的意思是,叫人看人不可因小而舍大,这就是丧失了根本了嘛。

例如一个人平常为人非常清廉,而这美名也早就众所周知,但有一天要大用他的时候,他虽然想做个正事,却不屑与小人周旋,看到小人就悻悻然辞去了,或干脆辞官退隐了。这样的人,做什么大事都不会成就。这个叫”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

对比管仲的另外一个朋友鲍叔牙,鲍叔牙就是一个非常清廉的人,叫他跟小人去周旋,门儿都没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啦。管仲总是想办法把鲍叔牙弄走,叫他离开朝堂,因为鲍叔牙在朝堂上到处得罪人。管仲有雅量,懂得周旋,想尽办法还是让能够办事的人出来。管仲认为只要我在一天,那些有才干的,最后是会出来的。管仲就肯为了国家大体受委屈,自己去跟小人周旋啊,这是一个君子的气量。

要做一个君子,不要老是做一个小人,还自以为非常清高,瞧不起那些君子。

——摘自张庆祥讲《论语》135集

本期目录...

 
最新活动讯息与张讲师新作
中华黄庭禅学会
http://www.htz.org.tw
各期电子报下载: 黄庭禅各期电子报在线查询
投稿或提问、意见: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欢迎转寄与分享: 点选转寄电子报链接或直接转寄此封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