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來過這裡的人,大概很難理解:
一個好吃的東西,不停地吃,多少個也就膩了;一首好聽的音樂,反復迴圈,多少遍也就煩了……怎麼有這樣一堂課,你明明知道,坐在那裡會發生什麼事,會有什麼感覺什麼思想,還願意一次次來?
有這樣的學生……是不是太「笨」了一點?
哈!還真的很難說,除非你親自體驗,再來上初階。
不過,課程創辦人張慶祥講師早就解過這一題了:
「總而言之,就是說你有點浮躁,叫你上你就浮躁,還沒上你就浮躁了。等一下要上課,還沒去你就知道,有種無趣的感覺就來了……然後坐久了又覺得枯躁、難過,這個就是逼著浮躁不停地來找你。」
第一次聽到這,我暗暗吃一驚:不是都討厭浮躁嗎?怎麼還有人主動來找浮躁、難過的感覺?這心是有多大……
張講師繼續:「一再地經歷那種練習,就是為了創造一些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機會……會有這麼一次,在最關鍵的時刻,拿出最原始的心境去面對各種感受,只要你願意,就可以得到釋懷……不論節目、名詞怎麼換,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就是跟你裡面所發生的一切和平共處,目的就是要創造機會,讓這個機率提高而已。」
沒想到吧?很多人以為來禪修就是來體驗寧靜、輕飄曼妙的感覺,沒想到卻來這裡「吃苦」的!來這裡創造「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機會:比如靜坐,一段時間後,面對身體各種酸麻痛癢,還能堅持不動,「既不忍耐也不起來」……;比如站樁,最後幾分鐘,一再試再蹲低一點,看看自己「怕個什麼」呢……;再比如課程中某環節某句話,忽然調動了你很大的情緒,而你無可逃,只好去經歷胸膛裡氣血的上衝下洗……
在這個大家都想求舒適、走捷徑的時代,主動來「找苦吃」的人恐怕真的不多了……更多人打著「自由、自尊、不將就」的旗號,大多背後其實是受不了一點委屈,不肯吃一點虧、一點苦……
張講師說:「教你心裡進入空無,是為了這個『道』。道是什麼?裡面蘊藏無比巧妙的返本還原的陰陽造化之妙……這裡不是僅僅只教你一個解決煩惱的辦法、平撫情緒的辦法……吃這麼多苦,我們是有更高深的目的。」
我想,這也許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兜兜轉轉,在外面學了一大圈,最後又回到黃庭禪,跟著這赫赫而無名的「農夫」講師的原因吧?
也許有人又會問:那這門學問是有多迫切的事嗎?等我老了再來學、再來養生不行嗎?等我多賺一點錢、等我先買個房子、等我攢多點假期……大家都很會體諒自己,跟自己談條件。然而,現在問題是,老天每次給你送上一道身心的考題,是不跟你談條件的!而你也沒辦法跟老天爺討價還價……只能看著生命中一次次無常,令人唏噓。
張講師說:「智者總是把握當下每一個『時』來修煉,以提升自己的智慧,而凡夫往往只挑自己喜歡的『時』來練習。」黃庭禪這門學問好處,正是在於它不談任何條件,只是教你在各種境遇下、任何時空,只要心情來了,氣血一動,是非難辨之時,如何不被情緒帶跑,還能問問自己:成人成己,大小先後,當務之機是什麼?
初階課裡,有一個舉例的影片片段讓我印象深刻:一個人面對一匹躁動的馬,從開始的激烈對抗到溫柔馴服……那匹躁動不安的馬,多麼像我們胸膛中時時奔騰的氣血呀!一個人到底要費多大勁,才能時時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也正是初階課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不只是通過站樁、靜坐等活動體驗精氣神的快速長養;在自身中體會經典中的「觀自在」「觀妙觀徼」等字字珠璣;更重要的,是把大道一脈相承、非常幽深的性理心法化為現代男女老少都可以聽得懂、做得來的「寬兩秒」四步驟:
一, 覺知心情來了
二, 用手按著內心
三, 感受能量自由
四, 做成人成己的事
每當內心感覺有一點卡、有點不安時,提醒自己就是一個「時」。把握這個「時」,儘管鬆鬆地去練習,原來我們的心胸可以更加開闊……慢慢你會發現,說穿了,世界上沒什麼能卡住你,往往只是被一點「感覺」所牽絆……
每回歷事練心,精氣神是日漸長養,還是削伐凋零?換句話說,老天給我們多少回饋,不在於具體做了什麼事,而是在看你內心感覺一卡的當下,如何應對?
孟子說:「勿忘、勿正、勿助長。」你只需要靜靜去感受,和胸膛中各種變化面貌的氣血和平共處……「當你不逃避、不打壓任何一個正在胸膛中升起的感覺。當你放棄用力掙扎的時候,它就失去狂野無比的力量。」
別小看這短短的「寬兩秒」四步驟。它確可以將最精粹的中華文化,從身外到身內,從頭腦到內心,落實在一個人一生的家庭、言行、日用倫常之間……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