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吴孟宗,抱竹而哭。冬月笋生,母疾平复。
吴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少丧父,母老疾笃,思笋煮羹食。时冬节将至,笋尚未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以奉母,母食之而病愈。人皆以为至孝所感。
脾胃既衰,饮食无味。偶思一物,宛似异常甘美,急欲得而食之,此病人常情。况老而病笃乎?无如时当冬月,笋从何来。宗之哭竹,非乞灵于竹也。而竹亦效灵,情到至处,不可以恒理测度者每如此。
【白话故事】
大约公元200年(1800多年以前)的三国(魏、蜀、吴)时期,吴国有个叫孟宗的人,为了生病的母亲,以至孝感动天地。
孟宗表字叫做恭武,是江夏地方的人(现在的武汉武昌一带)。他年纪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并且生了很重很重的病,躺在床上起不来。母亲有一道最喜欢吃的菜,就是鲜笋煮羹(羹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粥、汤之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食物,而生病虚弱的时候,更想吃。
可是冬至节(冬至是12月22日)就要到了,武汉那些地方已经很冷了,都要下雪啦!这个时候笋还没有长出来。笋一般什么时候生长呢?要等到春天三四月份,万物发芽生长的时候,要冬至过后三四个月,也就是冬至之后还要等一百多天!要等那么长的时间,这可怎么办呢?要是母亲吃不到喜爱的食物,病就更难好啦!别说一百天,一天都难过啊!
孟宗不知道怎样可以得到鲜笋,但是他无论如何要找找看。于是他就跑到竹林中找竹笋。可是走遍了竹林,一无所获,他的心沉甸甸的,失望极了。他心中既焦急,又难过,想着不能让生病的母亲的小小的心愿得到满足,觉得自己很无能,也很无助。内心真是又酸、又堵、又紧。于是,孟宗双手抱着毛竹,不知不觉,两行热泪簌簌地落下来,他越哭越伤心,最后竟然抱着竹子大声地哭了起来。一个男子汉想着母亲的病,就那样哭着。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奇迹发生啦!孟宗的孝心,竟然感动了天地,不一会儿地就裂开了一点点缝,有几个小东西从地缝里冒了出来,尖尖的,毛茸茸的,是什么?啊!原来是竹笋!孟宗听到动静,定睛一看,这一看不要紧,他的眼睛都直了,张着嘴,止住了哭声!虽然地上冒出的竹笋不多,只有几个,但是孟宗已经很满足啦。他跪下来,感天谢地,内心喜悦而激动!然后他挖出了竹笋,急忙赶回家里,做了笋羹给母亲吃。吃完笋羹,他母亲很开心、很满足。随着母亲心情大好,她的病居然完全好了。
大家都说是孟宗至孝,一心为了母亲,才感动了天地,出现这样的奇迹。真是很令人感动和惊叹。
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脾胃的运作能力下降,消化不好,吃东西都没有滋味。若是偶然想起一件喜欢的食物,好像会比平时甘美好吃许多,就急着想要马上吃到。这是病人的常情,何况年纪大了,又得了重病的时候呢。而孟宗母亲生病的时候,正好是冬天,怎么可能有竹笋呢?于是就发生了孟宗哭竹的故事。当下,孟宗并不是乞求竹子显灵,可是竹子却有灵气。当一个人孝敬母亲的赤诚之心到极至之处,就发生了这样神奇的事情,我们不可以用常理来衡量这种情境啊。
(改编自蔡振坤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第一册 孝篇《孟宗哭竹》)
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