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黃庭禪學會2020.11.21電子報

一、主題文章:淺嘗“成人成己”的滋味

面對做不完的家務,在身體非常疲憊的狀況下,很多人都忙得灰頭土臉。但有解脫煩惱的心法做指引的人,越是在逆境中,越是可以走出精彩而閃亮的人生來。

二、問答集錦:人生這麼苦,要如何才能安頓?

人到中年,活成了頂樑柱,不僅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還有工作的壓力,再加上時運不濟,讓人感覺苦不堪言。且看禪師如何教他安頓這一顆苦楚的心。

三、厚生集:善本,儲蓄今生最重要的財富!

小小善本,堅持做下來,回頭一望,自己已經邁出了自我封閉的腳步,與父母家人的隔膜漸漸消失,內心生出體諒他人心意的柔軟…..人生無形的財富,就這樣慢慢積累了起來。

四、經典故事:梁武帝壹生造寺度僧,為何功德為零?

梁武帝篤信佛教,不遺餘力供養僧尼,卻被達摩評為實無功德,氣憤至極。功德的評判標準為何?梁武帝熱心佈施設齋,卻被看作「心邪」,他到底冤不冤枉?

 

淺嘗“成人成己”的滋味

作者:曹紅

黃庭禪修課程結束後,我報名參加了著陸功課,經過一段時間後,我進入第二輪「成人成己」的練習。上一輪練習,對成人成己的概念有些懵懵的,這次練習中,聽《論語》時,聽到張講師講述「道」和「生」,說「道」就是生生不息,讓別人生生不息,也讓自己生生不息。所以,這次的練習,就定下目標,要更細緻地在心念上下功夫,檢視為人好的存心。

最近剛剛搬入新居,因為很忙碌,所以身體消耗比較大,容易疲憊。周日,先生和去單位實習的女兒都在家,一早五點多,開始燒早飯,站樁,然後洗曬衣服,收拾房間,忙碌個不停。到十點鐘開始準備午餐,忽然覺得身體的氣機一沉,開始渾身無力起來。這是我最近常有的狀態,常常被這低沉的氣血,全身無力的狀態帶走,這一天也是,與之而來的是腦袋裡開始有各種不滿的言:家務事這樣多,我身體又弱,還必須要去做……我看著頭腦裡紛亂的念頭,想著要不要叫女兒來幫一下忙,然後去休息片刻?這時觀著那沉沉的氣血,感受著周身的無力,忽然又覺得不是正好可以來練習成人成己的機會嗎?

停頓下手中的事情,這樣可以更專注地感受氣血真實細微的形態。用手輕輕按著黃庭,觀照此刻的內心,一股股上湧的氣血,攀附著略帶焦灼的情緒。去用心地感受這情緒的熱度和緊度,同時放鬆肩膀、敞開胸膛,接納這股能量,口中輕輕地念出:「成人成己」。

胸中鬱結的氣機,隨著控制力量的減小,而稍稍鬆一些,但是焦灼而燥熱的感受還是在黃庭中湧動,於是決定迎著這樣的狀態來做事。

做了兩個家人愛吃的菜,也為自己做了一道全素的菜,其間有很多菜品的配料都要洗過切過,有些配菜,比如黑木耳、香菇之類的,都事先已泡發好,黑木耳要先煮軟一些,香菇要入鍋煎香一下,豆芽菜在冰箱的時間有些長,有些不新鮮的部分要摘去。

一邊做事,一邊觀照身體的氣機,氣機還是沉沉的,雙手雙腿還是無力的,持續去放鬆內心和身體,時時去感覺黃庭的氣血,一波一波在內心湧流。但因為對身體的感覺不再抵抗了,只是任感覺存在,慢慢地覺觀到,在能量湧動的背後,漸漸有一股深沉的寧靜,如講師所言:「動盪的當下,有一股真靜。」

一餐飯做好,不知何時,氣慢慢長養起來,精神奕奕了,看到家人們津津有味地吃著可口的飯菜,邊吃邊聊,和諧歡喜,我的心也開闊起來。如果是以前,情緒來的時候,就會遷怒於家人了,那麼放在過去,這一天,也許會是家中不得安寧,互相指責的一天。

迎著氣血,在情緒的當下,依然能夠安寧做事,那一天淺嘗其中滋味。最近越來越覺得,我在生活中如何處世,包括和家人共處,時時存著為人好的心,給家庭一個和諧自在的氛圍,張講師給大家設置的種種心法練習題,只要紮實去做,真的會受益匪淺。

本期目錄...

 

人生這麼苦,要如何才能安頓?

作者:張慶祥講師

同學問:張講師您好,我是80後獨生子,上有四老下有一小,生活壓力大而無奈,從小被父母包辦代替,今又被指責不如人,三觀不同和父輩時有衝突,這個代溝怎麼跨越?怎麼看待父母的缺失?自己的人生如何安頓?感到好累,請老師指點,謝謝。

講師答:看到你這短短的文字,你的抱怨遠比你的感恩要多得太多了。父母從小把你包辦了,什麼都幫你照顧好好的,我沒有看到你有任何一行字在感恩他們,如今你已經長大了,還幫你成家了,然後自己也生了小孩了,已經都為人父了,這個時候還不知感恩,還要指責你的父母有什麼缺失?難道小時候幫你照顧得這麼妥妥貼貼的,把你養到這麼大,也是什麼缺失嗎?

自己的生活要自己負責,自己要有毅力,自己要有擔當,是自己的事情,如何能把責任推給父母呢?自己的心情要自己觀照,自己要去平撫,自己要去建立正確的觀念,效法古聖先賢在什麼樣的逆境之下,依然昂首闊步。我看你把你自己一點點的困難,形容得如此的大,而把別人功勞形容得如此的小,難道你的手指頭只會指著別人嗎?

你不知道要如何安頓自己的人生,你就該在你的日常裡,在三綱五常裡去盡上你的責任,好好去對人、對事、對你的家人、對妻小、對父母盡上你的感恩,盡上你為人設想的善意,你自然就能夠感受到寬闊溫暖的人生。

多去施與,不要只想要掠奪,如果一直想要掠奪,人生是很苦的;多感恩,不是一直抱怨,一直抱怨是更苦的。

本期目錄...

 

善本,儲蓄今生最重要的財富!

作者:宋婧

最近一段時間,和大家一起在群裡彙報善本記錄,所以每天都有記善本。每天看大家發的記錄,很有啟發。原來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小事也是可以做到的善(最重要的是這些是自己也可以做到)。比如:先做對整體有影響的事,再做自己的事,真心地感謝和幫助自己的人,關心家人朋友之前提起的某事的進展,為家人做素食,誇獎家人做飯好吃,友好地提醒別人,及時回覆別人的消息,轉發防疫的正能量文章……

上半年因為疫情,我待在家很長一段時間,常說施由近始,這次有了意外的實踐機會。感覺最不同的應該就是落實著陸功課方面。敬重父母和晨省昏定的著陸功課,我一直沒有太做到,總覺得父母不在身邊,想做也沒有辦法啦。這回與父母待在家沒有藉口不做了。雖然說不上做得有多好,有點刻意而為之的生硬感,甚至為了督促自己完成,還記在了善本中算作一善事。但做了之後,真的和家人之間的感覺會比之前融洽很多。從前我總是待在自己的房間,不希望家人打擾,隨著記錄善本,我可以到客廳聽聽爸爸的嘮叨,雖然還摩擦不少,但最大的變化是願意走出房間參與家人的生活,這是比較大的善的改變了吧。

記錄善本時間長了,有時會真從心上認為做的是平常事,那種自我滿足感會漸漸淡化。每天記錄的時候是這一天的回憶和反思的時刻,每寫一件心裡都會有個感覺。良知很聰明的,會知道你心裡真實的言:是真的善還是假的善呢?是真的希望別人好,還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呢?有木有好名的心在作祟?做這件善事的時候心裡輕不輕鬆呢?

當然心上還是會有些放不下,但是不影響外在做正確的事情!通過做和記錄一些小善事,體會到在看不見的地方,總有人在默默服務,進而自然地覺得為什麼總是要求別人為自己服務,而自己卻不能為別人服務呢?

每天的善本記錄是核對總和説明第二天改進的好時機,就這樣一天一調整。

我切身感覺到多記錄善本,能幫著儲蓄這一生最重要的財富。

本期目錄...

 

梁武帝壹生造寺度僧,為何功德為零?

故事來源:

韋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師曰:「是。」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雲:『朕一生造寺度僧,佈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佈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六祖壇經 疑問品》

張講師講解:

我們看《六祖壇經》裡面一段,韋公問六祖說:「達摩度梁武帝的時候,梁武帝問達摩說:『朕一生造寺度僧,佈施設齋,有何功德?』」梁武帝的意思是希望從達摩口中說出他功德很大,如果這樣說的話,他就認為達摩是有道德的人,才要供養他。結果達摩說:「實無功德。」 達摩說梁武帝一點功德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你的自性怎麼才能走上脫離氣數枷鎖的路,你有沒有開始研究?沒有啊!你所做的都是種福田,對不對?然後,梁武帝很生氣,拿那個鐵數珠,哢一打,達摩不是掉了兩顆門牙嗎?你們看那個梁武帝這個動作,有沒有功德?實在是沒有功德。

六祖回答韋公說:「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各位,你要記得,五里一庵,十里一寺,梁武帝是用他皇帝的地位發佈命令,凡五里給我造一庵,十里給我造一寺,然後這些造起來,裡面是養和尚、尼姑的,對不對?是養很多很多修行人的,裡面的吃喝都是梁武帝供養的。這樣講你可能不能體會梁武帝的功德到底多大?各位,你從小至今供養過幾個和尚、尼姑?不要講和尚、尼姑,你花過多少錢認養一個非洲小孩?你可曾用你的真心真意,用你的金錢財力去供養、去救度一個孤苦無依的老人,有嗎?供養過一個、兩個還是三個的請舉手,我看一個也說不上來。這樣就可以瞭解了。中國有多大?五里一庵,十里一寺,裡面供養這麼多修行人,你不認為「功德」很大嗎?那真是大得不得了。可是呢 「武帝心邪」。現在的所謂「功德」是一百萬買什麼位置,兩百萬買什麼位置,是這樣買的,那個心到底正不正啊?「佈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這是兩回事。

有效叫做功,做一個事情毫無效果,叫做功嗎?那就沒有功。我已經在做了,不論我花多少時間,可是真正有效,那才叫功!好,那你從修行開始,你所為何來,你不就是為了想要脫離這個氣數,想要證得你的本心本性,對不對?那你不斷地佈施設齋,不斷地造寺度僧,這期間跟直接瞭解你的本心本性有關嗎?毫無關係。所以叫做沒有功德,功德在哪裡去見證呢?功德在法身裡面,不是在修福裡面去造來的。

——整理自張慶祥講《六祖壇經》第40集

本期目錄...

 
最新活動訊息與張講師新作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各期電子報下載: 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
投稿或提問、意見: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