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春节假期,赶上七日耕读体验营的后半段,这是第四次参加,可是次次都是“酱油班”(不能全程参与耕读体验被戏称为酱油班)的成员,算的上是很忠实的“酱油粉”了。可是,其中的收获并不因此而打折。
到达的第一天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总结这一天的体悟,初来乍到的我,一脸茫然看着大家分享。当志工分享到“法语”时,我的脸上写了个大大的问号,什么是“法语”?我晚来几天是错过一个亿的节奏吗?
学姐把讲师关于法语的这一段解释分享给我们:
“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听说不修就是说一直听佛法,一直听道理,但就是不做。就像《论语》里面孔子说:“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法语就是已经正确到不能再正确的话,说了大家就能够懂、都会点头的那种话。“能无从乎!”说出这样的话来劝你,你能够不点头吗?你无法不点头,问题是你做不做?那就不一定了,对不对?能不能成功不在于那句话对不对,那句话已经再正确不过了,没有比那句话更对的了。“改之为贵”,说到了我们的痛处弊端处要改,能改才是最珍贵的,而不是珍贵在于那一句法语。
咀嚼其中的深意,渐渐明了,我不就是常常法语一大堆吗?平时长篇大论一套一套,可是真正在自身落实的又有多少?
习惯了用脑袋去辨别,可是靠脑袋无法细细去体会经典的精神,要“用心”才行。回到内在,用“心”感受大家分享时,提着的心渐渐松了下来,透过丝丝缕缕活泼地传递开来。同样是好奇于同学们前几日的耕读收获,当脑袋用力地往外去探索,和内心轻松地带着好奇,原来有这么大的不一样,口头禅也可以稳稳地着陆。
正是因为这样,重新体会讲师说的“耕读”二字的含义:
耕,不是只有耕田,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口心田;
读,也不只是读书,而是能反复咀嚼生命在天地间的畅然。
那天去厨房切酸菜,志工切了个样品给我做参考,就去忙别的事了。我很认真地照着示范切完了筐里的第一卷酸菜,看着切成颗粒状的成品,唔,还不错!可是内心却感觉有一丝的不确定:要不要去问问志工?继而又生起另一个念头:刚刚已经给我示范了,再问会不会显得多余啊?……正当我犹豫时,刚好志工经过餐厅,于是请她帮忙确认一下成品是否可以。志工尝了一下我切的酸菜叶,叫我自己也尝一尝,告诉我说:“你看,如果切的再小一点,口感是不是会更细腻一些?”按照她的建议尝试了一下,果然效果不一样哎!
切个菜就有这么多的学问,切的粗细大小,就会影响到菜的口感。平时手快脚快,对于自己下厨做饭向来只是做到煮熟了、能吃就好,不会考虑别人喜不喜欢吃。之前在厨房帮忙,总是看到炒菜的志工请大家尝咸淡,以大家的喜好为先,原来“心中有他人”是细微地于在在处处去深入、去落实,也终于明白了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做事不是有做就好,而是要去“做好”。
接到新的任务,和另一个志工上最远的东院去照顾土豆,这才知道,做一个农夫真不简单!
在迷蒙的山雾里,看着眼前这稀稀拉拉的土豆苗,志工说:“原先种下的土豆苗被山羌吃掉了,这一批补种下不久,就赶上山雾频繁的时节,所以土豆生病了,要给它们加一些肥,洒点营养液,看它们能不能挺过来。”我不禁心想,这些土豆可真是命运坎坷啊! 还有,农夫种菜,学问可不小啊,要懂天时、地利还有植物本身的特质。即便是对待生长如此不易的土豆(按同伴的话说,这些土豆像是沙漠中努力生长的植物),依然要想办法让它们找回原来的那份生机勃勃,其中的态度与用心真的需要我好好学习呀。
耕读行禅转眼结束,回到喧嚣的尘世中,无比怀念这十来天简简单单的生活。行禅中有太多的发生,提醒自己老老实实地回到主轴上去练习,因为踩着高跷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着陆的踏实。还记得上一次去中岭山行禅前抽到的一句讲师禅语:天真、自然、踏实,产阳气。
谨记于心,踏实前行!
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