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黃庭禪學會2019.09.11電子報

一、主題文章:成人成己,從改變自己開始

好的道理,用語言告訴人,對方聽不進,現在沒刻意說什麼,身邊人卻無聲無息地開始改變了,這是怎麼回事?

二、問答集錦:有必要讓自己變得強大嗎?

想做正確的事,因為擔心家人反對,所以就偷偷去做。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強大嗎?該怎麼破解和家人相處的這一題?

三、禪院軼事:打從內心笑出來

修行中的大道理,常常用不上,回到課程與行禪中,再度起步出發,在生活細微處,重拾那份輕鬆微笑的能力,你也可以的!

四、園丁故事:「悌」的故事—【陳昉百犬】

宋朝的陳氏家族家風敦睦,傳至陳昉這一代,已有七百多口人,上下相親,長幼有序。家裡養的一百多條狗受到感化,彼此也都相親相愛,傳為千古佳話!

 

成人成己,從改變自己開始

作者:小蝸牛

成人成己重新一輪練習下來,從一開始的熱情滿滿,到中間有些起伏,到相對密集的志工練習,到工作上遇到新的挑戰,這一個個的發生在內心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對孔子說的「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有了更切身的體會。

每當內心覺得堵,覺得不舒服的時候,原來就是不仁的時候,因為內心深處的「我」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也許是求關注,也許是求認可……而當內心開闊、坦蕩、溫暖的時候,就是把大局和他人放在更重要位置的時候,此時仁在萌芽。

在做小樹苗志工的時候,當看到孩子們做得不夠好、充滿批判的時候,內心就發緊;通過成人成己,發現到孩子們的優點,為他們由衷地開心和讚歎,或者在看到他們的缺點時,想著怎麼樣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的時候,內心總是豁然開朗!

在上山行禪的時候,看到自己不夠俐落或者在做錯事的時候,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內心很緊很沉,通過成人成己,把焦點放在怎樣能夠把事情做得更好,避免再犯類似錯誤的時候,心裡變得踏實而開闊!

當工作上和同事意見不一,極力想爭辯的時候,內心一直都不舒服,但是轉念反省自己是否有私心,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的時候,放下就在一瞬間,退讓也變得很簡單……

這2000次的練習讓我對成人成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明晰了方向。

上周家裡來了親戚,曾經對自己素食和修行百般挑剔的嬸嬸對我的態度有了180度的變化 ,開始願意嘗試素食,對於修行的話題也更開放地接受;曾經一看到我就害羞甚至有些害怕的小外甥,在短短半天的相處後,和我親近起來,從害羞變得敢於大方回答我的問題,從沒有禮貌變成願意早晚和大家問好……

堂妹說,這都是因為真切地感受到我的變化 ,整個人變得開闊,從心底裡散發出來的快樂在感染著他們。

呵呵,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在努力想用語言說服他們的事情,卻從來沒有做到。但是這一次,我沒有刻意地去宣講什麼,卻讓他們有這麼大的改觀。

這也讓我真正體會到,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能堅持練習,堅持做講師佈置的功課,就能夠慢慢地從氣上改變。真正的成人成己,還是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今年是進入學習黃庭禪的第十年,雖然進步緩慢,但是不掉隊,堅持做志工、聽經典,和大家抱團成長,改變總會發生。雖然自己能力有限,但是我願意做大道推廣的一塊小小的墊腳石。

本期目錄...

 

有必要讓自己變得強大嗎?

作者:張慶祥講師

同學問:我發現自己有個問題,總不敢把正確的事(如打坐、站樁、學國學、信仰追求等)光明正大地去做。因為家人不做這些,我就覺得他們會反對,確實家人也說過我神叨,所以我總是背著家人做。是自己的能力還不強大吧?我該怎麼辦?

張講師答:我覺得「強大」這兩個字還是不盡理想,你不需要很強大,你只要很輕鬆、很坦誠、很自然、很善意地跟人交往就足夠了。裡面只要有一顆為人好的心,行為表現出來有時就會很柔和,有時就會很正直,甚至有時表現出來會很剛強,因為只要為人設想的心是不變的,那外在的行為自然會因時制宜的。

做個簡單的事也要先去觀察別人的看法,這表示從小到大你的習慣是很少有獨立空間的。習慣上你什麼事都得問問人,什麼事都得依賴人,最後縱使是最簡單的事,你依然不敢作主,還是得要依賴人,處處不能自立。久了之後,大家對你就處處不放心,所以你不論做什麼事,他們總得說你兩句。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呢?因為他們認為你沒有獨立的人格,必需什麼都替你決定。所以你要在生活細節上表現出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考來,這是重要的。好比人家叫你要吃這個、要吃那個,你可以說:「這個我不太喜歡吃、那個我就特別喜歡吃」等等;有時人家會叫你一定要試試,你可以說:「這個我真的不喜歡吃,很抱歉!我喜歡吃別的。」 生活上不是說別人叫你做什麼、吃什麼,你都得一定要去做去吃,對不對呀?

就像以上舉的小小的例子,你就是不喜歡吃這個東西呀,你何必一定要裝得很喜歡呢?是不是換吃別的東西就不能均衡營養了呢?還是天底下這麼多東西非得吃這一項不可呢?有這個道理嗎?也沒這個道理呀!我喜歡看這個、我喜歡聽那個,你在生活中要適度表達你自己的看法,不是什麼事都得一定要跟著人家走,都得聽人安排。當然跟人家一樣也是一種生活,但有時跟人家不一樣也是一種生活。只要是不違背自己的良知,不妨礙到別人的利益,自己有一份自由存在有什麼不可以?你要吃什麼、你要做什麼、你愛什麼運動,和他們不一樣難道也不行嗎?

不相信你明天去跑跑步,你說我想一個人去河邊跑跑步,就這麼簡單。如果連這樣家人都干涉,都怕你不安全,都怕你半路被騙,那就知道你從小到大依賴性有多強,你簡直不曾做過自己,以致你的家人對你沒有一件事是放心的!你說要一個人去跑步,他們說不行,說這樣怕你會受傷,怕你會迷路!你說這事你們別管,我自己會慎重,跑跑步、流流汗有什麼不可以?

慢慢表現出你對正確對的事情有一個獨立的看法,有一種堅持,他們就會對你放心,進而開始尊重你的選擇。改天就跟他們說:「欸,我覺得這個站樁不錯,你看那些武術家都站樁,我要來學習站樁,網路上有人在教站樁,我覺得這樣很好,你們要不要一起試試?」他們馬上會說:「哎呦,你這神神鬼鬼的!」站樁何必神神鬼鬼的!練武術的人有神神鬼鬼的嗎?他說:「你不要站了,站了腿會受傷。」你說:「我越站越強壯給你看看!」笑笑地講、寬和地講,不跟他敵對,但是表現出你對自己生活的看法,並且堅持去做。做對的事,不是做壞事,這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別人的看法可以做參考,但是那些不對的看法,那些多餘的看法,不要讓它左右你的人生。

本期目錄...

 

打從內心笑出來

作者:華江

參加進階課程和耕讀回來,「打從內心笑出來」這句話時常在耳旁響起。

進階課程的早晨,嗅著清新的空氣,看著滿山的翠綠以及映入眼簾的「耕讀樂活」四個大字,開始原地晨跑。雙腳踏著大地,雙臂前後擺動,感受著心跳及呼吸,「放鬆肩膀、敞開胸膛、打從內心笑出來」,跟隨著課程的引導,做個聽話的學生,只覺得黃庭處「噌」一下開闊了,一絲溫暖湧上心頭,不斷地操練,去感受著黃庭的脈動、溫度和細細麻麻的感覺,尋著目光與同修們相視,不由得露出歡喜的微笑,跑著跑著越來越輕鬆······跑完步,意猶未盡,帶著一份喜悅,雙腳像裝了個彈簧似地,步伐輕快。

晚上讀經典《六祖壇經》,先讀了一小段,然後讓我們練習「放鬆肩膀,打從內心笑出來」再去讀。讀著讀著,同樣的字彷彿鮮活起來,不再是一個個單純的似懂非懂的字音,往日顯得較為枯燥的古文,不知怎麼地,彷彿就在瞬間,它們的字意語意也慢慢地從心裡流淌出來。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從未有過如此印心的感受,親近著古人,聖賢話語內含的智慧就這麼自然地流淌著。原來經典可以這樣讀!

耕讀的第二天,被安排去整理洗淨的禪服。開始前,一位同學帶我們去感覺一件折得整齊的衣服和一堆混亂的衣服,看著那件折得井井有條的衣服,黃庭是輕鬆的,再看看一堆雜亂的衣服,黃庭則是堵的。面對著一堆堆未整理的衣服,再次「放鬆肩膀,打從內心笑出來」去迎接它們,拿起一件衣服,不由得輕輕去撫平衣服,整個人頓時覺得柔軟下來,身體也跟著鬆了些,一個個折疊動作也變清晰而穩當,想著自己以往看似快速而又麻利的動作,實則內心藏著一份急躁。就這樣,關注著每個動作的當下,少了能否順利按時完成任務的那份擔心和不安,看著一件件經過雙手折過的衣物,感覺著它們仿佛也帶著一份生機一份活力,內心被滋養著。

「打從內心笑出來」讓我面對外境時可以由心而發,帶著輕鬆、帶著喜悅去覺知。想想應該還可以「打從內心說出來」、 「打從內心做出來」……幾次感覺下來,讓我對「本性」這個詞在身內有了一點小小體會。萬法惟心,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寫照,當真正用心做好每件事的那份存心和態度出來時,那份滋養當下就回饋給自身,自然萬物就這麼生生不息地被相互滋養著。

本期目錄...

 

「悌」的故事——【陳昉百犬】

【原文】

陳昉眷屬,七百餘口。上下相親,孚及百狗。

宋陳昉,自其祖崇遺制以來,十三世同居。長幼七百餘口,不畜婢僕,上下親睦,人無閒言。每食,必群坐廣堂,未成人者別席。有犬百餘,共槽而食,一犬不至,群犬不食,鄉里皆化之。州守張齊賢上其事,免其家繇。

許止淨曰:「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後之論者頗疑之,謂史氏浮誇。殊不知《孝友傳》中,感及毒蛇猛獸,化及蚊蚋蟣蝨,何況於犬。《高僧傳》中,亦有犬過午不食者,何獨疑於陳氏之犬乎?」

【白話故事】

宋朝時,有一個非常有名望的陳氏家族,家風純樸厚道,代代傳承。自從他們的祖先陳崇遺下家規以來,合族就住在一起,到如今陳昉這一代,已經傳承了十三代。

陳氏家族上上下下共有700多口人,可謂是枝繁葉茂,全家上下親近和睦。日常的勞作事務,按照能力大小分工,合理安排,大家一起完成,從來都不雇傭僕人幫忙。

俗話說,連鍋碗瓢盆都有磕磕碰碰的時候,人一多,口舌是非怎麼可能避免得了?然而這個龐大的家族卻格外和睦,沒有張家長、李家短的閒言碎語,更不會無中生有,造謠生事。每到吃飯的時候,大家都一起坐在廣大的廳堂裡,大人坐在一起,未成年的孩子坐在另外一區,長幼有序,條理井然。

陳家養了一百多條狗,牠們全都是在同一個大槽裡用食,倘若有一隻狗還沒有到,那麼其它狗一定不肯先吃,直到全都到齊了才一起吃。鄉里的人見到這種情形,深受感動。想想看,連狗都能夠互敬互愛,身為人類,如果父子兄弟不能和諧共處,將何以為人呢?所以鄉里的人都紛紛效法,懺悔改過,使得當地風俗日漸淳樸厚道。當時的州官叫張齊賢,他將陳昉一家的事蹟上奏給朝廷,朝廷就免了他們的繇役。

許止淨(近代佛教居士)說:「後來也有人對故事中『一犬不至,群犬不食』的情節表示懷疑,認為是史書虛構誇張的情節。他們不知道,在《孝友傳》中,有孝心能夠感動毒蛇猛獸,感化蚊蠅蟣子跳蚤的記載,何況狗這種比較有靈性的動物呢!在《高僧傳》中,也有家犬過午不食的記錄,為何單單懷疑陳氏家族的狗呢?」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初集第一冊悌篇《陳昉百犬》)

 
最新活動訊息與張講師新作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各期電子報下載: 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
投稿或提問、意見: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