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种学习与启发,耕读是一种生活与雅致。
一般人对“耕读”的认知就是耕田与读书,且完全是不相干的两件事,然而在中岭山这十几年的岁月,却是我们的生活自然模式——简朴、踏实,滋润于古圣哲的睿智中,珍惜这份福报,知足地过着这样充满山林动力的恬静日子,也与早已不计其数的来自都市的“假日农夫”分享着。
近年来,张讲师更是关怀人们身心性命的滋养,将“耕读生活”结构完整地分享开来,也因此激发莘莘学子对耕读的向往、学习与提问。
一日讲师在解答“读”的真义时,引用了蔡琴唱的“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喔,顿时我的黄庭为之一亮,好个“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呀!
是的,“返观觉照”,一次次地“读”,一次次地“觉知”自己当下的身心实况。
是呀,“细细品尝”,于心性的主干上,不断地揣摩、探究、省思、检讨……
在这追寻的整个过程中,不就已把身心“读”活了嘛!
懂得“读”自己的喜、怒、冷、暖、松、紧等等变化,自然也就有能力“观察”外在人事物的推演。
“耕”,人人皆有一口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好好地去耕耘,去做有意义的事。张讲师再次以轻松平实的话语,道出“耕”全方位的定义:耕田、耕事业、耕子孙、耕心、耕性命……
是的,于生活各个层面、角色和分位,甚至在身心性命上,又何其不耕呢!
诚如孟子云:“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然而,这似乎也只有能“读”的人,方有检验“是长养还是消亡”的能力。
原来“耕读本一家”!
懂得“耕”,生活不再盲目;
懂得“读”,生命不再干枯!
耕读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而不光只是一个想法或口号而已。
以下的“真人、真故事”带给我莫大的触动与启发,现就以诚挚的心分享给大家,当作我们一起迎接2018共同成长努力的目标。
她,90年代的女生,自从2011年学了黄庭禅之后就不再出现,直到2017年,她突然上中岭山参加“耕读生活体验营”,才得以再续前缘。
第一天看到她,标致、慧黠、干练,但为何身心如此疲惫,神情如此冷漠呢?但是,也没急着去关怀与问候。尊重她,让她以她自己的方式沉淀、静默吧。
随着耕读生活白天农耕的操练,晚上“农夫们”一起分享、读经、打坐,这份返璞归真的单纯,很快地唤起她本就具足的真善美的情怀。她的性情,本就坦率,自我要求严格,总想战胜自己。或许也因有这样坚毅的特质,让她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拥有豪车名牌。
但是她的身心却安定不下来,吃不下睡不着,即使没事也烦躁不已!她开始思索,开始吶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回到黄庭禅的家!虽然当年在初阶课程中,也知黄庭禅是根本究竟的学问,但要面对烦恼,要吃苦养气……她不愿意!因此她更拼命地往外追逐名利事业来肯定自己,她得到了,但她却也失落了……
在每次的分享中,她看清自己生命的真实,用心地检讨、省思过去岁月的懵懂,不懂得放过自己,且以同样的标准要求着至亲,当然大家都受累了!
短短七天的耕读体验,她重燃这盏生命的明灯,更将可落实的“耕读生活”带回了红尘。回去后,不定时地会听到她生活写实的分享,她说:
“先生说,我终于有耐心听他把话讲完了。”
“能感受到父亲也需要关怀,不再只一味地索求父亲做他该扮演的角色。”
“能够安下心来陪伴孩子,宝贝的情绪居然也能安稳下来了。”
“还有,面对事业上的种种人事,也能安然地看待与处理,喜悦的是,居然能不受影响地吃得下、睡得着……”
她的故事情节或许对于大家并不陌生,因为老天爷给人的剧本没几种,而她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她,2011年在黄庭禅课程中,找回内心的家,虽然课后,她任性地要当个离家出走的小孩,拼命地往外追逐去了。经过五六年后,她回来了,回到她内心的家。
在山林中跟着耕读体验活动的安排,一起学习既耕且读,一切离不开“观照”,她能跟得上脚步,能清晰地表述身心气机的实况,这不是偶然,更不是瞎蒙,而是早已在初阶课程中“点亮了心灯,栽下心性的种子”,只等待时机继续萌芽而已。若没有当年初阶的洗礼,任再聪慧的人儿,也很难揣测到“读”的真谛。
每个人皆是上天厚爱的孩子,有着万物之灵完美的心性。2018又是崭新的开始,处处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就让耕读带我们一起,回到内心的家……
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