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張講師提倡記錄善本以來,巴掌大的小本本隨身帶,體會到記錄能增加每日內觀次數,讓我存養到正氣。每日善本品質和數量與微笑時常和自身清明程度成正比。
善本好處多多,首先我用善本來對抗根深蒂固的舊習氣。我會在善本上連載:
「對先生寬和第一天,對先生寬和第二天……」
「不帶情緒說話,正念幫助他人第一天,不帶情緒說話,正念幫助他人第二天……」
「做事不拖延第一天,做事不拖延拖第二天……」
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好的習慣在日漸養成,也越來越輕鬆。
記錄善本也成了我和孩子晚間的睡前儀式。每天都往我們「善」的撲滿裡存錢。
剛開始「幫媽媽倒水,幫媽媽擠牙膏,幫媽媽鋪床」,都一一記下。過了一段時間就對孩子說:「這些事媽媽力所能及,我們看看能不能做更有意義的事」。自然就將講師提倡的「敬」帶進了孩子的善本。
這招很管用。以前孩子好動,上課思想不集中,作業拖拉。四年級上學期之前,校內作業幾乎都是帶回家完成,為這事我經常被老師叫到學校。從學校回來,繼續「不帶情緒說話,正念幫助他人第N天」。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老師的無限敬意:「你們都坐著聽課,老師一站就是40分鐘,滔滔不絕,讓語文課變得生動有趣,回家還要批改作業,我們想想辦法能不能讓韋老師不那麼辛苦,這也是一善哦。」很神奇,這半學期孩子在學校能完成所有課堂作業,把「敬」落實在了實處。
有次孩子對我說:「媽媽,我發現老師發的科學資料裡綠色環境標誌的名稱和圖示不符,就想告訴所有同學,等我再仔細一看呀,是我自己搞錯了,這次考試我寫對了。原來想要幫助別人的心反過來還能幫到自己呢。」
「作業不拖拉認真完成,不讓爸爸媽媽為我吵架。」
「和媽媽進壽司店,趕緊把媽媽推出去,因為壽司店的空調太冷了。」
這些是孩子最近的善本條目,記錄善本已然不是完成任務,而是點滴記錄來自內心的感動。與其說我們在行善,還不如說是善本在滋養我們。
記錄善本一段日子之後,我常會問自己:這條善能長遠地利益這件事、這個人嗎?
有次同事抱怨婆婆的不是,我並不急著去安撫或諫言,而是微笑著把她引入另一個情境。聊天在柔軟的話語中結束,她看到了長輩的不容易及對她的默默支持,也看到了自己的開闊。
每次記錄也是分清大小先後的練習。
初階準備內勤物資,會考慮團隊的長遠工作開展,大家都能做得來,做得好。不做始作俑者……深入便有體會:在做事時,肩膀、黃庭是緊的,語速是快的,那內在會有「貪功買恩」之嫌。若行事說話輕鬆真實,必定內心清澈無礙。
找到本我的最佳途徑就是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丟掉自我。善本,正讓我們輕鬆走在這條「尋找本我」的康莊大道上。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