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馮氏問翁,嫡庶之別。服等產均,歐父大悅。
明歐公池妻馮氏,順德人。公池有兩兄,皆庶出。父分產,欲厚公池。馮氏請曰:「嫡子庶子為父母服,有差等乎。」歐父曰:「皆三年。」馮曰:「三子皆翁所生,服既無別,分產可有別乎?若是非妾所願,亦非後人福也。」歐父嘉歎而從之。
父母愛幼子,常情也。況公池又為嫡子乎。父分產欲厚嫡子,而馮氏乃以嫡庶服之無別,明分產之不可有厚薄。馮氏此言,知禮達義。對於翁則孝,對於夫則悌。誠可以為後世法矣!
【白話故事】
明朝時有一位叫歐公池的人娶了一位非常賢慧的妻子馮氏。歐公池家是大戶人家,父親除了有正室外,還娶了妾室。歐公池有兩個哥哥,都是庶母(妾室)所生。兩個哥哥各自娶妻成家,兩位嫂子間也不怎麼來往。兩位嫂嫂都是不願意多幹活,還想多吃多佔的想法。但是自從新媳婦馮氏進家門後,這三位妯娌之間居然往來起來了,家裡的氣氛也變得越來越和諧。
馮氏做了什麼事情讓以前連話都說不到一塊的兩位嫂嫂和睦相處了呢?馮氏進門後,她常主動和兩位嫂子拉家常,見嫂子們時還常常不忘帶上公公婆婆的問候和關心,讓嫂子們感覺到公婆對她們的愛護。公公婆婆專門留給她自己的好吃的、好穿的,她也都分給兩位嫂子。於是,漸漸地兩位嫂子也慢慢轉變了,開始和馮氏一樣注重晨昏定省,向公婆請安問候,關心公婆的起居生活。這樣一來公婆非常欣慰,逢人便感歎:「娶到這樣的兒媳婦,真不知道是多少輩子修來的福氣。」
歐公池的父親一向都非常疼愛小兒子歐公池,一是因為歐公池是他和正夫人所生的嫡子,在家族裡最受重視。二是歐公池從小機靈可愛,長大後更是比他的兩個哥哥明理懂事,因此得到更多的寵愛。歐公大人對小兒子也沒有白疼,歐公池的確非常孝順父母,結婚前都是由他親自來照顧父母的生活。
馮氏進門快滿一年時,他的公公看到最小的兒子歐公池也終於立門戶,且夫妻和睦,就想到自己年紀大了身體越來越弱,為避免自己過世後,產生家產糾紛,想及早定好分家產的事情。而且他覺得小兒子為人誠懇厚道,自己去世後分家產時小兒子有可能爭不過兩位哥哥。無論從家族規矩還是從自己的意願,他更希望把家產多分一些給作為嫡子的小兒子。於是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給小兒子歐公池,歐公池聽了父親的想法後說:「感謝父親為我多考慮,您的心意我領了,就怕兩位哥嫂知道了要鬧意見,這樣反而會讓您和母親煩心……」父親回答說:「這份家產主要是我和你母親從年輕時努力積累下來的,本來按照祖宗規矩就是要重視嫡子,我想給嫡子多分一點家產,合情合理,沒他們說閒話的份兒,就這麼定了。」雖然看到父親心意已定,但為了更周全,歐公池覺得這件大事,想聽一下馮氏的意見。因為自己的妻子馮氏一向比自己要通達人情世故。於是,他對父親說:「自從馮氏她來到家裡,處理事情一向圓融公正,哥哥嫂嫂再也不像以前老是找事,也開始學會孝順您和母親了。馮氏為人公正,為了事情更圓滿,也讓父母更放心,我想聽一下她的意見。」歐公大人認為小兒子說的有理,便派人把兒媳馮氏請到跟前,並把分家產的想法如實跟她說了一遍,問她有什麼意見。
馮氏說:「既然公公那麼信任我,那就寬恕我直言了。請問父親,按照我們當朝的規定,父母去世後三年,嫡出和庶出的兒子為父母服喪的時間,有沒有分別呢?」「沒有分別,都是服喪三年。」歐公池的父親說。馮氏接著說:「三個兒子都是公公親生的,既然服喪的時間沒有分別,為何分起家產來卻有分別呢?假如這樣分,不只我不情願,恐怕這樣做也不利於咱們家子孫長遠的福氣。」
父親聽了馮氏這樣一番話,心裡一驚:這樣大氣的女子他還從未見過。兒媳馮氏雖是晚輩,但是她說的很對,分家產一碗水端平,更利於維護家族長久的安寧和氣。之前鄉里的確有不少富裕的大戶人家,因為一家之主偏愛某個子女而導致財產分配不均,最終落得後代子孫不和、矛盾重重的困局。兒媳馮氏的話一下子提醒了他,他讚揚馮氏識大體,並吩咐說就依她的想法等他百年之後,將家產均分給三個兒子。於是,不分嫡庶,均分家產的家族大事就這樣定了。
馮氏針對分家產做的這個特別的提議,簡直是百年來這個家族沒有過先例的。哥哥嫂嫂知道了之後,出乎意料且無比感動,對弟媳馮氏心存感激。同時他們對於父親,也反省懺悔他們以前做過的那些不符合禮義的事情,並立志從此改過。於是,三兄弟從此更像一家人,更加和睦了。馮氏的做法真是對公婆盡了更大的孝道。
由於三兄弟團結一心,歐公家的家業變得比以前更興旺了。鄰里也有不少家族看到了歐家的變化,紛紛效仿他們分家產的方法。漸漸地鄉里各家的親情關係越來越好,呈現出一片和諧的氣象。
馮氏遠見卓識,打破了舊有常規,在分家產的關鍵時刻,不在意少分家產,提醒丈夫尊重其他兩位哥哥,均分家產,圓滿了兄友弟恭的「悌」道。這樣做其實不僅利於後代兒孫長久和睦相處,也利於家業的興旺綿延。
在那個時代,馮氏雖為女子,卻銳意為先,踐行了古聖先賢提倡的「齊家」的思想。當今因受近代西方金錢第一的拜金主義價值觀影響,我們社會的親情情變得日漸冷淡。因此即便在今天,馮氏替丈夫體恤兄長、均分家產的做法也是難能可貴的,值得我們每一位現代人去效法。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一冊悌篇《歐馮均產》)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