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黃庭禪學會2020.07.01電子報

一、主題文章:人人都知道養生,卻很少人知道養氣

人人都知道養生,卻少有人知道養氣。最終極的養生秘方,就在一個「氣」字上面。真正懂得養生的人,一定會從養氣上下功夫。

二、問答集錦:求道是為了幸福嗎?

有很多樂於思索、探究人生哲理的人,有時反而不如想法簡單的人過得幸福、平順,這常常迷惑了世人的眼睛,求道修行不僅僅只是為了獲得幸福感,而是另有深意,別具慧眼方能不枉此生!

三、小樹苗:心情來了,點點心

情緒管理,是成人也苦惱的大問題。可有一群孩子很幸運,他們在小樹苗內心成長營的課堂,不僅有機會探索並感受情緒的樣貌和本質,還學到了跳脫情緒捆綁的寶貴的妙招。

四、經典故事:小心,你可能正在「揠苗助長」

揠苗助長的故事耳熟能詳,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教育不能操之過急。但還有一個關係到人生根本,很多人卻都可能犯的同樣揠苗助長的錯誤,修行之人不可不察。

 

人人都知道養生,卻很少人知道養氣

作者:歐陽丹

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覺?明明疫情的重災區不在你的周圍,明明你並沒有感染新冠肺炎,但是卻好像也有經歷了一場很大的困境的感覺。復工上班後,我開始做一些工作,逐漸能夠緩解一些我焦慮的情緒,但是我卻會發現做很多事情,我的身體都不太提得起勁來,以至於很多工作比我預期的都有些滯後。我其實內心是十分想要去做這些工作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想起去年跟同修聊天時,聊到了身體的事情,同修說古代的聖賢都很善於養氣,那時候是我第一次聽到養氣這個說法,覺得很神奇,也不知道要如何去養?後來我又讀到了《孟子》的「心氣說」裡面說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 ; 而反動其心。」這裡面談到氣的重要性,氣能夠幫助我們把立的志行出來,但是氣如果不充足的話,會影響我們的志,我們就沒有動力去做出來了。而我發現自己就是妥妥的「蹶者」和「趨者」,要麼呢,心裡很多想法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要麼呢,就是當事情來的時候就開始著急了,慌了神,沉不住氣去做事情,常常莽莽撞撞的。

我就在想,我們都知道要照顧身體,卻還真的沒有想過要照顧我們的「氣」,我又想,我們身體的氣跟我們常常說的生命力又有什麼關係呢?去年一年之中,在同修潛移默化地影響下,我自己從5月份斷斷續續地跟著一起跑步、站樁、靜坐,同修帶著跑步的時候,常常說你要觀照你的身體,讓你的身體是很輕鬆地去跑步,感覺是身體的氣帶著你跑。我發現自己一個不愛跑步的人,竟然覺得這很好玩、很輕鬆。

站樁從剛開始時,腿不停地發抖,只想著要趕快結束,到現在可以觀照身體地站個30-60分鐘的時間;

靜坐,從剛開始一刻都坐不住,到現在可以靜坐一段時間了。

最重要的是,我發現自己精神狀態變得越來越好,思考變得更清晰,做事情的幹勁也出來了不少,我想這就是養氣的效果吧!我也發現我的生命力自然而然就由內散發出來了。我就不禁開始讚歎,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中,清清楚楚地教導了很多做人的智慧。

疫情期間,我發現自己又開始退回到蹶者的狀態,才開始覺察到我原來一直都處在很恐慌的狀態,原來我的情緒也是會影響到我的氣,我就不斷地調整自己,正好同修為了幫助班上的家長們能夠精氣神好一點,所以組建了一個網上運動健身群,我也跟著大家一起跑步、站樁,晚上各自靜坐,發現慢慢地養足了氣之後,我可以更好地安定好我的情緒,我的頭腦也沒有那麼多憂慮,我可以開始很好地開始各方面的工作了。雖然現在偶爾也會有身體疲憊的時候,但我會比以往更快地去調整好。

以上這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照顧身體從養氣入手,是最為根本有效的方法。祝願大家都能重視養氣,養好自己的氣,以一個能量滿滿的狀態去迎接每天的工作和生活!

本期目錄...

 

求道是為了幸福嗎?

作者:張慶祥講師

同學問:

講師,請問為什麼有的人想法簡單,發生什麼就接受什麼,有的人喜歡研究深奧的事,如研究人生哲理,但後者常沒有前者幸福呢?前者也沒有接觸過心法啊,難道是因為不幸福的人才會去探索答案嗎?

張講師答:

本來心胸比較開闊的人,生活就會比較簡單,幸福指數也會比較高。然而這種看似比較幸福的人,往往也有自己的罩門,好比某一種情緒或某一種事件發生時,對他來講仍然是無法釋懷的,仍然是煩惱不堪的,只是這種特殊情況比較少碰到而已。所以不能因他日常多數是處在這種開闊幸福的狀態下,就認為他是一個既逍遙又解脫的人,這是兩回事。

又如您所說,有的人或者因為困難碰多了,變得比較喜歡研究人生哲學,這固然沒有錯,逆境碰多了,反而會去思索他的人生。像很多人來中嶺山參加黃庭禪課程,很多就是在歷經各種坎坷之後,才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的。古人常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此這逆境對於想要歷事煉心者,對於想要探討人生究竟解脫之路者來說,往往是個不可少的助緣啊!因此,逆境並非壞事,而且可能是另一種幸運呢!

至於那些生活本來就過得很平順、很簡單、很幸福的人,也許可能正因此從來就沒想要去探究人生生死大事啊,可能他就這樣懵懵懂懂過了一生。等他七八十歲,回頭想要探究一下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的人生哲理時,可能也悔恨莫及了。

所以雖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但不論一個人的境遇是順還是逆,我認為儘量能夠在年輕的時候,更早去思索自己的人生,更早去探索出一條真正能夠解脫輪迴之苦的正路,我想這才是真正有智慧而不枉此生的人啊!

本期目錄...

 

心情來了,點點心

作者:潘洪華

情緒管理是人生面對的一大困擾和難題。怎樣教會孩子進行情緒管理?咱們小樹苗內心成長營課程就有一堂課,叫「雨過天晴」,交給孩子們一個體會情緒的妙招。它有以下步驟:心情來了,點點心,感受能量,做正確的事或送出祝福。對於這個認識和面對情緒的好方法,因為它根植於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有著很深內涵,我曾經懷疑這些6-12歲的孩子,他們怎麼懂能量呢?他們怎麼能夠理解如何進行情緒管理呢?

這次在珠海舉辦的小樹苗五部曲中,我做為小樹苗的小隊老師,經歷了課上和課下的教育環節,深深地感受到這個「點點心」對孩子們發揮的神奇妙用。

在課程中老師通過講解和闖關活動,帶領小朋友們去瞭解如何使用「點點心」這個妙招。有些孩子懵懵懂懂,並不太明白這個活動的意義,只是照著老師要求的去做,而有些孩子已經體驗到「點點心」之後,心情會變化。

課程晚上,有個孩子找不到心愛的東西,哭得很傷心,老師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讓她練習「點點心」,可是她就是不肯把小手放到心口的位置,只是任由情緒馳騁,大聲地宣洩。我心想:要學了就能用,看來不容易呢。

課程後有八周功課,就是要引導孩子把學到的東西切實地落實在生活中。小隊老師們逐個給小樹苗隊員打電話,交流和引導他們的學習落實。第二周的功課打電話時約定的功課是:請孩子自己挑一個需要改正的壞習慣,在有情緒的時候,使用「點點心」。

之後我小隊的五位小樹苗打電話,一番寒暄過後,我問孩子,還記得「點點心」嗎?他們多半記得一些,有的記不全了,我帶著他們一起做一次。然後問他們什麼時候用了「點點心」?

奕菡說,當她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時,她就用了點點心。用完之後,覺得心不卡了,輕鬆了。

朗迪說在不想做作業的時候用點點心,用完之後,就願意寫作業了。

當我讓他們把手放在心口,去體驗,此時此刻心裡面

是熱的還是冷的?

是緊的還是鬆的?

是快的還是慢的?

是堵堵的還是輕鬆的?

是癢癢的還是舒暢的?

他們都能將自己的感覺準確地說出來。

另外,我們還說起了三國時期的性格暴躁的張飛,酒後鞭打士兵讓士兵產生仇恨情緒的故事,之後又講了一個憂傷的小故事作對比,引導他們去體驗這些人的心情,當時是什麼樣的能量。孩子們都能夠感受出來,對於能量是很清晰、很明白的。這讓我對課程的神奇作用非常感動和驚喜!

接著我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什麼跟心的距離是最遠的?他們多半答不上來。我就趁機引導說:「手和心的距離是最遠的」,因為很多人學了「點點心」之後,那手像有千斤重,就是不願意去練習,所以就把學到的「點點心」妙招忘記了。用手去點點心,距離很近,作用也很神奇,可是不用的話,手和心的距離就最遠了。最後我叮囑孩子們要多用。

「點點心」妙招的最後一步——「做正確的事或送出祝福」,非常重要。這能幫助和引導孩子去思考,哪些事是該做就立即去做,比如不能光玩要寫作業了;哪些是不該做的就立即停止,比如不能打人、罵人或任性等。

即使在電話裡,孩子們都練得很認真,要是他們能經常練,那效果會多好啊。孩子們就能不再常被火爆或沉悶的負面情緒死死捆住了。也許現在孩子們還不能夠深刻的理解到「點點心」對於情緒管理有多大作用。可是只要他們經常練習和復訓,他們一定能夠在關鍵的時刻,在情緒的當下,用上「點點心」,幫他們擺脫情緒的控制,看清情緒的實質。這對於孩子們的人生來說將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啊。

我自己的孩子,上了小樹苗課程後,雖然並不能總是及時地練習用到「點點心」。但有時候,她回家來會主動說起今天碰到了什麼事情,她用了幾次「點點心」。

我為這些幸運的孩子感到高興,也希望他們多多地練習,假以時日,孩子們一定會對於自我情緒管理會更加嫺熟,自利利人。

祝福小樹苗們!

本期目錄...

 

小心,你可能正在「揠苗助長」

故事來源: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孟子 · 公孫丑上》

張講師講解:

有一個宋國人,他整天就看著他種下去的苗,怎麼還不長,怎麼還不長?看得很憂愁,很不耐煩。他就到田裡面,把那個苗拔高一寸。一天就可以拔高一寸,那如果今天效果好,明天再拔一寸,後天再拔一寸,這還得了嗎?這個宋國人,把苗拔高了。他累了一整天,把整片田裡面的苗通通拔高了。他很累啊,他回家後跟他的家人說:「今日實在是太累了,可是太有價值了。我幫每一棵苗都長高一寸,你看我多厲害,天下人都沒有我這麼聰明的」。他的兒子好高興,真有這個事情?哇!那我們可發了!於是很大步跑到田裡面去看。沒想到,去到那裡,苗全部都枯掉了。

修行就像這樣,看看全天下在培養我們內在的性的苗的人,不去揠苗助長、不去幫助他的苗長大的人,非常非常少。這就是為什麼「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的原因。每一個人都會急著要速成,對不對?我們急著要有感應,我們急著要靈通,我們急著要去轉動你的法輪,對不對?我急著讓我的身體熱,速求一些感應,而我們的意念就開始造作一些想像,我們用意念開始一些導引,這就是揠苗助長者。

但是以為往內去修為是沒有益處的事情,那就好比那個根本不會種田的人、浪費我們佛性的人,我們身體裡面有這樣的一個尊貴的佛性,但他卻不懂得怎麼樣去啟動它、去開發它。這就像是有一塊田,卻不懂得去下苗,這是一樣的。而那個幫它長大就是「揠苗」,不僅是無益,而且又把它傷害。這就是因為自己的自不量力,而反傷了我們的生生之性。這都是在告訴我們不可以「代大匠斫」。大匠自有大匠的妙,大匠自有大匠的職權,我們內在造化的生生不息,是誰的職權?老天的職權,是本性的職權,不是你的職權。我們硬要奪老天的權柄自己去行駛的話,非但不得其益處,反而要受傷。

本期目錄...

 
最新活動訊息與張講師新作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各期電子報下載: 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
投稿或提問、意見: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