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孝女曹娥,投江覓父。地以人揚,流芳千古。
漢曹旴女娥,上虞人。旴為巫,能弦歌。漢安二年,端陽日,迎潮神於舜江。逆濤而上,為水所沒,不得其屍。娥年十四,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乃投衣祝水,視衣所沉處而自投焉。經五日、抱父屍出浮水面。官令葬之,立碑為識,後世因名為曹娥江。
曹娥以十四齡之弱女子,沿江哭父。十有七日不絕聲。投江五日,竟能負屍以出,不亦奇乎。呂坤謂其至誠所感,江神效靈。千古談及,尚使人揮淚,江名曹娥,萬古流芳矣。
【白話故事】
古代漢朝的上虞,有一家人,父親叫曹旴,女兒叫曹娥。父親是一名巫師(古代地方風俗中,巫師是負責主持祭祀神靈儀式的人,也稱為法師),擅長彈琴唱歌。女兒曹娥從小就非常孝順,也很得父親的疼愛。這父慈子愛的情景要是能一直沿續下去該有多好啊!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建安二年(西元143年)的端午節這一天,父親曹旴要按當地習俗,到當地的舜江中去迎接潮神。當天天氣惡劣,江面上浪急風高,很多人都擔心會出事,勸曹旴不要出江。但他說:「我是這裏的法師,今天是端午,必須把潮神迎回來,否則會影響咱們上虞一年的時運啊!」
就這樣,父親曹旴毅然駕著一葉扁舟,迎著風浪,逆濤而上。好不容易到了江心,曹旴拿出祭祀器具,正要開始迎接潮神的儀式時,突然一個巨浪向小船打過來,船體發生激烈的顛簸,曹旴來不及抓扶船體,就被晃落到了江中。
岸邊的人們都被這突然的變故驚呆了,半晌才反應過來:「法師落水了,趕緊救人啦!」可是,兩千年前沒有大輪船,只有小小的木船,根本無法對抗狂風巨浪,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冒死划船到江中。大家只能沿江奔走,期待曹旴能夠順流而下,游到江岸上脫險。
女兒曹娥正在人群中,此刻更是心急如焚,一邊拼命往下游跑去,一邊大聲對地著江裏的父親喊:「爸爸,爸爸,您快順著水遊,往岸邊游。」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一個時辰、兩個時辰過去了,人們期待的奇蹟並沒有發生,岸邊的鄉親們都在嘆惜哀歎惋惜,他們安慰了曹娥一番之後,都陸續散去了。只有女兒曹娥還在不停地向著江心呼喚著。
就這樣,年僅十四歲的女兒曹娥,每天晝夜不停地沿江哭喊著父親的名字,可父親卻一直沒能回來,就連屍首也沒有出現。好心的鄉親們給曹娥送去吃的,勸她回家,但曹娥卻說:「一天見不到我的父親,我就一天不回家!」
到了第十七天,女兒曹娥內心也明白,父親是不可能生還了。但生性孝順的她發誓一定要找到父親的屍首,讓他入土為安。這一天,江面已經風平浪靜,女兒在江邊默默地向老天爺祈禱,祈求上天讓她找到父親的屍首。然後,她賣掉了家中值錢的物品,湊了錢租了一條小船,讓船家把船到父親落水的地方。之後,她脫下自身的外衣投入江中,讓船跟著衣服一直往下游漂去。衣服在江面漂著,時隱時現,曹娥在船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漂浮的衣服,心裏一直在默念著:「父親,您在哪兒,您在哪兒?」
突然,衣服漂到了一段江面,打了一個旋渦,一下子從江面消失,沉了下去。曹娥看到這一幕,趕緊讓船老大把船划到衣服沉下去的地方。船到了地方,只見曹娥大聲喊道:「父親,我來找您了!」緊接著曹娥縱身躍入江中,不見了蹤影。
五天之後,就在曹娥投江的江面上,人們發現了曹娥兩手緊緊地抱著父親曹旴,父女倆的屍首合在一起,靜靜地漂浮在水面上。
鄉里的百姓趕緊划船把父女倆的屍首打撈起來,準備就地安葬。但是曹娥投江負父的事蹟,一傳十十傳百,馬上就被官府知道了,官府也為曹娥的事蹟感動過,立刻上報了朝廷。
最終朝廷下令厚葬曹家父女,為他們建祠立碑。此後,孝女曹娥得到歷代朝廷的賜封。每年農曆五月二十二,也就是曹娥投江尋父的那一天,當地百姓都會舉辦盛大的曹娥廟會,紀念曹娥的「孝行之始」,這個風俗延續至今,教化了後人。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二集第一冊孝篇《曹娥投江》)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