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黃庭禪學會2020.12.01電子報

一、主題文章:微笑的力量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當她主動給身邊人微笑時,收穫到了溫暖、和諧,長養自己也長養了他人哦。

二、問答集錦:如何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

西方愛的教育是當代父母慣用的,殊不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光有愛沒有原則的教育,讓孩子充滿了傲慢,更少了一份抗挫能力。想要孩子有敬,從小就要立規矩、有底限。

三、禪院軼事:黃庭禪改變了我(上)

初學黃庭禪1年半,家庭氣氛已有了大改善,而對於經典依舊感到困惑。所幸講師開辦「格物班」,帶同學體悟性理之學,心靈改造工程,才正要開始呢!

四、經典故事:庖丁解牛

一個屠夫不用剁,可以把一頭牛輕鬆分解開,他用了什麼方法呢?一起跟隨這位神奇的屠夫來一探究竟。

 

微笑的力量

作者:胡素青

寬兩秒的第一個著陸功課是「微笑」,一個月過去了,回頭看去,已然有了積極的變化。

我每天主動給身邊的保潔工和門崗工人一個微笑、一個問候,很快,他們回報我的微笑已經不是僵硬的,而是溫暖的,像老朋友似的,沒有高低之隔閡。

有一天走到門口時,門崗大哥大聲叫了我一聲「胡老師」,著實嚇了我一跳,但他真心愉悅的問候我能感受到。其後,我和這些工人們見面都會自然微笑,雙方都感受到內心的愉悅。

職業學校有不少孩子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我教的是枯燥的財經法規課,所以,這個課對我和學生雙方都是一件苦差事。學了黃庭禪後,我開始微笑著看待孩子,積極換位思考,體諒孩子們的水準和現狀,用尊重孩子們的心和眼神去關注他們,尤其是不愛學習的孩子。

奇蹟在出現,那些孩子不再上課搗亂。他們也許不會愛上這門枯燥的課,但有在盡力跟上,眼神中流露出對老師的親和。有時,有的孩子會因為我對他某點的賞識滿臉感激。

當然,微笑功課並不簡單,尤其是對陌生人甚至是有過節的人,但這也是最好的訓練機會。我講幾件難忘的事。

有一天,在社區花園晨跑,正好碰見清理垃圾桶的一個小夥子,他的目光總是直直的,有點冷酷,也許是職業給心理帶來的結果。他剛把一個垃圾桶掏乾淨,回頭目光就和我對上了,我放慢腳步,放鬆肩膀,從心裡往外給了他一個微笑,很溫暖。他的目光立刻柔和了,雖然帶著大口罩,但還是感覺到他臉上不那麼冷酷了。

期中考試,我被安排和一個同事一起監考。因為之前有過節,所以我們平時基本上不說話。

監考時,我走過去告訴她說我要去後面站會樁。站了十分鐘後,我巡視了一遍教室,走到她的身邊說:「剛剛有點頭暈,現在好多了。」

她有點不屑地笑了,說:「是嗎?站樁一會兒就好了?」

「是,我要是站20分鐘就會出汗的。」

「你如果還想站就站吧,我一個人看著也行。」

於是我又站了一會兒,很快出汗了,人也輕鬆了些。

我走到她面前給她看我的汗,她很驚訝,於是我告訴她站樁的好處。考試結束後,我們繼續留在教室裡,我手把手一遍一遍地教她如何站樁,並給她發了站樁的引導音樂,直到她做的差不多了。我微笑地看著她,也看到她的微笑,這微笑是發自內心的,多年的隔閡尷尬就這樣煙消雲散了。

微笑真好!

本期目錄...

 

如何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

作者:張慶祥講師

學生問:

講師您好!我的孩子3歲上幼稚園開始,就不怕老師,現在上小學,更談不上對老師有敬意,心中也沒有規矩意識,懇請講師告訴我從哪入手,讓孩子有敬。

張講師答:

我所看過的,沉溺於西式愛的教育的教育方式,多半都會培養出這樣的孩子。他們認為不能夠打壓孩子,認為不能夠跟孩子對抗,認為不能體罰,認為講話不能嚴厲,認為父母只能夠用和顏悅色的方式對待孩子。

然而,教育往往是要因人而異的。例如這個孩子是個怯懦個性的人,這種和顏悅外、循循善誘的方法還可以;但如果這孩子是勇於挑戰、剛烈個性的人,那麼這樣的方式就容易慣出他的任性。反正他知道你們只會愛的教育,你們不可能對他大聲罵人,於是他愛怎麼做就怎麼做。

這就等於你在用愛的教育,去培養一個越來越張狂的孩子。最後你會發現,他只要張狂,總是能達到他想要的目的。因此對他而言,張狂就可以勒索到一切。

至於「敬」這個字,對他有什麼意義呢?對他有什麼好處?這個字不是太可笑了嗎?這樣的小孩不只是在小學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叫敬,等他上了國中、高中之後,內心充滿的只剩下「不屑」兩字而已。

實際上,小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在上幼稚園的時候,他若有傲慢無禮的情況發生時,那時候如果給他一點小小的警告,或小小的體罰,讓他嘗到一點點的斥責,甚至一點點的痛,他下次就會收斂。那個年紀只要一犯錯,就給他一點點的教訓,他就會知道收斂,等他知道你的底限之後,就比較好教育了。

現在的小孩從出生到三五歲,中間全是放任,全是愛,全是和顏悅色,沒有一點指責,沒有一點點體罰。慢慢地,他會發現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你的唯一辦法就是和顏悅色地一直勸他,一直逢迎他,那麼他就越來越傲慢,越來越狂狂。到這種脾氣形成強大慣性之後,想要再去震懾他一下,為時已有一點晚了。為什麼呢?

因為等他脾氣成形後,你的震懾只會讓他對你產生了敵意,他甚至會越鬧越凶,因為以往這樣對付你們都絕對管用,於是形成了惡性的迴圈。你會發現,他就像太上皇一樣,爬到所有長輩的頭上,反正他知道你們奈何不了他!今日形成這個狀況,小孩並不是沒有良知,而是脾氣和欲望是會慣壞的,而且食髓知味後只會越演越烈。

我們的孩子,在欲望尚未蓋過良知之前,每個孩子都願意聽從父母兄長的指引,這就是敬長的原形。因此「敬」這個字本來是不必教的,每個小孩都是與生俱來就會的。

然而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從電視上學到的,從網路上學到的,從同學身上學到的,到處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欲望在吸引著他,若沒有適當的節制,孩子的良知很快就被欲望給淹沒了。

所以對小孩的教育,必須掌握先機,最好是在剛會走路、剛會說話,或大約在三歲四歲之間,要利用小孩發生一個較為離譜行為的機會,藉機給予震懾的教育。這對初為父母的人來說當然非常困難,然而古人的教育,往往都是恩威並施,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任何人活在這世上,都不能無所畏懼,一個連長上及父母都無所畏懼的人,自大及目中無人將扭曲他的人生。

所謂恩威並施,就是在震懾的教育之後,馬上要抱起他、疼惜他,跟他說剛剛錯在哪兒,為什麼要處罰你,這樣他哭一哭也就認錯了,受到疼惜後也就沒事了。

以後再犯錯,小錯就不要打他,說說他就可以了,但大一點的錯誤要特別找個機會,給他一個震撼教育。幾次之後,小孩心裡就有個底,知道界限在哪裡,也知道大人是愛他的。

像我自己的小孩,從小就不是一個怯懦個性的人,並且處處都可以看到他是一個膽子太大的人。這樣特質的小孩,特別不能放任,否則很難再約束他回到正軌裡來。

我在他很小的時候,才剛會走路沒多久,我就在想,這個小孩子那麼天真,但常常看得到他那蠻橫的個性,一定要找個時間對他做一點體罰,要打打他的手心,或者是揍一下他的屁股,不然他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我就準備好了一支「愛的小手」,就是專門打小孩的那種,然後就找了一個機會,那天他犯的過錯,確實是有點太野蠻了,我就抓起他的小手,在他手心上打他一掌。他從來沒被打過,哭的可厲害了,哭的時候我就數落他哪裡不對,哭得稍歇一點我就抱起他,親愛他一下,疼惜他一下,這樣才不失父子有親!

等他的驚嚇稍微緩一下,然後再跟他講講道理,幾次之後他就發現,只要我臉一變,或是口氣一變,他就怕了,他就會自動收斂下來,大人講話也比較聽得進去,做事情也比較會顧慮到大人的想法,以後根本就不用到那支「愛的小手」了。

當小孩會聽大人的意見,會顧慮大人的想法,會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矩,這就是敬。敬字是自謙而尊人,不懂得顧慮別人哪來的敬呢。

你有沒發現,現在的父母不論怎麼變臉,小孩都沒在怕你的,這就是因為你在他很小的時候,沒有給他上過震撼教育。

我們當然希望小孩每天都能快樂成長,但並不希望小孩變得自私自利,只要能達到他想要的目的,其他什麼都不怕。這樣的小孩子到小學蠻橫無禮,你管不住他,國中你也管不住他,高中更管不住他。父母這樣整天包容著他,但你可以包容他一輩子嗎?你卻沒想到,等到有一天他進入了社會,他的蠻橫無理將一如以往,於是他不論去到社會的哪個角落,人人都會給他毫不留情的震撼教育。

在家裡人人包容著他,在社會裡自然有人會比他更兇惡,會毫不留情地教訓他。與其到那時候才被別人震撼教育,為什麼自己不預先教育呢?與其到那時候才知道要收斂,為什麼小時候不早一點教他學習收斂呢?

孩童當然要有快樂的童年,但絕對不是蠻橫、不知節制的童年,因此,適當的管教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絕對不能完全沒有的。

這實在是現代教育的迷失,也是每位家長都應該要深思的課題。

本期目錄...

 

黃庭禪改變了我(上)

作者:李易霖

與黃庭禪的接觸是在一年半前。

年輕時認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於是熬夜追劇、看小說等等摧殘健康的行為,把身體弄得很糟糕!一個感冒就要1至2個月才會好,覺得生不如死!

後來朋友說換醫生不如換生活方式,並推薦多運動或學習站樁、拉筋、靜坐。於是我上網搜索「靜坐」關鍵字,才第一次看到黃庭禪這門學問!

初期學習黃庭禪時,遇到很多不懂處,學長總是鼓勵說:「你就傻傻做,做到一個階段就會有感覺,自然會豁然開朗。」我就照著所教的站樁、靜坐開始實行,經過一段時間後,真的改善了我的身體,筋絡氣血通了,精氣神有養起來了,感冒和一些先前的毛病減少很多,明顯感覺到自己好很多!

以前身體不好,常常很煩躁,若工作不順時,更是會遷怒到老婆、小孩,與家庭和親子的關係處得很緊張,甚至社會局也來家裡關心過。隨著課後回家的練習,跟著著陸功課走,我發現生活漸漸往正向在改變,以前看到我就躲遠遠的三個小孩,而現在我們卻可以抱抱,也能一起分享彼此近日生活,或討論學習所遇到的問題看法。你如果問我為什麼會變這樣?我會說你來學習黃庭禪就知道了!

學習黃庭禪後,也持續參加生活禪,剛開始我還是找不到黃庭的正確位置,再參加了二次進階班後,隱約有感覺到一些重要的概念,但仍然如瞎子摸象一般!對經典也都看不懂,更遑論應用在自己身上,為此感到有所困惑。

剛好看到講師要親自教授「格物班」課程訊息,格物班特色中的第四項:「心物格正後,即便未讀過之各教經典,皆能融會貫通。」這是我決定報名格物班的最重要因素。

我以為格物班的體驗課程只限課堂上,未報名前聽過中嶺山的行禪,內心是蠻擔心和抗拒的,我習慣於辦公室朝九晚五的作息,非常抗拒不熟悉的農作。

沒想到,來格物班真的是豐富了我的人生,每次上格物班的體驗課,都被分配做不一樣的工作。每次在分配工作時,內心的人欲就開始湧動了。

每次回去都會腰酸背痛,再去向父母請安時,我都分享這些經歷給父母,他們都說:「你活該!自己找罪受,不在家好好待著,一定要去被人修理!」

其實,在第一次的行禪體驗時,真的讓我差點氣喘不過來,內心觀察到的全部都是人欲!但自己心是清楚的,上工過程雖然很累,但卻是好處多多,精神變好了!

格物班第一次課程主軸:去人欲存天理。上工體驗什麼是人欲,什麼是天理。

我們這組要處理用白桶子施肥事宜,一區要50桶,撒完後想說鬆了一口氣,另一區一樣要50桶!稍微休息有些元氣,學長要我們一起拔插在田中的鐵棒,三、四個人合力也拔不起來,更慘的是我太用力,將力氣耗盡了!

當下只能狂喘,此時「人欲」就一直跑出來,被汗水濕透又很緊的衣服,尤其令我快抓狂,心火直冒!在等待學長載新的肥料桶時,講師剛好來關心行禪狀況,看我們站著沒事做,問我們兩人在做什麼?回答已完成一區,現在等桶子過來。看到鐵棒,講師也來嘗試,三人也拔不起來,講師叫學長去拿工具,用槓桿原理將鐵棒輕鬆拔出來,讓我見識了講師的智慧。

講師指導我們「施肥過程拿桶子倒的姿勢,和內心的對待方法」,教導我們當在倒桶子的時候,心在最緊時要反向操作,將黃庭敞開看看,不要白白浪費這個練習的機會。我當下還做不來,但內心印象深刻,現在常常想到就嘗試練習這「不用力」的法門!

下午在做收草作業時,正好遇到講師過來召集大家說:「要有志氣些,要對自己狠一點,不要順著習氣,在黃庭很緊的當下,更狠一點讓它更緊,反向操作,敞開胸膛,如此才有機會格物」!

正感覺有些疲憊,看著黃庭氣機的緊和燥,就反向操作去實驗,那個緊和燥的氣血竟沒有影響了,敞開胸膛後更是發現,那個原先罣礙的情緒波濤浪潮,不知不覺地退去了!收草作業結束後很有感,有做到該做的事並覺得精神飽滿。

現在對境時,只要覺知心情來了(必有事焉時),有感覺就觀心體「有無用力」,覺得用力,發現「助」了,提醒自己要立志,不要「忘」了,趁著習氣來襲,正面迎著這個時習,好好感受內心氣機的變化,把握住每次「格物」的機會!真的很感謝講師,對境時有此法寶來當落實學問的下腳處。

(未完待續)

本期目錄...

 

庖丁解牛

經典引述: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摘自《道德經》至柔章第四十三

故事來源: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南華經》

張講師講解:

我們來看《南華經》這一段:

有一個廚房的廚師叫做丁,他是替文惠君工作,在文惠君的御廚裡面專門殺牛的。

他在殺牛的時候,牛很大,有時候要用肩膀頂著,有時候要用腳踩著,有時候用膝蓋頂著。刀一劃,嘩,皮肉分開的聲音,再用刀子去切這個肉。

《桑林》是古代的名樂曲,非常巧妙的樂曲,好聽的樂曲,跟《經首》也是一樣。一個是商朝的時候,一個是堯舜時代的樂。現在恐怕失傳了,也沒得聽了,不過,在當時是最好聽、最悅耳的、最符合古代的大禮的節奏。

庖丁說,他用刀子在劃開這些皮的時候那種響聲,就好像中了最美妙的樂曲的節度。就好像《桑林》的舞曲一般,好像《經首》舞曲一般,那麼樣的精美呀!文惠君看完他解牛,他動作的犀利聲響,很清脆。

文惠君說:「哦,太好了。怎麼樣練習可以到達這樣?」

庖丁把刀子放下,開始回答:「你問我為什麼我的技藝會進步到這樣,我告訴你,我不止是技藝,我已經超過技藝進入到道。」

「我一開始學殺牛的時候,看到的是整頭的牛,先砍哪裡,一開始看這些嘛。三年之後我的注意力只濃縮在一個焦點上。刀子碰到牛的身上,哪邊硬哪邊軟,哪邊刀子應該轉折,用感覺。」

當感官停止了,眼睛停止了,耳朵停止了,那他用什麼呢?用感覺。

「殺牛的時候也是有訣竅的,訣竅就是依乎牠的經絡,牠的骨骼的天理。刀子進入大大的骨頭的縫,進入到有的地方空處是很大的,刀子進去遊刃有餘的。

按照牛天然的紋理該轉彎就轉彎,該直接就直接,不跟骨頭有任何的抵抗,不用蠻力的。經絡跟骨肉非常繁雜的地方,糾結的地方,都難不倒我,那大的骨頭縫,哪難倒的我呢?」

刀子一接觸到肉的時候,哪邊有經絡糾結,他順著紋理在走的。他的意思就是說連那個經絡他有沒有跟它抵抗啊?不抵抗的。不要說骨頭了,硬砍骨頭刀子一定是鈍的,對不對?連那些經絡他都跟著它的紋理走的。

「最好的殺牛的廚師,一年換一支刀,因為他用割的,他不砍骨頭的,他用割的。大多數的廚師一個月要換一支刀,因為他們是蠻幹,用砍的,用剁的。

我這支刀已經跟著我十九年了,殺的牛不知道幾千頭了,可是你看看,我的刀跟新的是一樣。」

表示說他的刀有沒有碰過骨頭?沒有。連經絡都不碰,何況是骨,他所切的都是最軟的,根本就不可能傷到刀鋒。

「我這把刀用再久都像剛從磨刀石上拿來的,骨跟骨相連處中間那個韌帶,軟骨的地方,裡面是有空隙的。這個刀刃在我手中是如此輕盈,順著它的紋理和空隙在走,永遠不跟骨頭抵抗的。

以這麼高妙的技巧,只需要很薄的刀鋒,而裡面本來就有足夠的空隙,不要用眼睛看,用感覺!感覺快有抵抗就跟著轉,跟著紋路去轉,它永遠都不會跟骨頭有抵抗 。所以十九年你看我的刀是新的一樣。」有句成語叫做遊刃有餘,就是從這裡出來的。

「骨肉糾結處是不容易處理。眼睛就不用了,動作放慢了。動刀慢慢跟著轉,好像在跳舞一樣。然後一直切一直切,都不跟骨頭碰的,然後皮完全被削掉,嘩一下,整個土崩瓦解掉下來。就是像土一樣灑在地上,然後這一頭牛已經殺完了,該解的解完了。」他已經把自己想像成像劍客一樣,其實是殺一頭牛而已啦。提刀而立,志得意滿,太舒服了!能夠殺牛殺得像這樣子,這麼有節奏,天底下有幾人呢?十九年這把刀還這麼新。看看那些一般的廚師砍的刀子,你看我這一支還是這麼新。志得意滿的樣子,好好地把刀子再放回到刀鞘裡面,像不像個俠客呀?像個俠客了。殺牛也可以殺得這麼美麗!

文惠君說:「太好了,我聽聞了庖丁這一席話,終於瞭解如何得到養生之道。」那他體會到什麼養生之道啊?從不抵抗。順乎天然的紋理,以無有入於無間,做最精密的造化。

如果我們把庖丁的那一把刀比喻為你身上正在通關過竅的氣的話,那它應不應該有它固有的路線跟紋理呀?那它是需要的,它是固有的。本性固有一個路線,而用本性簡直沒有厚度的刀去進入那個最細微、最難以處理的造化。這是將本性中無所不到的造化之力比喻為那把刀。

這一段正是說明無為之意,就是天下至柔,柔到人為力量都沒有就變無為,可以馳騁天下之至堅。那麼大的骨頭,那麼硬的骨頭,絲毫不碰到它,就可以把它給瓦解。

---摘自張慶禪講《道德經》第80集

本期目錄...

 
最新活動訊息與張講師新作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各期電子報下載: 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
投稿或提問、意見: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