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庭禅学会2021.05.01电子报

一、主题文章:我是多么幸运啊

当生活只剩下苦闷和抱怨时,不禁让人想着:活着,是为什么呢?往外寻遍解脱方法,不得其门而入。偶尔得到的一本书,却让她一脚踏入圣贤心性路上来!

二、问答集锦:问卦能避开人生的不顺利吗?

常用易经卜卦问吉凶,这样真能避开人生的种种不顺,而改变命运吗?人们想要预知未来,趋吉避凶,这样的想法有错吗?

三、厚生集:善本,让我成长

人本有善,善本存心。小小的善本,让人从刻意为之,到不知不觉间,本性中的善在生活中自然流露,与同道之人一起,往见善思齐的方向前行中,生命充满温暖与力量。

四、经典故事:真正的孝子,从其正命不从其逆命

父亲的临终遗言,孝子该不该听?这两位古代孝子都因不遵父亲遗言,而备受肯定。什么才是儒家文化因时制宜、适时权变的精神?这则故事值得一读。

 

我是多么幸运啊

作者:媚怡

晴朗的午后,冬天的骄阳非常温暖,就像黄庭禅一样直达本源,感觉通体舒畅,说不出的快活。

回忆起五年前的我,还未接触黄庭禅,生活上有许多的苦闷,想要离苦得乐却不得也。每日瞎忙,一刻也不得喘息,忙小孩、忙老公、忙父母,做得多抱怨也多,渐渐地出现反社会性的人格,看什么都不顺眼,也没有什么温度,只是机械式地活着,连呼吸都觉得难,那时常在想人为什么要活着?

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所以就想要去找寻答案,看书、看电视也摸索不出什么,都没有解决我的疑惑。也有去听经、静坐,想要有所感应,看能不能有所灵通,这样也许就能知道一切的因果,然后就能够知道如何解决这些困境,现在看来真是痴人做梦啊!

一次机缘下接触了一本书,叫做《失落的内心》,看完后无限地感动,才知道我走错路了,原来安定的力量就在内心,是这么简单。所以我就想,先在家练习看看,也许可以找到了啊。可是事情不像憨人想的那样,经过一年的摸索,还是不得其门而入,好难啊!

因此我报名了初阶课程,在课程中知道了黄庭的位置,也得到如何练习的法宝,那就是“宽两秒”。每天练习宽两秒,更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藏污纳垢的习气,原来我是一个心口不一的人,是一个有无数贪、嗔、痴毛病的人。在台南同学聚会时,学习组长的引导下,我一次次地受到冲击,原来要走向康庄大道是多么不容易!大家是那么认真,没有怪力乱神,没有任何花言巧语,只有一步一脚印,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在生活中落实张讲师所讲的经典,往内观照内在的感觉,任它自来自去。不管任何时候,就只有这一招,无论多少年,练的还是这一招。但越练越安定,越练越清楚,越练越宽容,这门学问不是一蹴可及,是要扎扎实实地去练习,去人欲存天理,是一辈子的功夫。

去人欲、存天理,下手处在哪里? 格物!!

想知如何格物,谈谈容易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所幸张讲师开了格物班,才知下手处。记得第一次上山,我只知去上课,然后在农作中体验,但是还是没有什么体会,没有察觉到什么心情……直到第三次上课,讲师说:有些人来上课说没有什么心情,所以还是无法知道怎么去格物……

我心里在想:那不是在讲我吗?

张讲师接着说:“仔细观察的话,平时生活当中,没事时也常常有心情的,怎么会没心情呢?”

那一刻豁然明了,对啊!没错,平时心情倒不少,怎么没有呢?是我没有仔细地觉察,就算没心情,它也是心情啊!当下去农作时,就调整了一下方向,开始多去注意感觉,觉知到了除草时、脚酸时,心中都有紧。原来不是没有发生,是我没往内细看,我只是习惯性地去看那大的气血浮动,不曾再往内去仔细觉察,往内觉察的工夫还很粗糙。经过讲师一提点,果然一语点醒梦中人,让我又有了用功的方向,这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没有终止的时候,只有不断地前进!

我是多么幸运啊!竟然可以接触到这门学问,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激,在这些年当中,我改变了很多。以前常常会批评别人,很多事情都不合我意,尤其跟孩子的意见常不一样,每次都是吵吵闹闹,脾气大得很。但在这几年的练习当中,我变得比较柔和,比较会去接纳,任何事情会用一种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家庭多了和气。真的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心是很广大,能量是无穷尽,这时的我明白顺着这条路一直一直走下去必能到达彼岸。

感谢张讲师、学长以及黄庭书院的各位学员。因为有你们不厌其烦的教导、分享,我才能有所成长,无限感恩!

期盼大家都一起加油!一起进步!

本期目录...

 

问卦能避开人生的不顺利吗?

作者:张庆祥讲师

同学问:

张讲师您好,我是个性谨慎的人,遇到大点的事,就喜欢找个易经大师问问卦。卦象说能做我就做,说有风险我就不做,这样经年下来倒也平平顺顺的。但这样是否属于走快捷方式,有些不好的事提前知道了,真的能避开吗?

张讲师答:

你说有些不好的事提前知道了能不能避得开,我坦白告诉你,就连那个易经大师他都避不开。

年轻的时候,我花了好多钱去学这些术数之类啊,卜卦星相地理之类的。其中一个算命大师在台湾很出名,我们见面第二个礼拜呢,他就找我私下到他办公室见面,我以为什么事呢,结果他说要跟我借点钱,我当时很诧异啊,因为他很出名,怎么会缺钱呢!而且他是教什么的呢?他是用易经教人家怎么改运的。

我很诧异,就问他:“你怎么不用易经为自己改改运呢?”他忽然愣住了,最后他说:“实在是改不了呀!”这事让我印象深刻,我想是这样,小的运也许是可以改,但是如果一个人为非作歹,积恶似海,他怎么也改不了啊!自己造的业要自己担的。你的个性谨慎,大一点的事情用易经占个卦,预知个吉凶,这个我不反对,因为圣人做易本来是“以前民用”的,是让百姓提前知道未来的是非祸福。这就好像我们将要走一条路或过一条河,不晓得前面危不危险,刚好前面有个人走过来了,就问他前面路况如何?他说前面如何如何,我们就安心一点,最起码有个对策,这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的。

但是如果连小小的事也不断地追问吉凶,我就觉得未免也太迷信了,也太小家子气了,况且人生就是因为有一些事未知,所以才有意思嘛!你看那小孩子很好奇,之所以好奇就是因为很多未知,等他什么都知道了,什么事都见怪不怪了,那就像个老头一样,没有一点好奇心了,人生乏味得很。

人生每一天都像要面临到很多新鲜事物一般,像个小孩子要去野外踏青去郊游一样,就是因为未知,才充满好奇,人生才有意思。如果小小的事也要问卦,那就很迷信,很封建,让人觉得很不开明,很僵化,一点变化的趣味都没有,我想人生不必要把自己过成这样斤斤计较!况且帮你占卦解卦的老师本身能不能改自己的运,那还是个大问题呢!

本期目录...

 

善本,让我成长

作者:邵瑛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上天给予我们人类最美的品德,善,让生命充满温暖的阳光。那我有没有去做善事呢,有没有行使这个美德呢?

1. 开始记录,寻找做善事的机会

最初,我是在参加黄庭禅初阶研修课程后,开始我的善本记录的。日志本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哪一天,我做了多少件好事,一笔笔记得好清爽。可是再翻几页,就是一片空白了。很明显,我没有坚持下去。

直到2019年加入网络上的同学聚会,每周前学都会把善本的记录当成一项必须的功课,千叮万嘱要我们记录善本。想想自己如果不记录善本,那就表示着当天的功课没能完成,我又拿起笔,这次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手掌大的本子,可以放在出行的包里。

于是就开始了很奇怪的现象,每每要下班的时候,我总是在想,今天的善事有没有完成,否则我拿什么记录善本。想一想,哪里可以做。给同事送个礼物?在马路上捡一下垃圾?

这个时候的我,只是把善本当成功课在记录,像小学生一样觉得没完成就忐忑不安。所以在拼命地寻找做好事的机会,只要做了一件好事,今天善本就可以记录了,心里顿时轻松无比。

2. 惰性再度出现,习惯去做好事

可是记了大概几个月后,我心中的惰性又升起来了,每天记录,太麻烦了,不记了。但是这个时候,我发现我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只要看到身边有需要帮忙的事情,我都会主动去做。

比如:

有人问路,我一定很仔细很耐心地指路;

同事产生争执,我会主动去和他们沟通;

买了很多水果,送路边辛苦卖菜的人一份等等。

这个时候,我虽然不记善本了,但是我在不停地做善事好事,看到什么就做什么。我想,这是我之前记善本的条件反射吧,那时候,是为了记善本找好事做,而养成现在一见到有事就主动去帮忙的心态。

3. 抱团学习的力量,持续记录善本

有一天同学聚会,我在发言回顾自己本周的功课时,想到自己很久没记录善本了,我就特意绕了过去。听到同学们对善本的记录,想想这几周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记录善本,也没有参加大家的学习聚会,我惭愧不已,决心重新开始记录。

而这一次,我吸取教训,以前我是做多少就写多少,有时候本子不在身边,光每天回忆就要挖空心思想好一会儿。这次我就决定,不管我做了多少善事好事,我每次只写一件,写我认为做得最有效果的那一件。

这个方法还真是挺适合,写的时候花不了多少时间,光记那件最重要的事,很简单。到了现在,我的小本上已经记录了300多件善了,有时是帮助人开电梯,有时是让别人先行,有时是给看病的老人引导,有时是灾情时捐款捐物......这说明我300多天一直在行善,我好开心。

时间一点点过去,我发现我变了。

以前的我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常常一点小事就朝身边的人发脾气。当我加入黄庭禅这个大家庭后,当我每天认真地做功课,特别是我每天记录善本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言行,进而看到自己的不足。我开始渐渐地柔软下来,改变自己的态度,真诚谦逊地对待家人、同事、朋友,而相处和谐的人际关系,又给予我轻松快乐的情绪,让我每一天充满希望和力量,这真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人本有善,善本存心,见善思齐,世界才会更温暖,生命才能前行得更远。我的一生,都会记录善本,都会追随着黄庭禅,感恩!

本期目录...

 

真正的孝子,从其正命不从其逆命

经典原文:

陈乾昔寝疾,属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已曰:“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吾二婢子夹我。”陈乾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弗果杀。

——《礼记·檀弓下》

张讲师讲解:

陈乾昔生重病,嘱咐他的哥哥弟弟,然后命令他的儿子尊已说:“如果我死了,你们一定要把我的棺木做得很大,因为我要让我喜欢的两位婢妾躺在我的身边陪葬。”因为他快死了,他的兄弟就答应他了。

不久陈乾昔死了,他的儿子却没有按遗嘱照做。他的儿子说:“殉葬这个事情,叫活人陪着死人去死,毫无道理,这不合理。”古圣先贤都不允许。何况又要把婢妾与主人放入同一个棺。同棺,妻可以,妾不行。最后他儿子没有依照原先答应父亲的那样将两位漂亮的妾杀死陪葬。

那这个儿子不是失信了吗?父亲活的时候要求他的兄弟和儿子照做,他的兄弟和儿子都没人敢反抗,因为一反抗,陈乾昔就急了,一下就断气了,这样一来就像被他们害死的一样。所以那时他父亲说什么都答应他,让他宽心。

父亲真正死后,他的儿子就讲话了,说:“我那时答应父亲,是权宜之计,实际上殉葬是不合理的。况且让妾与父亲同棺,左边一个右边还一个,仿佛父亲非常好淫一般。”所以,他没有杀掉两个妾陪葬。

我们也许会说这个儿子不符合信用?曾子在《论语》里曾经说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要死的时候说的都是好话,都是对的话。但这个话只说对一半,因为一个人患病,病得有深有浅。他病得浅的时候神还正,讲的话还对,他会把肺腑良言告诉你。可是当人病得很深的时候,头昏气散,非常昏乱。那时所说的是颠倒的话,不可以把那个话给听进去。

《春秋》里还有一个故事:有个人叫魏颗,他的父亲刚生病时,想到自己快要死了,可那时他父亲神智很清楚,就交代儿子:“我的这个妾,我一辈子最疼爱她,可她年纪还轻,等我死后,你们两兄弟要再找个人把她给嫁了,这样我才会安心。”那时他神志还很清楚,很爱他的妾,就这么说。

可等到他病得神昏气散、快死的时候,他就胡言乱语,他就叫他儿子来并且又命令他说,他死后到地下很孤单,一定要把他最爱的妾杀了陪葬。魏颗就答应他父亲了。可等父亲死后,弟弟就说,来吧,既然答应了父亲,就杀了这漂亮的妾给父亲陪葬。哥哥说不行不行。弟弟就问:“你不是已经答应父亲了吗?”哥哥说:“当时答应父亲,是因为父亲已经神魂颠倒了,说的话已经颠倒,不能当真。父亲神志清楚的时候说要找个人把这个妾给嫁了,我们要从其正命不要从其逆命啊!”

这才是儒家的精神。“学而时习之”,时不同,作为就不同。讲信用是针对平常的“时”说的,但在父亲病危时,在他神志不清时讲的昏话一概不能听,因为这些话颠倒了,逆于常理。可以答应他,但千万不要去做。平常父亲精神很好、思绪清楚的时候,讲话对的时候,要不要听?当然要听。所以时不同,作为就不同。这就是理啊!像这个例子,尊已不杀妾陪葬,这叫权变得宜,这叫理。如果要守逆命的信,而去杀生害命,那可就真糟糕了,就是在造孽了。

——整理自张庆祥讲《礼记29-04》

本期目录...

 
最新活动讯息与张讲师新作
中华黄庭禅学会
http://www.htz.org.tw
各期电子报下载: 黄庭禅各期电子报在线查询
投稿或提问、意见: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欢迎转寄与分享: 点选转寄电子报链接或直接转寄此封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