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过这里的人,大概很难理解:
一个好吃的东西,不停地吃,多少个也就腻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反复循环,多少遍也就烦了……怎么有这样一堂课,你明明知道,坐在那里会发生什么事,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思想,还愿意一次次来?
有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太“笨”了一点?
哈!还真的很难说,除非你亲自体验,再来上初阶。
不过,课程创办人张庆祥讲师早就解过这一题了:“总而言之,就是说你有点浮躁,叫你上你就浮躁,还没上你就浮躁了。等一下要上课,还没去你就知道,有种无趣的感觉就来了……然后坐久了又觉得枯躁、难过,这个就是逼着浮躁不停地来找你。”
第一次听到这,我暗暗吃一惊:不是都讨厌浮躁吗?怎么还有人主动来找浮躁、难过的感觉?这心是有多大……
张讲师继续:“一再地经历那种练习,就是为了创造一些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机会……会有这么一次,在最关键的时刻,拿出最原始的心境去面对各种感受,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得到释怀……不论节目、名词怎么换,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就是跟你里面所发生的一切和平共处,目的就是要创造机会,让这个几率提高而已。”
没想到吧?很多人以为来禅修就是来体验宁静、轻飘曼妙的感觉,没想到却来这里“吃苦”的!来这里创造“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机会:比如静坐,一段时间后,面对身体各种酸麻痛痒,还能坚持不动,“既不忍耐也不起来”……;比如站桩,最后几分钟,一再试再蹲低一点,看看自己“怕个什么”呢……;再比如课程中某环节某句话,忽然调动了你很大的情绪,而你无可逃,只好去经历胸膛里气血的上冲下洗……
在这个大家都想求舒适、走捷径的时代,主动来“找苦吃”的人恐怕真的不多了……更多人打着“自由、自尊、不将就”的旗号,大多背后其实是受不了一点委屈,不肯吃一点亏、一点苦……
张讲师说:“教你心理进入空无,是为了这个“道”。道是什么?里面蕴藏无比巧妙的返本还原的阴阳造化之妙……这里不是仅仅只教你一个解决烦恼的办法、平抚情绪的办法……吃这么多苦,我们是有更高深的目的。”
我想,这也许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兜兜转转,在外面学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黄庭禅,跟着这赫赫而无名的“农夫”讲师的原因吧?
也许有人又会问:那这门学问是有多迫切的事吗?等我老了再来学、再来养生不行吗?等我多赚一点钱、等我先买个房子、等我攒多点假期……大家都很会体谅自己,跟自己谈条件。然而,现在问题是,老天每次给你送上一道身心的考题,是不跟你谈条件的!而你也没办法跟老天爷讨价还价……只能看着生命中一次次无常,令人唏嘘。
张讲师说:“智者总是把握当下每一个‘时’来修炼,以提升自己的智慧,而凡夫往往只挑自己喜欢的‘时’来练习。”黄庭禅这门学问的好处,正是在于它不谈任何条件,只是教你在各种境遇下、任何时空,只要心情来了,气血一动,是非难辨之时,如何不被情绪带跑,还能问问自己:“成人成己,大小先后,当务之急是什么?”
初阶课里,有一个举例的影片片段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人面对一匹躁动的马,从开始的激烈对抗到温柔驯服……那匹躁动不安的马,多么像我们胸膛中时时奔腾的气血呀!一个人到底要费多大劲,才能时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也正是初阶课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不只是通过站桩、静坐等活动体验精气神的快速长养;在自身中体会经典中的“观自在”、“观妙观徼”等字字珠玑;更重要的,是把大道一脉相承、非常幽深的性理心法化为现代男女老少都可以听得懂、做得来的“宽两秒”四步骤:
一, 觉知心情来了
二, 用手按着内心
三, 感受能量自由
四, 做成人成己的事
每当内心感觉有一点卡、有点不安时,提醒自己就是一个“时”。把握这个“时”,尽管松松地去练习,原来我们的心胸可以更加开阔……慢慢你会发现,说穿了,世界上没什么能卡住你,往往只是被一点“感觉”所牵绊……
每回历事练心,精气神是日渐长养,还是削伐凋零?换句话说,老天给我们多少回馈,不在于具体做了什么事,而是在看你内心感觉一卡的当下,如何应对?
孟子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你只需要静静去感受,和胸膛中各种变化面貌的气血和平共处……“当你不逃避、不打压任何一个正在胸膛中升起的感觉,当你放弃用力挣扎的时候,它就失去狂野无比的力量。”
别小看这短短的“宽两秒”四步骤。它确可以将最精粹的中华文化,从身外到身内,从头脑到内心,落实在一个人一生的家庭、言行、日用伦常之间……
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