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黃庭禪學會2020.09.01電子報

一、主題文章:找回失去的幸福

回憶中兒時與父母的相處,滿是受傷與抱怨,現實中又跌入了職場不順、健康受損的低谷,舉步維艱。此時有一道光芒照進內心,讓身心溫暖柔軟,智慧洞開,豁然了知了幸福的源頭。

二、問答集錦:社會在前進,還是倒退?

與古代相比,當今科技發達、生活富足,難道不值得大大地自豪嗎?可現代人的確心理疾病頻發,苦不堪言。社會的前進與倒退,到底該怎樣看待,又該如何審視檢點自己的生活態度呢?

三、禪院軼事:學個「無畏」

上山來當志工,勞其筋骨,換來一身疲勞,只是勞動而已嗎?那你可能還沒發現行禪真正的義涵,行禪無名無利,學得了什麼?你看了便知!

四、經典故事:齊景公的巨額贈與,為何留不住孔子?

孔子見齊景公,其施政理念受到肯定。齊景公以一縣之稅收財富送與孔子,卻遭到孔子拒絕。孔子奔波勞頓,周遊列國,終於得到賞識,為何一口回絕,立刻遠離呢?

 

找回失去的幸福

作者:袁雪英

媽媽的性格比較火爆,我的性格像媽媽,也比較火爆。

讀書時,跟媽媽總是意見不一樣,總是逆著媽媽的意見,要不就是衝撞到底,要麼就是自我壓抑著。慢慢地長大了,出來社會工作,不跟父母同住了,慢慢少了相處的矛盾,但內心卻很多都是對於父母的不理解,感覺自己跟別家的孩子不一樣,童年總是沒有陽光似的!於是我開始埋怨父母,一直很少回家,時間久了,我和父母猶如熟悉的陌生人一樣,我對父母的那份心,越來越冰冷,怎麼也溫暖不起來!結果,我在工作上也不斷地經歷著碰碰撞撞,不順利,身體也垮了下來……

機緣巧合,老天爺讓我碰著了黃庭禪這門學問。堅持了一年的學習,練習,養氣,食素,感覺體內濁氣越來越少了,人也安靜下來很多。想想以前我總是自以為是,自我為中心,只會想到自己的感受,焦慮、暴躁的情緒那麼多,身體怎麼會好?家庭怎麼會改善呢?

黃庭禪寬兩秒的心法,讓自己真真正正地學習接納自己,接納任何情緒下的自己,只要回到內在,同那些氣血發生的感受在一起,慢慢地感受著它們,還可能受到它們的滋養,內心多了一份安寧!以前總會氣在心頭,總得要以牙還牙的,爭到底,來證明自己是有理的,到頭來,兩敗俱傷,沒了理也傷了情,更傷了身,滿心的內疚!現在可以學習從情緒走出來,不太會被情緒帶走,也減少了精神的耗損!

近來,跟父母的相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我總覺得是父母這不好、那不好,是父母欠自己太多了,一直對父母不理解。可反省自身,自己曾經是那麼的不懂事,很少回家,電話都很少打,只是節日才奉命一般回家,到家話題也不多。甚至有時連節日也不想回家。自從學習了心法,練習張講師佈置的簡單著陸功課,在生活中學習心中有他人、感恩、恭敬。慢慢看到自己一直被小我私欲所困,世界裡只有自己,常常計較,患得患失,很少替別人著想,也不知道服務他人的樂趣。跟隨張講師,練習心法和著陸功課,才體會到心中有他人、敬重別人時那份內心的溫暖,那才是人最大的幸福。自己不再是只追求外在和關注自己的個人感受了。

就這樣,慢慢在心裡升起了對父母的「敬」,感覺好像換了一個心一樣,內心柔軟了下來!我有空就想起回家看看年老的父母,每次看到他們滿頭的白髮、臉上的皺紋、長滿了老繭的雙手、彎曲萎縮了的身軀,每每心裡都會想更多陪伴他們。每次回家,都想著煮點好吃的、健康的、顏色搭配好看的、平時他們沒怎麼吃到的菜給他們吃,讓他們開心!每一次回家,自己都認真練習,在一次一次即將被情緒帶走時,給自己加油,繼續練習。現在我跟父母說話的語氣柔和了很多,常找些輕鬆的話題,讓家裡氣氛活躍,讓父母更多的開心!我練習讓自己更多笑容,讓父母心安。

這一年來,爸爸身體不太好,住了一段時間的醫院。我內心覺得跟以前自己不懂事,頂撞父母,讓父母總操心有關,所以感到對父母的很愧疚!這是通過慢慢的練習自己的內心變了,才認識到的。對於父母內心變柔軟溫暖了,內心的那份「敬」讓自己開朗。爸爸住院時,我趕去照顧爸爸,給爸爸做三餐,擦身體,洗腳……我發現自己從來沒這麼的跟父母貼近過。看著父親的身體,切實感到他們真的老了。這讓我內心有了父母,去體會他們內心需要什麼,他們需要照顧,需要陪伴,需要有人好好跟他們說話。這不真就像以前小時候父母照顧我們那樣嗎,現在需要倒過來了!

因為遇到這門學問跟著練習,我的身體也一天一天從低谷慢慢走了出來。儘管走得很慢,但我深知是因為以前我從來沒有好好愛過自己,才讓自己受了這麼大的傷害,身體才會垮下,精神才會萎靡的。失去了才會懂得珍惜。在照顧父母的那段時間,我是靠站樁來讓自己以前很容易疲勞的身體支撐下來的。這段經歷告訴我,沒有了身體,沒有了精氣神,什麼都做不了!

我給自己立了一個志,要把身體好好養好,把精氣神養回來,好好陪伴、照顧父母的晚年。有了精氣神,才能做好更多要做的事情。

所以,在生活中裡,在家的這個道場中,要好好練習自己的那份「存心」,好好養氣。我知道,「孝順」不能等,那就從現在這一刻開始,好好在家裡,在父母的心裡,在自己的心裡,慢慢種上更多溫暖的種子吧,一定要找回曾經失去的幸福!

本期目錄...

 

社會在前進,還是倒退?

作者:張慶祥講師

同學問:

講師好!從小的教育告訴我們,人類社會是從野蠻到文明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但是讀了儒家經典就會發現,儒家認為遠古時人心非常純樸,而當代則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儒家常厚古薄今,似乎歷史是倒退的。哪種說法對?

張講師答:

古代也有很純樸的人,也有很狡詐的人。現代也有很純樸的人,也有很狡詐的人。古人比較明理的人我們叫「君子」,他們常被地方士紳推舉到朝堂上,去幫忙治理國家,他們大都是深明人倫義理的人,明白大是大非的人,知道怎麼安定人心的人。而那時一般社會大眾,大多很單純地跟著國家整體的步伐走,雖然他不一定明白多少道理,但是只要跟著明理的領導走,也不至於相差太遠,因此那時人心也相對安定。

而現代的社會問題在哪裡呢?由於現代人的物質太豐富,媒體太發達,可以說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廣告,總是在勾起人們更多的佔有欲望,這就造成人們內心各種欲望漸漸變得索求無度。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人們很難管理自己的欲望的,欲望要放縱很快,要收回來則非常困難。古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簡難。要把人變成貪心、不知足是很快的,要讓他再變回節儉、知足是很困難的。

古代平民百姓的欲望沒有這麼多,因為物質簡單,沒那麼多新奇的變化,沒有這麼吸引人,那時娛樂也很少,人們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然內心欲望自然就會減少。因此大體而言,古代內心質樸安定者的比例,當然要比現代多。而現代人由於社會複雜,於是居心狡詐者的比例、深陷欲望者比例,當然要比以前的多。你很容易可以在現代社會的任何角落,看到憂鬱症的、躁鬱症的,心理疾病的比比皆是。那些笑不出來的、睡不著的、吃不下的,也是滿坑滿谷。再看看那大大小小的醫院,哪一家不是門庭若市?這現象對於古代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若從物質及科技的角度來說,現代是進步的。但若從身心健康的角度來說,我想是倒退很多的!所以身為一個現代人,與古人相較,有可以自豪的,但也有該謙卑檢討的。而這也是現代政治家及教育家,所應共同努力的方向。

本期目錄...

 

學個「無畏」

作者:劉正元

以前書院的腹地還不是很大,我們採筍是到後山上講師二叔的竹林去採。為什麼二叔會讓我們去採呢?因為後山的竹林位置太高,二叔年紀大了,上不去了,想說放著浪費,給我們年輕人練習的機會。

那時候我是跟著一位學姊上去採筍,我記憶蠻深刻的,那後山的竹林都是很久沒有人整理的,會上去「整理」的大概都是山豬,所以一開始上去是很雜亂的,加上也沒什麼覆土跟施肥,所以開始出筍時節竹筍都很少、很小,我們走20分鐘上去,然後花一兩個小時巡筍,然後花15分鐘下山,剛開始的收穫都是少之又少,講師問的時候,都會有點不好意思。

學姊是怎麼採筍呢?我們上去都會帶著小十字鎬跟砍刀,還有採筍的戳刀。上去第一個動作就是把竹林會干擾人的細枝葉砍掉,人可以便利進去之後,就拿小十字鎬把地上的竹葉清掉,邊找筍邊清葉子,然後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筍,就挖出來採掉,採掉的筍要重新覆土,這時候學姊都會把旁邊的土多挖一點,多覆一點上去。

我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她帶著一個輕鬆的笑容隨口說,看看之後長起來的竹筍會不會長更大一點呀!就這樣我們兩三天上去一次,然後經過了四五次之後,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竹叢有整理過的感覺了,細枝葉沒有了,地上覆蓋的枯竹葉沒有了,土鬆多了,比較容易看到竹筍了,比較好挖竹筍了。這時候竹筍剛剛好也要大出了,我們後面上去的志工可以很方便地直接找竹筍,挖竹筍了,竟然就只是一個與人方便的順手習慣而已,剛剛好造福給後面的志工。可能你現在去問當事人,她恐怕也忘了,我剛好在旁邊看著過程,記得清楚而已。

就只是這個與人方便的習慣,還未學會的話,我想這樣修行很難有個結果。

參與書院工作幾年,有一個疑問,就是在禪院上工到底學個什麼?勞動嗎?還是搬石頭疊坡坎?拿電鋸?我自己覺得都不是這些答案!我現在的答案是學一個無畏,學一個服務。

無畏個什麼?

就是練習面對心內無論上來什麼樣的氣血,可以無畏去面對氣血的任何起伏。上來志工怕不怕,不用講不怕,我自己幾年了都很怕,只是為了練習面對那個氣血,所以一再上山。跟講師上工累不累?肯定累到炸,有時候會累到完全不想跟講師上工……然後再練習不怕那個氣血,試著接納,無論結果如何,還是再去跟講師上工。然後再用這樣的體認,拿到日常生活中去練習,面對複雜的人事,面對自己無窮的欲望,偶然間成功了一次,心裡就會有個小確幸,YA~我成功了一次,然後練習用無畏的知見來面對自己的小確幸。

再來是服務的精神,話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我覺得這句話真好,志工就是要有一種服務眾生的精神,一種不畏艱辛、奮勇向前的服務精神。修行首要學習的就是臣服本性,如果要敘述如何臣服本性,我感覺就很像是為本性服務,它要我們包容,我們就學習包容,要我們健康飲食,我們就健康飲食。服務眾生是一樣的道理,可以讓眾生精氣神長養的,可以讓眾生品格提升的,我們就以一種奮勇不懈的服務精神往前,用這樣的志,用這樣的服務精神淬煉我們的法身。

我覺得來書院當志工很好,既無名也無利,也蠻有可能還會遭受一頓罵,這樣真的最好,可以讓我們有很多的機會練習心法,還可以練習放下外在名利。我記得橫貫公路是像我父親這樣的老榮民們給貫穿出來的,就一條路給我們臺灣民眾多少的交通便利。我們書院傳承的是古聖賢代代相傳的性理心法,是明師脈脈接續的性命大道,我們現在建立的建設、農場等等,將是後世聖賢欲求修性了命大道之所在,他們會來求取真實無二的學問,他們會在此淬煉自己的性心命,在此成就無上佛道。

身為書院一份子,我們應該常常回來當志工,一方面複習心法,一方面檢驗志向是否堅固。也應該常常告訴同修行禪的好處,怎麼在行禪中練習,讓大家都有一種向前的志向。

最後分享一段《了道秘錄》的話:道宜在苦中修,難中求,尤要受人所不能受的考成,雖遭逆境,顛沛流離,始終不退。與大家共用之。

本期目錄...

 

齊景公的巨額贈與,為何留不住孔子?

【故事來源】

孔子見齊景公,公悅焉,請置稟丘之邑以為養。孔子辭而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受賞,今吾言於齊君,君未之有行,而賜吾邑,其不知丘亦甚矣。」於是遂行。

——摘自《孔子家語》

【張講師講解】

孔子拜見齊景公,兩個人相談甚歡,齊景公聽著孔子的施政理念很高興,就很希望把稟丘這個縣的稅收起來,讓孔子來享受,就是以這個縣來養孔子,縣邑裡面的稅收讓他去收了。孔子辭不受,很多人說孔子,您周遊列國就是要為了求俸祿嘛。各位,你看看孔子這個樣子,算不算是一個要求俸祿的人?不是。一個縣給你,你想像得到嗎?我們不要說古代的縣比現在的縣大,就是現在的一個縣的稅收送給你,這是大事還是小事啊?那是很大很大的財富了,孔子不看在眼裡。他回去的時候,就跟眾弟子說:「我聽說一個君子,他在賞功,而你因為有功所以你才受賞,我今天跟齊君相談甚歡,然後齊君看似也認同我的理念,但是他一件都沒有去實行。他就要把那一整個縣要賜給我了,他是完全不認識我孔丘是個什麼樣的人。」

孔子是一個愛錢的人嗎?不是呀,他是一個貪圖安逸的人嗎?也不是啊。如果是一個貪圖安逸的人,你沒有發現你到哪裡都想找一間房子,想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有了很好的收入,然後公司安安穩穩地,如果叫你辭職換個有意義的工作,那你就會搖搖擺擺晚上都睡不著。為什麼你會睡不著?因為你貪圖一點點安逸,對吧?你很怕失去一個什麼。失去什麼?說穿了就是房子、車子、錢、位置、名……你現在所有的應該都比孔子在齊君賜給他的還要少,可是孔子卻連看都不看。有許多人批評孔子,可你仔細想想看,把孔子在書裡面的那些言行演在你的身上的話,你看你做得來做不來?你做不來的啦。

孔子說:「齊君不認識我孔丘,真是太不認識我了,我們走吧。我是來這裡施行仁政,我給你仁政,我教你怎麼治國,要讓你成王的啊!我不是來賺錢的,我也不是來被你養的,我們走了。」就這樣,孔子就帶著眾弟子離開了齊國,到別的地方去了。

所以,後世很多人誤會孔子周遊列國為求官祿,這是以小人之心來度君子之腹了。

——整理自張慶祥講《孔子家語》第90集

本期目錄...

 
最新活動訊息與張講師新作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各期電子報下載: 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
投稿或提問、意見: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