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羅倫赴闈,僕拾金釧。寧誤試期,返還無倦。
明羅倫,赴試禮闈。僕於寓中拾金釧(鐲子),行已五日。倫偶憂路費不給,僕以拾釧對。倫怒,欲齎還。僕曰:「如此往返,誤試期矣。」倫曰:「此必婢僕失遺,設主人考訊致死,是誰之咎?吾甯不會試,毋令人死也。」竟返其家,還之。
羅狀元還釧,不惜舍己功名以赴之。似出於仁,非出於廉也。然倫五歲隨母入園,果落,眾競取,倫獨賜而後食。晨留客飯,妻子貸粟鄰家,及午方炊,不為意。知府張瑄憫其貧,周之粟,不受,廉德孔多已。
【白話故事】
明朝時,有一位叫羅倫的人,他家境貧寒,父母擔心他對物質有貪求,所以常常督促他學習聖賢經典,對他的教育著重在一個「廉」字。
有一次,羅倫和鄰居小夥伴跑到山上去玩,經過一片果林時,發現地上有很多被風吹落的果子。其他小夥伴都爭先恐後去撿果子吃,他卻站在旁邊一動不動。
夥伴們問:「這麼好吃的果子,你不想吃嗎?」
羅倫說:「我也很想吃呀,但是沒得到主人的許可,感覺就像偷竊一般。」
小夥伴:?可是這是掉在地上的果子呀。」
羅倫說:「即使是掉在地上的,也是人家的,沒經過主人的允許,就不能吃。『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就是為了不讓主人有誤會而生擔憂。這地上吹落的果子和樹上的是一樣的,若我們拿走了,主人會不會認為是我們偷走了他的果子呢?」
聽完羅倫的話,其他小夥伴覺得有道理,就不再去撿那地上的果子吃。但他們怕果子在地上爛掉就浪費了,於是跑到果農家中,把果子掉地上以及他們剛剛撿了一些吃掉的事情全部講給果農聽,並承認自己的錯誤,向果農道了歉。果農見他們如此誠實,便送給他們每人一些吹落的果子,羅倫接到果子後,這才開心地吃了起來。
伴隨著經典和父母的教誨羅倫漸漸長大,他立志要做一個為民謀福的人。二十歲舉行弱冠禮後不久,羅倫就在一位家僕的陪伴下,踏上了赴京趕考之路。他們一路上省吃儉用,當遇到很窮苦的人時,羅倫還會拿出了一部分盤纏(路費)救濟他們。就這樣,還沒走到一半,他就發現帶的盤纏不夠了。
家僕看羅倫面帶憂色,就問為什麼。羅倫說所帶盤纏剩餘不多,以後他倆可能要風餐露宿了。這時,家僕面露得意的神色,他從懷裡掏出一個金鐲子,說是五天前在一個府邸旁邊撿到的。當時他看到一個丫鬟倒水的時候,把這個價值不菲的鐲子一併倒了出來。羅倫一看,臉就嚴肅起來,責備家僕居然私藏撿來的物品。家僕強辯,說羅倫不知變通,撿來的東西就是該自己得,況且當下缺盤纏,不正好可以換來路上的溫飽嗎?羅倫怒斥道:「你這家僕,犯了錯還狡辯。看到人家東西丟了,你不提醒也就罷了,居然還撿來私藏。平日裡我教你的『路不拾遺』,你都學哪裡去了?」家僕聽到這話,意識到自己做了錯事,連忙認錯。羅倫說:「沒把你教好,也是我自己的過失,此後定要多加注意。咱們這就返回去,把金鐲還給它的主人。」家僕說:「什麼?這一來一回得耽擱好長時間,誤了考試怎麼辦?我們可以先去參加考試,回去的時候再還也不遲呀。」
羅倫說:「你看這金鐲如此珍貴,定是哪個丫鬟不小心弄丟的。主人若怪罪下來,小則把丫鬟趕出家門,大則送官問罪,若丫鬟抵不過審問,鬧出人命來,豈不是大事了?我們要趕緊返回去,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考試錯過了,明年還可以再來;但若不及時送回金鐲,後果可能會很嚴重!」
事不宜遲,他倆便匆匆趕回了丟金鐲的府邸。不出羅倫所料,府內主人正因金鐲之事在責罰丫鬟,差點就送官了。幸好羅倫他們及時趕到,免除了一場不必要的糾紛。
留下金鐲,羅倫和家僕便又繼續趕路。在一些好心人的幫助下,他們順利回到京城,趕上了考試。更可喜的是,羅倫在這場考試中高中狀元,之後做了一方父母官。
做官後,羅倫清廉公正、兢兢業業,深受當地百姓愛戴。他的正直廉潔,為當地的百姓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所到之地,便有一股「廉潔」之風,當地的百姓也把「廉」作為教育孩子的重要內容。
(編者按:一人行之成典範,眾人行之成風尚。一個人做對的事情,有好的德性,會慢慢讓周圍的人也越變越好的。
羅倫最大的德性是「廉」,當他把這一個德性做好了,其他的德性也不會差。在培養品德的過程,也可以從一個德性培養開始,當把這個德性鞏固好,其他德性也會慢慢培養起來的。)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四冊廉篇第1集《羅倫還釧》)
(圖片來源:東聯影視動漫公司出品的大型系列德育類動漫《中華德育故事》《羅倫還釧》)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