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禪電子報第三百期 【黃庭禪電子報2019.02.21】
中華黃庭禪學會2019.02.21電子報

一、主題文章:當下就要進步(上)

七日的耕讀體驗營,又苦又累,自以為靠出一份力,證明自己的重要,但日日所做的,卻是做與不做都「很不重要」的事。這裏面 「很重要」的含義,在哪裡?將「耕」與「讀」、「道沖而用之」,字字句句化為身中體驗。積陰還是長陽,當下即可見分明。

二、問答集錦:一心渡人卻被非議,誰的錯?

覺得他人的信仰有偏頗之處,好心提醒卻不被接受,於是內心輾轉反側,難道我做錯了嗎?一起來看看,聖賢渡化眾生所懷的是什麼心境?

三、小樹苗: 真善美的長養

在教育中,如何處理孩子們看似不配合的各種狀態?小樹苗的志工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隱惡揚善,以逸待勞。發現了稟性各異的孩子們背後的真善美,讓教育取得成效。

四、園丁故事:「悌」的故事——【王何賢名】

對於家產,很多人都希望多多益善,可是,本篇故事的主人公何氏先後兩次把辛苦積攢的家財主動送人。為何她會有如此異乎尋常的作為?古代賢良持家待人,心胸寬廣,值得後人好好品讀。

 

當下就要進步(上)

作者:寶夕

終於趕上一次耕讀體驗營。

雖然,感覺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單一的動作,重複的步驟,心情倒是不少。不過,既然選擇來山上,就是來學習「不挑菜單」的。來什麼活,就幹什麼活。來什麼心情,就看什麼心情。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講師常說:「黃庭禪這門課,就算開到十階,都是同一個主軸。」

耕讀七日裏,每天上工前,大家先到中庭集合,等講師來提點幾句,分配任務。一日,講師說:「其實中嶺山這些草砍不砍都一樣,反正不久之後,又長回那樣……關鍵是,派給你這些看起來『很不重要』的工作,是一件 『很重要』的事。」 我眼前一亮。

什麼重要呢?如果沒有心法,在山上也和普通的農夫沒兩樣,甚至還不如。常常返觀省察:現在做的事是否符合義理、大小先後?此刻內心輕不輕鬆、真不真實、自不自然?感覺畏難、想逃的那一刻,內心悄然一動,有沒有讀出來呢?當個有心法、有智慧的耕讀農夫,講師說:「一切有益的努力都叫耕……而讀就是讀你身心的變化,到底是往好的方向,還是壞的方向……讓自己的身心性命、讓事理都往好的方向前進,事情才有功勞。」

每天午休,是集體站樁的時間。每次到最後,引導音樂停止了,助教總會再拖幾分鐘,引導大家多站一會。那幾分鐘「就當一切剛剛開始」,越來越低……第一次這樣低下去這樣久,我的內心是抗拒的:「什麼叫不要忍耐,也不要起來?」

當低到一定角度,腿開始發抖,胸口開始動盪,身體開始發熱,膝蓋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抬起來……雖然知道要看浪頭,胸膛敞開,再敞開,雖然講師說過,要像海綿一樣,接受一切。可是,全身的緊、熱、麻早就淹沒了黃庭,茫茫然一片,好像啥也看不到……感覺自己是好不容易、連哄帶騙地站下來。

然而,愣是這樣、硬著頭皮跟大家一天天站下來,我開始漸漸聽到,原來以為早已耳熟能詳的引導中,還有重新打到心坎裏的話:「何必跟感受太熟呢?你要像第一次經驗它那樣,和平地接受它,好奇地欣賞它,像個赤子……。」喔!我真的有在欣賞它嗎?還是其實一直悄悄地抵抗?你在苦苦的忍耐中尋找什麼、等待什麼呢?難道真有從此一按、便再不痛不癢的身體開關?現在是什麼,就看什麼……

想起講師在最近耕讀中,一再提起《道德經》第四章的「道沖而用之」「沖有兩個意思,一是虛無地看著它,一是立起志氣……氣一動,就開兩個門,一個建設的門,一個破壞的門。你會用,它就開始建設,你不會用,它就開始消亡……」

「怎麼用?就是對它不分別取捨!聽不懂,具體一點說,就是不要用力,不要抵抗。再聽不懂,就說放輕鬆。還聽不懂,不然就說隨它去吧,不甩它……反正換盡各種語詞就是告訴你,氣是可以動的。」「或不盈」,不用擔心它會滿出來……「淵兮似萬物之宗」,只要心胸放得夠寬闊, 完全可以容納身心中的任何變化。

後來再站樁,每到忍無可忍處,想起「沖而用之」,竟然有苦中作樂的感覺。腿已經酸到不行了?抖到不行了?那就再蹲低一點試試看,看你有多怕那個苦。它原是我身體裏的雄兵,此行特來告知,大道在你身中,有多珍貴。現在全身這股洶湧、澎湃的氣血,正是我可愛、活潑潑的生命啊!

每次結束站樁,慢慢站起來的時候,助教也特別提醒,千萬別有鬆懈了一口氣的感覺。好像終於結束某種煎熬,其實又給潛意識悄悄按下一個按鈕——它記住一切悄悄的隱忍、暗暗的抵抗,還有那些洋洋的得意……那好不容易蓄養的精氣,也可能會在某些時刻一瀉千里。無論站樁多久,如何有真正穩健的前進?

每天晚餐後,各位“農夫”終於可以好好一起圍坐下來,彼此分享、讀經。反省自己整日下來,主要當「大人」的時候還是「小人」的時候居多?什麼時刻感覺特別長養,什麼時刻感覺特別耗氣?再把《孟子》《傳習錄》等經典中的字字句句,放到身中來檢驗檢驗。既然經典其實在講切身的事,在生活中是如何呈現的?

最後,大家一起靜坐,身中氣機,歷歷分明,正是好好檢驗、享受一番今日的「成果、——講師說:「存心一念之間,黃庭一開一合,就決定了你是進陰氣還是陽氣。」 原來如此!現在的自己,正是過去每個當下的累積。一天下來,存怎樣的心;在多少個當下,是在建設,還是破壞;身心是倍感滋養還是日漸萎靡……就算騙得過自己,也騙不過現在身中這股昭明靈覺的氣呀!

(未完待續)

本期目錄...

 

一心渡人卻被非議,誰的錯?

作者:張慶祥講師

同學問:有朋友信仰佛經是消業障或功德,比如像念經持咒百萬遍那樣,我試圖說要觀照自心等,被朋友不屑。而他每次持咒也不見儀式,只說重要的是信和心,我認為他在浪費時間,心中有不平,我是否要改變方法渡他,還是專注自己的修為即可?

張講師答:一個人肯堅定信佛,肯去誦經的人,這已經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了,這表示他要一心向善,起碼比整天遊手好閒的人不是好得多嗎?起碼要比整天逛百貨公司、說人是非的人不是要強得多了嗎?這麼不簡單的人有什麼好讓你心中不平的呢?我實在看不懂!他已經比大多數的人好太多了,連這種人你都還不屑,那世上你不屑的人未免也太多了吧!

不過我要反過頭來問問您:「您有什麼高過他人之處嗎?一個常常不屑、不平的人,真的高過人家多少嗎?」這不也顯示著自己的心量有多狹隘嗎?古聖賢就算比眾生高明很多,但他對眾生也只有一種憐憫的心,一種想幫助眾生的心而已。

如果眾生不願意接受他的渡化,那麼聖賢也會滿心地祝福他。六祖不是說要合掌令歡喜嗎?如果自己以為得到什麼特殊的樞機,摸透了一個什麼關鍵,而後就開始對那些跟你不一樣的人忿忿不平、心生不屑,這個不是一個健康的心態。

光是這種狹隘的心態就已經非常可議了,你還敢自己覺得有什麼過人之處嗎?你有好的東西當然應該要與人們分享,但是他們選擇不要,難道算得上什麼錯嗎?所以修行應該多返回到自己的身上,常常觀照自己的修為,不要老把指頭指向外。您現在所犯這個清高的毛病,正是《心經》裏面所說的「淨相」啊!這是修行過程中要特別小心的。

本期目錄...

 

真善美的長養

作者:莉云

回首這幾年來,珠海只要開小樹苗課程,我是期期都在的,但卻很少參加其他城市的小樹苗志工。以前沒上班有時間但很少走出去,而今開始上班了,越發覺得時間的寶貴。恰逢深圳舉辦課程志工人數稍欠,毫不猶豫請假報了名。

開課前一晚,心裏美美的,終於可以不用理繁雜的後勤事務,可以安心專注課堂,好好陪伴、用心發現孩子們的真誠善良和美好了。事實上,想像終歸是想像,第一個上午便發現自己有點想當然了。也許是運氣好,帶了這麼多次小樹苗,遇到的都是天使班,順順的,這次卻來了個考驗。

隊裏有一位孩子特別急躁,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穩,一下課「咻」一聲人不見了;

該集合了,四處張望找不著人,「咻」一聲不知打哪冒了出來突然回到位置上了;

吃飯了,「咻」一聲端著盤子,熱心張羅小朋友們愛吃的南瓜餅去了;

「咻」一下子又不知吃了多少塊柳丁,雖然他明知道媽媽告誡他要少吃柳丁,不然嘴角會爛,可他控制不住自己……

縱然如此,跟前兩次參加課程時相比,已經是天壤之別、進步許多了(在此不禁對他的兩位前任小隊老師升起深深的敬意,是她們的堅持陪伴才使孩子一步一步向前進)。

這個倒也罷了,小隊同時還有一位年紀較小,第一次參加小樹苗的男孩,卻是特別特別的慢條斯理,上課鈴聲已經響了,他還在慢條斯理整理玩過的玩具。這一個快一個慢,過猶不及呀!如何使他們都往中道上來?使這個隊伍在中和的道路上穩步向前?我一時想不出好的辦法來,那好吧,先去觀察去發現。

放下所謂的快與慢的判斷,全然接納孩子們的狀態。每個孩子的稟性不同,但是那份真卻是共同的。急的孩子行動力強,熱心為大家服務,心中有他人的這顆心是非常可貴的,也許方法上、行為上有些欠缺,那是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去正確表達自己的善意。寬和耐心地告訴他:如果我們用另一種方式會不會更好些?孩子們自己會去判斷好壞。

比如有一餐需要整個小隊一同離席,這位孩子很快就吃飽了,也為大家張羅夠了,剩下的事情就只有等待了,這使他不耐煩,說:「你們大家能不能快點。」當時大家都正其樂融融邊吃邊愉快交談,氣氛就像一家人在圍餐,兄弟姐妹們在分享交談,這個聲音冒出來有點不和諧。我放下筷子,望著這位孩子,笑笑說:「我們可不可以不要求別人,只要求自己?你可以慢一點嗎?」我相信這句話進到他的心裏去了,他馬上安靜下來,坐在那裏等,後來在美好的用餐氛圍下又吃了一會兒,直到大家吃完一起收拾好餐桌離場。

慢男孩是第一次參加課程,小小的,慢悠悠的,心特別柔軟,有些時候分不清大小先後,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問他:「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哪個是先哪個是後,哪個是大哪個是小?」頭腦上他很清楚,但還是動作慢,畢竟小。出乎我意料的是,快男孩自告奮勇說:「老師,我來照顧他,吃飯我坐他旁邊,今晚我幫他洗澡。」慢男孩也樂顛顛的十分同意。我心想,這真是上天的神來之筆,他們一起搭配,讓快的慢下來,慢的快一點,不用操心啦……

課程在順利地進行著,第二天上午的「廚房小能手」是我帶關,這一關也帶給我許多的美好感受。首先在準備的過程中,廚房志工組的志工們和副關主一起,大家心往一處使,按著備關要求準備得妥妥的,臨近開始了,望著一切就緒,心裏穩穩當當的,安心等待孩子們的到來,內心非常的溫暖,感恩有這麼好的一個團隊。

第一輪闖關即將結束時的總結環節,一群孩子圍著我們,張大雙眼望著我,眼神是那麼的純淨,求知的意願是那麼的真切,呵護著這一雙雙的眼睛,引領他們用心去感受真誠善良和美好,那一瞬間,全身充滿了幸福感,世上還有比這更美好的志業嗎?用心引領用心去感受美和善,沒有比這更美好的志業了!

整個課程中,諸如此類的小場景小溫暖是很多很多的,寫都寫不完,一言以蔽之——真善美的長養。

當然,除了長養之外,還會有不少看清自己習性的機會,但這些毛病都沒關係,看見了覺察清楚它,慢慢地它們會一點一點褪去,正如陽明先生所說的「專注在善的時候惡就不見了」。

本期目錄...

 

「「悌」的故事——【王何賢名】

【原文】

王妻何氏,勤儉積資。弟妹貧困,盡以與之。

宋王木叔,甚貧。妻何氏,永嘉人,勤儉佐夫,家用遂饒。一日,語夫曰:「子可出仕,弟妹貧寒,餘資久蓄何益,請以與之。」木叔曰:「是吾志也。」旦日盡散,簪珥不遺。木叔既仕,何氏又曰:「弟妹尚困,有田如許,何不畀之。」夫喜曰:「此尤吾志也,盡以田與弟妹。」一郡稱為賢婦。

呂坤謂憎同室而專貨利,婦人莫不爾。欲其彼我分明已難,況盡推所有以與弟妹乎。況其家素貧,因何氏勤儉佐夫,漸漸積蓄,而始得此所有乎。其夫喜而從之,友於可概見矣。

【白話故事】

宋朝有一個人叫王木叔,他從小家境貧困。成年後娶了妻子,大家都習慣稱她為何氏,來自永嘉地方。成家後王木叔和妻子何氏沒有依靠家裏,全靠自己的勤儉節約,努力奮鬥,慢慢地讓他們小家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

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妻子何氏很理解自己的丈夫,覺得他是一個胸懷天下的人,於是便鼓勵自己的丈夫說:「家裏的經濟情況現在您已經不用擔心了。您何不去謀個一官半職好好去服務百姓,也算是回報鄉里對我們的照顧了。」王木叔聽了妻子的話,沉吟了許久,但並沒有馬上表態。

這天,妻子何氏對王木叔說道:「既然您是要準備去為官的人了,家財對於我們來說其實也沒那麼重要,以後您若能做一方官員,自然有朝廷的俸祿(官員的薪水)可領。我們不是貪圖富貴的人,太過富貴,反而不太容易親近百姓了。現在我們弟弟妹妹們還是僅僅維持溫飽,還有一些困難,不如我們將我們積攢的這些家財都送給他們吧。這樣對大家都好。」

王木叔聽到妻子的這一番話,內心高興異常,沒想到妻子何氏考慮得如此周到。

到了第二天,王木叔把自己的弟弟妹妹都請到家裏,跟他們說了自己和妻子的打算。弟弟妹妹們不可置信地看著哥哥和嫂嫂,那表情似乎在說雖然大家是親兄弟姐妹,但世上哪有不愛錢財的人啊?王木叔和妻子何氏早就預想到了他們的反應,二話不說就把已經商量好的要分的錢財都搬了出來,一份份分配給他們。弟妹們原本以為分家產只是指的家中的金銀,沒想到嫂嫂連自己的簪子和耳環,也都一點不留地全部分給了他們。就這樣王木叔通過自己的才能謀到了官職,帶著妻子和孩子兩袖清風地赴任去了。

王木叔做官後,有了俸祿,加上何氏勤儉持家,家境又慢慢地好起來了。何氏看到弟妹們雖然分到了財產,但是日子還是不寬裕,就又對丈夫說道:「現在弟弟妹妹們雖然生活有了改善,但是還不鬆快。現在您的俸祿已經夠我們家的生活所需,我們還有一些田地,何不把地都分給弟弟妹妹們呢。」王木叔看妻子如此顧全大局,心中很是歡喜,贊同道:「太好了,這太合我的心意了。」於是夫妻倆把田地都給了弟妹。

鄉親們聽到這件事情都覺得不可思議,尤其對何氏的心胸感到敬佩。分一次家產已經很難得,到後來還把田地全分給夫家的弟弟妹妹了。何氏實在是個賢德的女子。

呂坤曾評論說:「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恨不得沒有兄弟姐妹來與自己相爭錢物財產,希望家產都一人獨得才好,尤其是婦人的心思裏,更是會因考慮到自己的後代而變得貪婪。一般人做到平均分配財物已屬難得,更何況是將自己辛苦積攢的財務盡數贈給弟弟妹妹們呢。何氏能將自己辛勤持家得來的家業積蓄,盡數送給夫家的弟弟妹妹們,更是難得中的難得了!」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二集第1冊悌篇《王何賢名》)

本期目錄...

 
最新活動訊息與張講師新作
中華黃庭禪學會
http://www.htz.org.tw
各期電子報下載: 黃庭禪各期電子報線上查詢
投稿或提問、意見: joan@htz.org.tw; 1004898501@qq.com
歡迎轉寄與分享: 點選轉寄電子報連結或直接轉寄此封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