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老僕阿寄,艱苦不辭。經商教子,婚嫁如儀。
明阿寄,徐氏僕也。徐氏析產,伯得一馬,仲得一牛。季寡婦,得阿季,年五十六矣。寡婦泣曰:“馬則乘,牛則耕,老僕何益。」寄曰:「主謂我不若牛馬耶。」乃畫策營生,歷二十年,積資钜萬,且為延師教子。婚嫁皆如禮焉。
許止淨謂阿寄具絕大理財本領,而屈身廝養。主人輩視之,牛馬不若。倘非寡婦一泣,激其義勇自獻,豈不將終其身,善刀而藏,老死於雞棲豕柵間耶。是知古今來,埋沒於庸耳俗目中者多矣。
【白話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阿寄是明朝時期的人,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阿寄很小的時候就到徐家做奴僕。徐家在淳安縣(現在的浙江杭州附近),老主人對他很好。阿寄很感恩,一直勤勤懇懇地照顧主人全家老小。後來老主人年邁過世,阿寄依然盡忠盡職,一轉眼就在徐家生活了幾十年。
徐家有三個兒子,老大和老二不思進取,好吃懶做,整天只惦記著外出喝酒玩耍,阿寄每次看到他們這樣,都會用心勸誡,但他們根本不聽,只有老三比較踏實有責任心,尊重並聽從阿寄的建議,勤勞持家。可惜有一天,老三得了急病去世了,留下悲痛萬分的妻子徐氏和三個年幼的兒女。阿寄好像失去了自己的兒子一樣,心裡也非常難過。
這時,貪財自私的老大和老二卻打起了歪主意,他倆每人只有一個孩子,可是老三有兩兒一女共三個孩子,如果將來孩子們長大了要按人頭分家產,老三家人多不是佔便宜了嗎?於是他們私下商議後,就瓜分了家裡僅有的一匹馬和一頭牛,並且嫌棄阿寄夫婦年老無用,硬是把他們甩給了老三家。老三的妻子徐氏剛剛沒了丈夫,又遭遇這樣不公平的分家,忍不住哭泣哀歎:「馬可以騎,牛可以耕地,阿寄夫婦已經老了,只能耗費我的糧食呀……」
阿寄聽了很心痛,立志要幫助這家的孤兒寡母過上好日子。他誠懇地對徐氏說:「我雖然年老了,您真的認為我還不如牛馬嗎?您不要難過,我可以努力做生意,幫您和孩子們賺錢過活。我的妻子也能紡線織布,掙點零錢補貼家用。」徐氏聽了很感動,回想過去幾十年,阿寄都忠心耿耿,值得信賴,於是把家裡僅存的十幾兩銀子交給阿寄做本錢去做生意。
阿寄帶著主人的重託外出了。他一路留心打聽商機,聽到船夫說山裡有很多漆樹,採割出的生漆可以漆傢俱,在城鎮裡面很暢銷,就趕去山裡買生漆。賣生漆的老闆聽說他決心為主人辛勞打拼的事,被這份深深的情義而感動,特意把蘇州的好買家介紹給他。阿寄帶了生漆又連忙坐船到蘇州楓橋,順利賣了漆。之後,他發現當地的穇米很好吃,而且正值大豐收,物美價廉,於是買了一些穇米帶回山裡去賣,很受歡迎。就這樣,阿寄不敢有絲毫懈怠,為了生漆和穇米的生意,來回奔波於山裡和楓橋之間,顧不上休息。一年下來,竟然賺了二仟兩銀子。
再回來說說淳安的家裡。阿寄外出之後,他的妻子幫忙徐氏照顧著孩子們,日子過得雖然清貧,但很和樂。不知不覺,臘月來臨,快過年了,阿寄帶著這一年辛苦賺來的錢回到家裡,恭恭敬敬地全部交給了主人。徐氏見到阿寄平安歸來,做生意也賺了錢,非常欣慰,更感動他如此辛苦地賺了這麼多銀兩,卻沒有一絲一毫的私心。
話說老大和老二為了吃喝玩樂,早就把馬、牛賣了,還花光了所有的銀子,日子過得很淒涼。他們看著阿寄幫老三家賺了這麼多錢,真是既後悔又嫉妒。阿寄的心裡一直裝著這個大家庭的未來,他徵求徐氏同意後,用一仟伍佰兩銀子置了一些田產和一處新宅子,給老大和老二各分了一佰畝良田和一佰兩銀子。
阿寄一家跟著徐氏、帶著孩子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花錢聘請了很好的先生,教老三的兩個兒子讀書,自己就幫忙雇人種田並打理家務。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徐氏也教導孩子們把阿寄當爺爺一樣地尊敬和愛戴。
又過了十幾年,在阿寄的精心打理下,老三家已財產豐厚,成了當地出名的富裕人家。更可喜的是,在阿寄言行示範的帶動和先生的嚴格教導下,孩子們也出落得知書達禮,並在官府任職得到重用。
老三家兩個兒子娶媳婦、女兒出嫁的大事,阿寄都不需徐氏費心,按照禮儀安排得妥妥當當。當地鄉親鄰里們看在眼裡,讚不絕口。
時光飛逝,阿寄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終前,他對徐氏說:「老奴對您、對徐家的回報,只能到這裡了。」他拿出兩本帳冊,家中財物大大小小都已經平均分好了。他請主人把這兩本清楚公平的帳冊交給兩位公子,然後就安然地閉目離去,卻沒給自己的妻子和唯一的兒子留下任何東西。徐氏和孩子們非常感恩有這樣忠誠、智慧、勤勞的僕人幫助他們過上了好日子,誠心分出一部分家產給阿寄的妻子和他的兒子石頭。石頭感謝徐家的慷慨照顧,勤勞持家,孝敬母親。
曾有評論說:阿寄其實做生意很有頭腦,但是他做僕人時,這一才能沒被發掘,他也非常踏實,忠誠奉獻。老主人過世,老三家的媳婦徐氏作為新主人,哭訴抱怨說他年邁不如牛馬有用。這反而激發了他的義氣和勇氣,在生意上用心。否則,他「善於理財」的才幹,終其一生都會被埋沒。古往今來,有大才幹卻被埋沒於普通人的很多。阿寄在財商沒有用武之地時,甘於被埋沒;換了新主人,則奮發努力,發揮他的天賦,用心做生意。最終成績斐然,卻絲毫不居功,沒半點私心。
阿寄為人樸實,沒在學堂讀過書卻懂禮守禮,幫主人家請先生把孩子培育成為有用之才。他雖然深具才能,卻甘心做一個僕人,毫不自怨自艾,一心忠心回報。他這種忠義精神,一直被後世稱頌,值得我們學習!
(文章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初集第三冊二十四義《阿寄報主》)
(圖片來源:北京妙音動漫藝術設計有限公司《中華德育故事》阿寄報主)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