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假期格外不同,因为受疫情影响,春节没有返乡的人们终于可以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放松身心、与家人团圆、与朋友相聚,或是游览各地名胜古迹。
然而我们苏州小树苗训蒙班的家长和小朋友们却选择在这个时候,加开一次课程,选择与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书院相聚,一起参加“考德”、习礼,一起诵读圣贤经典,参加德育课程。
家长们也齐聚一堂,学习、讨论、交流课程中学习到的张校长的教育理念,通过习礼来体会在教育中如何传递善意,让关系更加轻松、和谐,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落实,促进父子有亲,家庭和谐,助力孩子成长和自我提升。
到底是什么魅力能够吸引家长和孩子放弃休假旅游而选择来训蒙班学习呢?这归功于训蒙班里藏着的温暖的教育契机。
孩子们在训蒙班有一个最爱,那就是志工老师精心准备的茶点,因为他们在享用美味点心的这15分钟,内心同时也有了温暖的长养。
用餐前孩子们会围着餐台跟父母、老师一起做餐前感恩:感恩天地,体会对食物的敬意;感谢父母、老师,体会他们的辛苦付出。你会发现在诵读感恩词之后,大家内心有一股温暖的、柔软的感觉升起来,孩子们会笑意盈盈地先毕恭毕敬地将点心送给爸爸妈妈和辛苦带课的志工老师。
有的孩子还会发现厨房志工老师为大家准备午餐没来用点心,他们会主动把餐点送到厨房,跟老师一起分享。就在这用餐的短短的15分钟,孩子们体验了恭敬,做到了谦让,同时练习了心中有他人。
这么一点一滴,在小小的节点上,不断地累积和启发孩子内心的柔软和开阔,“为人着想的心”就一天天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落地生根了。
很多家长苦恼自家孩子像小皇帝,总是希望一家人围着他转,好吃懒做,想要啥就要啥,没有担当,不知道体恤父母和尊重长辈。究其原因,是孩子的心小了,冷漠了,自私、狭隘了……
而训蒙班正是在一点点的细微处,触发和开启孩子的善念,让孩子有机会体察付出后的温暖,体察心中有他人的开阔。孩子们很享受这种温暖的感觉,自觉自发地愿意做自己觉得恰当、舒服的事情。
再来说说小小善本的魅力,经过训蒙班的培养,记录善本已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有的孩子甚至一天就能记录10多条,孩子们分享善本时,会描述自己做了善事之后的感觉,很温暖、很舒服。比如:
“自己玩过的玩具主动收拾整齐”;
“回家后先写作业再玩,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父母呼,应勿缓’,爸爸妈妈喊我吃饭,我会立刻答应并跑过来,这表示对父母的恭敬”;
“‘出必告,反必面’,我想去小朋友家玩,告诉妈妈我的想法,定好几点会回来,不让父母担心我的安全”;
“同学需要橡皮,我会主动借给他”
……
还有年龄更小的孩子说:“我今天睡觉前把衣服叠整齐放在床头;我今天把好吃的零食分享给哥哥,不跟哥哥抢;我今天餐前帮助奶奶拿筷子啦……”孩子虽年龄小还不会写字,但会请爸爸妈妈帮他记录下来,通过这点滴的记录他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渐渐发现他也可以为家人、为同学做很多事情。恰恰是这样的练习,能让孩子在成长中自我独立,这正是自律、自发的前提。
今年春节晚会上有段相声说到陪娃写作业的话题,让不少家长深有共鸣。因为孩子总在父母的安排要求之下,会慢慢找不到自己,会感觉是为了达成父母的某种期许在努力。父母把学习的事情看这么重,孩子会觉得每做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应付父母,让父母满意,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自我要求,变成一种被迫,升起厌烦情绪,渐渐跟父母之间形成对立和反抗,还有部分孩子会变得无奈而脆弱。
而我们小树苗训蒙班的孩子,正是在一次次的善本记录中发现了自我力量的强大:原来我可以做很多事情让父母安心、省心,他们通过记录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变得越来越自信,懂得自我要求、自我规范及自我调整,体会到想要帮助别人首先要成长自己,才有机会帮助别人。“改过的心”会闪闪发光。
训蒙班的爸爸妈妈也很给力,他们也一起记录善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看到孩子有行为符合“恭敬、感恩、心中有他人、大小先后和改过”的五颗心,就会给孩子写鼓励的“小树叶”。
有家长分享,自己对孩子之前的诸多行为不满,看不到孩子有什么闪光点,在家长们一次次碰撞学习之后,她尝试练习和发现,亲子关系真的有了很大改善。有一次她很感动,因为孩子跑过来跟她说:“妈妈抱抱,我们互相充充电,加加油。”这位妈妈分享说:“参加训蒙班家长课堂,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有了发现美的眼睛,通过隐恶扬善,记录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逐渐亲子关系慢慢融洽,孩子也更愿意听取建议。”
小树苗的张校长在《教育本来样》中反复讲到不能违背“父子有亲”的古训,当建立起“父子有亲”的良好关系,这份情感有了流动,才能赢得合作,否则只有对抗。
我们的训蒙班还有另一大特色课程——“习礼”课,不光是孩子,包括家长和老师都能从中受益良多。今天给大家留个念想,下次再来分享。
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