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種學習與啟發,耕讀是一種生活與雅致。
一般人對「耕讀」的認知就是耕田與讀書,且完全是不相干的兩件事,然而在中嶺山這十幾年的歲月,卻是我們的生活自然模式——簡樸、踏實,滋潤於古聖哲的睿智中,珍惜這份福報,知足地過著這樣充滿山林動力的恬靜日子,也與早已不計其數的來自都市的「假日農夫」分享著。
近年來,張講師更是關懷人們身心性命的滋養,將「耕讀生活」結構完整地分享開來,也因此激發莘莘學子對耕讀的嚮往、學習與提問。
一日講師在解答「讀」的真義時,引用了蔡琴唱的「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喔,頓時我的黃庭為之一亮,好個「讀」你千遍也不厭倦呀!
是的,「返觀覺照」,一次次地「讀」,一次次地「覺知」自己當下的身心實況。
是呀,「細細品嘗」,於心性的主幹上,不斷地揣摩、探究、省思、檢討……
在這追尋的整個過程中,不就已把身心「讀」活了嘛!
懂得「讀」自己的喜、怒、冷、暖、鬆、緊等等變化,自然也就有能力「觀察」外在人事物的推演。
「耕」,人人皆有一口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好好地去耕耘,去做有意義的事。張講師再次以著輕鬆平實的話語,道出「耕」全方位的定義:耕田、耕事業、耕子孫、耕心、耕性命……
是的,於生活各個層面、角色和分位,甚至在身心性命上,又何其不耕呢!
誠如孟子云:「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然而,這似乎也只有能「讀」的人,方有檢驗「是長養還是消亡」的能力。
原來「耕讀本一家」!
懂得「耕」,生活不再盲目;
懂得「讀」,生命不再乾枯!
耕讀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而不光只是一個想法或口號而已。
以下的「真人、真故事」帶給我莫大的觸動與啟發,現就以誠摯的心分享給大家,當作我們一起迎接2018共同成長努力的目標。
她,90年代的女生,自從2011年學了黃庭禪之後就不再出現,直到2017年,她突然上中嶺山參加「耕讀生活體驗營」,才得以再續前緣。
第一天看到她,標緻、慧黠、幹練,但為何身心如此疲憊,神情如此冷漠呢?但是,也沒急著去關懷與問候。尊重她,讓她以她自己的方式沉澱、靜默吧。
隨著耕讀生活白天農耕的操練,晚上「農夫們」一起分享、讀經、打坐,這份返璞歸真的單純,很快地喚起她本就具足的真善美的情懷。她的性情,本就坦率,自我要求嚴格,總想戰勝自己。或許也因有這樣堅毅的特質,讓她年紀輕輕就事業有成,擁有豪車名牌。
但是她的身心卻安定不下來,吃不下睡不著,即使沒事也煩躁不已!她開始思索,開始吶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回到黃庭禪的家!雖然當年在初階課程中,也知黃庭禪是根本究竟的學問,但要面對煩惱,要吃苦養氣……她不願意!因此她更拼命地往外追逐名利事業來肯定自己,她得到了,但她卻也失落了……
在每次的分享中,她看清自己生命的真實,用心地檢討、省思過去歲月的懵懂,不懂得放過自己,且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著至親,當然大家都受累了!
短短七天的耕讀體驗,她重燃這盞生命的明燈,更將可落實的「耕讀生活」帶回了紅塵。回去後,不定時地會聽到她生活寫實的分享,她說:
「先生說,我終於有耐心聽他把話講完了。」
「能感受到父親也需要關懷,不再只一味地索求父親做他該扮演的角色。」
「能夠安下心來陪伴孩子,寶貝的情緒居然也能安穩下來了。」
「還有,面對事業上的種種人事,也能安然地看待與處理,喜悅的是,居然能不受影響地吃得下、睡得著……」
她的故事情節或許對於大家並不陌生,因為老天爺給人的劇本沒幾種,而她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她,2011年在黃庭禪課程中,找回內心的家,雖然課後,她任性地要當個離家出走的小孩,拼命地往外追逐去了。經過五六年後,她回來了,回到她內心的家。
在山林中跟著耕讀體驗活動的安排,一起學習既耕且讀,一切離不開「觀照」,她能跟得上腳步,能清晰地表述身心氣機的實況,這不是偶然,更不是瞎矇,而是早已在初階課程中「點亮了心燈,栽下心性的種子」,只等待時機繼續萌芽而已。若沒有當年初階的洗禮,任再聰慧的人兒,也很難揣測到「讀」的真諦。
每個人皆是上天厚愛的孩子,有著萬物之靈完美的心性。2018又是嶄新的開始,處處充了生機與希望。就讓耕讀帶我們一起,回到內心的家……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