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诸葛孔明,盖世清贞。鞠躬尽瘁,不别治生。
蜀汉诸葛亮,字孔明。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先君谓诸葛武侯,奇才也!后汉四十四年基业。非侯焉能创此?先主病笃,且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可,君可自取。”是岂先主尚不知侯之廉洁耶?盖深知后主昏暗也。自表之文,亦祇以悟之耳。
【白话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是东汉末年的奇才。虽然他很有才干胆识,但是他从年轻时就淡泊名利,不追求官位和声望,而在南阳种田为生。当时天下大乱,百姓常常处于战火之中,连生命都没有保障。曹操和刘备了解到孔明的才干,都想请他来辅佐。先是曹操去请孔明,被拒绝了。因为孔明认为曹操要挟天子,有篡位野心,是一个枭雄,职位再高,他也不愿辅佐这样的人。
刘备一心想要复兴汉王朝,平定天下,让百姓能安居乐业。当时刘备身边已有关羽、张飞这样勇武将才,但渴望能有深谋远虑的谋臣。原本刘备身边有一位很得力的谋臣叫徐庶,但徐庶为了救自己的母亲不得已归附了曹操。临别时,他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
于是,刘备就带着关羽和张飞一起去拜访了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这就是成语“三顾茅庐”的来历。前两次拜访,刘备都扑了空,关羽和张飞都很生气,认为孔明太不给大哥刘备面子了。张飞甚至要把孔明绑到刘备面前,遭到刘备严厉的责备。
第三次去拜访时,孔明终于在家了,却正在睡午觉。于是刘、关、张三人就在屋外等候。孔明醒来后,听说刘备已等候多时,大为感动。相见之后,孔明为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给刘备提了很多高明的意见。刘备听了很受启发,诚意邀请孔明出来辅佐自己平定天下。刘备心系天下的心胸与诚意,最终感动了孔明,孔明答应出山,辅佐刘备打江山。
孔明定下“东和孙权,北距曹魏”的战略。他亲自率兵南征北战,成功运用火攻之计打赢了赤壁之战,取下了汉中和西川;六出祁山征伐了曹魏;七次活擒南蛮首领孟获让其归顺。在完成这些宏伟战略的过程里,孔明忠心耿耿,时刻严守臣子的本分,将所有的功劳都归给主上。从未因自己才识过人,而凌驾于君主之上。因此刘备将孔明视为最值得信赖的辅国重臣,对他格外尊重。
因此,刘备病危临终前,向孔明交代后事时说:“丞相您的德能才略,高于曹丕十倍以上,您必然能够兴复汉室,安定国家。我儿子的才德并不足以持国,他继位后,劳烦丞相您来辅佐他。如果他能够体念我们蜀汉天下来之不易,肯争气的话,您就对他多加教导。倘若他不肯振作,朕授予您废除他的权力。到那时就由您来亲自统领操持蜀汉的朝政大权。”
听到刘备的这些遗言,孔明泣不成声:“臣常念陛下浩浩恩典,一心效法古来圣贤忠诚的志节。只要臣还活一天,就一定为国报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听后,下诏忠告他的儿子说:“理国政事无论大小,一定都要向丞相求教。丞相对我蜀汉的忠诚,天地可鉴。你要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尊崇和孝敬。”
孔明作为辅国重臣,在治理蜀国期间,给了百姓成效深远的仁政与德教。蜀国人心安定,物资充足,民风淳朴厚道,举国上下都感恩他平等无私的爱民之心,敬畏他的威名。
孔明治军严明,体恤将士,深得士兵们的拥护,大家都愿意为国家出生入死。他率军出征,进退有度,军威赫赫,纵使出征到他国国土,蜀军也从不骚扰当地百姓。
最后一次伐魏时,由于多年尽心竭力地操劳国事,孔明身心俱损,率领蜀军到达五丈原,孔明感觉体力难支,预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写下了《临终遗表》,向后主表明遗愿:“臣的家在成都,有八百株的桑树和一千五百亩薄田,这些已经足够子弟们吃穿用度。我做臣子在外讨伐曹魏,衣服和食物都靠公家的俸禄,无需再经营别的生财事业。等到我死的那一天,一定不让家里有多余的布帛和钱财,否则我对不住皇上您。”
孔明去世后,果然没有给家里留下多余的钱财。他做官不是为聚敛财富和博得声望,而是想报答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和一片诚心。他处处为国家着想,看到后主喜欢亲近阿谀奉承的小人,就真诚告诫:“我本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但是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而嫌弃我。当时北有曹操,南有孙权,我跟随先主从缺少人才、没有军队和根据地的困境起步,历尽艰辛,才有了今天富饶的天府之国。先帝临终前嘱托我要收复北方失地,复兴汉室,我深感责任重大,生怕辜负了先帝,寝食难安。如今我外出征战,皇上您要担起责任,朝廷内外都要赏罚有致。要多亲近郭攸之、费祎这样的贤臣,否则就对不起先帝和忠诚的文武大臣们。”
孔明一生洁身自好,他用廉洁自勉的实际行动,为文武百官和全体百姓做出了表率,让蜀国达到空前的安定繁荣。他鞠躬尽瘁的事迹,永远被后世尊敬。
(本文改编自蔡振铎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初集第2册廉篇 孔明洁身)
(图片来源:东联影视动漫公司出品大型系列德育类动漫《中华德育故事》孔明洁身)
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