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庭禅学会2017.10.11电子报

一、主题文章:内心农场耕读小记(下)

上山耕读,让她更看清自己的根器与气质,明白了学道的关键。回到红尘,欲念难消,又有了一番领悟。而脑中的很多混沌和疑问,透过经典学习,自然有了解答……

二、问答集锦:什么是耕读乐活的真正内涵?

耕读乐活,看似农夫的专利,与我们这些忙碌打拼的都市人,有何相干?殊不知,这四个字,字字内涵深邃,直达生命的究竟目标,而世间最大的快乐,已然蕴于其中。

三、厚生集:放生,体会“天下之至柔”的入口

随众放生,却体会不到那份对生命的虔诚与恭敬,独自放生,又很在意周遭的异样眼光。他是如何突破自我,体会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深意呢?

四、园丁故事:“耻”的故事——刘宽多恕

汉朝刘宽,温仁多恕。被人错怪偷牛,就任其将牛牵走;为官一方,责罚犯人轻重有度,立意使人知耻而后能改。他的作为会收到怎样的成效?透过本篇,一起来感受德教的力量。

 

内心农场耕读小记(下)

作者:木木

(接上期)

我开始练习,才开始承认自己是一个情绪很多的人。说好听点太浪漫,多愁善感,说白了就是想太多,拖泥带水,臆想纷纷嘛!从前只把内心风景当做风云变幻,看得模模糊糊,练得也模模糊糊。于是每次有大的气血来临,就见风倒,毫无招架之力。心跟着气走,气跟着六根走,不晓得什么时候,情绪已被那贪嗔痴三贼,深深地勒索。

解铃还需系铃人。当我们放下一切知见,格心物,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剥到最后,原来是空,而“空中妙有”呀!这是一道练习题。光说不练,不会懂得。

讲师说,什么时候来了一点感受,觉知心情来了,马上转化成气血去看。把那个感觉看清楚,是贪还是嗔。即使很多念头跑出来,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像个勇士,去面对它的真相——心即是气。

忘了在哪儿看过一句话,“愚朴之人易得道”。过去常常怪自己智慧不够,反应慢又笨。脑子装不下太多东西,又固守一隅。如今再来欣赏,这所谓愚朴,其实心里就跟明镜一样,外面的得失利害,一切清楚明白,只是依然不去计较——内心的起起伏伏。

遇见大道之前,原地徘徊。找到方向之后,开始笨笨地努力。智慧当然会慢慢开,然而心中并不以为意。换句话说,外缘再怎么飞转,心里依然“如秋潭浸明月”。如此,当外表虽然长大,或老去,而内在却在一点点溯源,回到婴孩那无知无识的一派天真。

于我而言,每次临下山前,一切清明、安宁就会被打破。因为难得来一趟,临别难免一番“缱绻难屏”。这回去机场,忍不住暴饮暴食,以此平抚躁动的心境。起飞后昏沉一会儿,醒来忽然有点明白,作为一只菜鸟,想回书院的心,更多的像一种避世的心。可是,书院要培育的是要有担当的人啊!不是叫大家来树下乘凉的。若只贪图当下一点清静的享受,倘若没有面对内在一点动荡不安的能力,也没有对世事的体贴洞察,任你做什么,也不会成功。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不是到底天生有多好本质,而是无论去哪个大染缸里滚一滚,还能保持晶莹剔透的本性——这才叫功夫吧。

回家之后,开始乖乖听经典。发现脑中很多混混沌沌的疑虑,自然有了解答。《六祖坛经》说,学道不在于听了多少经,跟在师父身边多久,关键是,师父教给你的有没有练到。当然,能随侍恩师左右自是十分有幸,若无法,也可随缘好去。道理既已说与你听,要不要做是你的事。否则,跟在明师身边再久,不能反观省察,也终将一无所获。

“真正修行不在于在哪里做什么,而是内在要一直有所成长。”关于这场内心孤独的马拉松,讲师常举一例,大概意思是内观就像种树,当你稍有一线之明,便觉有所得,就像把刚种下去的小树又从土里拔出来,如此反复,种不久又拔出来,请问这棵树要怎么长大?别提神木了。

据说,古时候的人根器深厚,一听言下便悟,以心印心传道。后来,人心卑劣了,祖师不得已,变换法子说同一个道理,为了让各种人得以有缘契入。如今呢,古人那“笑倚栏杆暗点头”的悠悠滋味,还有几人知晓?在去圣时遥的日子里,有幸得遇明师,却任他说破嘴皮子,我们依然“用最谦虚的态度,行最傲慢的事实”……岂不是正应了虚云老和尚那句“即使给了他好饮食,狗也改不了吃屎”?!

这是近日来一点耕读生活的记录。为了把听到心里头去的经典和教诲,老实记下来,以便日后省察。

本期目录...

 

什么是耕读乐活的真正内涵?

学生问:请问讲师,什么是耕读乐活的真正内涵?您为什么要提倡耕读乐活?

张讲师答:“耕”简单地说就是耕种,农夫亲自动手去翻地、播种、除草、收成,统称为“耕”。民以食为天,自己要吃饭就得付出自己的苦劳去耕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这个“耕”字不一定指农夫而言,广义地说,在这世上任何行业,只要是自己认真付出心力、苦劳,去换取应有的收获,都可以叫做“耕”。

什么是“读”?一个人只要亲自去付出,整个耕耘的过程都可以增长见闻,可以历练心性,这就是“读”。“读”就是历练,历练出一个经验、一个哲理、一个学问,甚至觉悟出自己的心性来,这才叫“读”。把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哲学,运用在你当下的心性中,不断地透过真实的生活去体验、去内化、去印证,叫做“读”。 “读”不只是阅读,也不只是朗读、诵读。诵读完了就丢,有口无心,这也不能叫“读”啊!记得蔡琴有句歌词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想作者这句话的意思可不是一直念他的名字而已,而是他心心念念正在回想与他相处的过程,那刻骨铭心的感觉就好像此刻正在经历一样,这才叫做“读”。就好像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在研究一个学问,或在体会一个禅法,这过程是那么的渴望,不断地绞尽脑汁去追寻、去体会、去揣摩,这个过程才叫做“读”。《心经》你读过多少遍?读是读个什么,读那二百六十个字吗?还是想要读出你的真心来呢?读了那么多遍,总是有口无心,跟你的心一点关系都没有,那多可惜呀!

古人说要“用心”,但现在的人其实只知道用脑袋。心是感觉的领域,脑袋是思维的领域,两者是不一样的,好比说你煮的东西好不好吃?这要用你内心的感觉去衡量呀,要不然怎么知道好不好吃呢?吃下去心里舒服,你就会说好吃;吃下去心里不舒服,你就会说不好吃,你在试吃时,所用的是脑袋的运算,还是感觉呢?这您得亲自试试才知道,好比加盐巴要多少才刚好,这不仅是要用嘴巴去试,更重要的是喝下去的当下,心里舒不舒服才是关键啊!这个内在的经历、内在的心境,才是“读”的所在。“读”字可深可浅,有好多重的意义。比如做人该坚持的义理,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练习,永不放弃,这也叫做“读”。而拿一篇文章来读读,是最表面的“读”而已。

什么是“乐”?贪图安逸、满足欲望的“乐”都非常短暂,不是真正的乐。因为这种乐忽得忽失,时有时无,失去时倍感痛苦,这种乐往往是苦的来源。一个人必须在浮躁、痛苦、烦恼的当下,竟能体会出隐藏在本性里的安宁,那才叫真乐。

什么叫“活”?能够养得一身的浩然的正气,精气神畅旺无比,一身正气身中畅行无阻,这才叫“活”!“活”字怎么写?舌头旁边生出个水。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正气往往比较充足,这种人打坐非常容易定静,静极则生阳气,此时这股阳气化为舌头下的甘露泉涌不止,这甘露不仅滋养着一个人的肢体百骸,更让精气神得以不断地净化升华,让这个人精神永远畅旺,无论干什么事都觉得很带劲,去哪里都觉得有趣,像个小孩一样,这就是“活”。“活”是叫你干什么都愿意、都觉得心甘情愿,都觉得很有趣。为什么有人做一点点事都拖泥带水,都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这就是心快死了嘛!为什么心会半死不活的呢?因为精气神先枯竭了嘛!为什么精气神枯竭了呢?因为嗜欲嘛!生活无节嘛!结果必定是半死不活的。活跟死是相对的,好比我派小孩子去做个什么事,那小孩总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这就是“活”。你看那小孩生活了无牵绊,动作很敏捷,举止很轻便,做什么都好奇、快乐,这就是活。如果一个人精气很衰败,身体很差,勉强做个活,最后依然是半死不活的。真正“活着”的人,就是早上起床很喜悦,一点也不昏沉,一想到今天可以做什么事,就很开心,这种人不会怕困难,不会怕苦劳,永远跃跃欲试,这就是“活”!

农夫耕田是非常踏实的学问,也是非常深邃的学问。因为观察大自然的植物生长,是最容易体会“率性之谓道”的学问,这可是个大学问,不是小学问。孟子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观察作物的生长契机,使作物各畅其生,就是在率万物的生生之性。能“耕”万物的生生之性,就可以“耕”自己的生生之性。《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生息之道,进而尽人合天,这便是修道的最高极则,也是世上最快乐的事。

本期目录...

 

放生,体会“天下之至柔”的入口

作者:徐挺

清晨再次来到河畔,将水桶内的鱼儿缓缓地捧入宁静河水中,看着它们纷纷畅游而去,内心不禁涌起一股股暖意与酸涩。面朝蓝天,触摸黄庭,默默地忏悔,祈福,回向……整个人也不由得释然了许多。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虽然知道放生是善的,是好的,但之前却因罣碍犹豫而没有去做,其实是并没有真正地认识体会到放生、护生的意义所在。说来惭愧,早在两三年前就跟随同修一起去放生过好几回了,也知道放生是“无畏布施”、累积功德的善行,但当初却体会不到学长们放生时的那份虔诚与恭敬,尤其是自己去独自尝试时,更是觉得周遭总有旁人异样的眼光,以至于都来不及发愿、回向,便匆匆地离去。

感恩在黄庭禅一路的学习中,总有家人般的学长给予温暖关爱。让我懂得唯有多养气,多参加志工活动,多听读经典,多多练习“宽两秒”,内心柔软下来,心中就会自然升起慈悲。

放生的体会不深,就更需要去多体会,当被人围观的尴尬气血上来时,我就松下来,看着它的样貌迎上去。真切的放生体会,缘于一次家人突然患病住院,是一次次的放生、念诵解冤咒让我渐渐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与无常,望着危在旦夕的鱼儿从我的手中欢快地重归大自然的怀抱,我的内心充满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我也更加体味到讲师在《拨云见日》一书中所述的“六道轮回与人身难得”,这些牲畜、鱼虾等动物常常无助地沦为人类杀戮的对象,如此地蔑视生命,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我们那一丁点口欲罢了。讲师更用心良苦慈悲地告诫我们:“六道中唯有人类的肉身才是成佛成果的载道之器,真修要趁早抓紧时间呐!”。而自己却仍时常堕入习性中惰怠蹉跎,甚至彷徨打混。要忏悔曾经犯下的业障和虚度的光阴啊!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放生让人心生怜悯,也渐渐地改善了我原本极易焦虑的情绪状态。坚持运动、养气、素食和微笑,这一切的改变也悄然的影响到了我的家人。如今家人们都接受了基本素食的理念,而且每天都会静坐并适当运动,更有意识地亲近自然,珍视生命,爱护环境。周末我们和孩子一块去郊外放生、爬山,一家人也愈发地融洽和睦。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素食,就是我们日常可行的小小的放生,也是极好地落实“善本”之举。如果能带动身边的亲友一块参与,更是累积功德的善行。行善,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慈悲,亦使得整个家庭更加和谐安宁。

愿天下苍生少一些疾苦,愿世间万物各畅其生!

本期目录...

 

“耻”的故事——刘宽多恕

【原文】

刘宽示辱,仅以蒲鞭。失牛误认,徒步归焉。

汉刘宽,温仁多恕。有失牛者,就宽车认之,宽下驾步归。有顷,失牛者得牛送还。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典历三郡。吏民有过,但以蒲鞭示辱。

逯乡侯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自责。见父老慰以农田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夫人欲试宽、令恚,使婢奉肉羹,污其朝衣。宽曰:“羹烂汝手乎?”人感德兴,日有所化,余取其以耻德化人者。

【白话故事】

汉朝的刘宽,为人宅心仁厚。他年轻的时候,掌管城中牢狱事务,虽有处罚犯错人的权利,但却从不滥用。对于别人的冒犯或过错,他总是采取尽量轻却能达到最大效果的惩罚措施。他这种处处宽恕别人的举动,反而让那些犯错的人深感羞耻,很少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有一次,有位百姓丢了牛,气冲冲地出门寻找。结果这个人在路上看到刘宽驾车的牛,觉得和他家的牛长得一样,便冲过去让刘宽把牛还给他。刘宽深知此时不是讲理时机,便卸下牛车,让丢牛的人把牛牵走了。刘宽自己却走路回了家。结果这个人回到家里,发现自家的牛已被家人寻回,意识到自己的不讲理,马上牵着牛来到刘宽家向刘宽赔礼道歉。他不断鞠躬,还说任凭刘宽处罚。刘宽见他如此真诚,就说:“东西有相似的,人也难免犯错,既然你诚心改过,还及时送回了我的牛,今日之事我看就此了了吧。只希望你下次遇事不要如此冲动,应当查问清楚,方可采取措施,否则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那人听后,很是感动,连忙道谢。

还有一次,刘宽的仆人不小心把菜汤打翻,直接泼到了刘宽的衣服上。仆人吓得跪在地上,请求恕罪。刘宽的第一反应是走上前,问仆人的手被烫到了没,确认没事以后,才教导仆人以后要多注意,做事情要更踏实。

刘宽在处理政务时也是秉公执法,一心为百姓。他看到值得嘉奖的好事,总是首先称赞属下的功劳,而面对棘手的困难或者困顿的局面,又总是挺身而出,敢于承担,将过错揽在自己身上。他这种日常面对让自己利益受损的事情首先想到的总是别人的作为,体现了孔子所说的“恕道”。乡亲们也都很敬佩刘宽这种宽阔不计较的心胸。人们都很信服他,也纷纷效仿他为人处世的风格,所以他所在州县的百姓,大家心量都比较宽阔。

后来,刘宽做了三郡的太守,手下的官吏和需要管理的百姓人数都增加好几倍。当属下和百姓们首次犯了过错,刘宽会用蒲草做的鞭打他们。因为这种蒲鞭打在身上不会太疼,正可藉此来让犯错的人从心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知耻并加以改正。但若真有人屡教不改,刘宽也会加大惩罚力度。他惩戒时秉持的原则是要让犯错误的人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一种耻辱,并想从心上加以修正自己的过失,而不是仅仅是简单地惩罚他们。刘宽常常教育大家说:“犯错不可怕,只要能立刻改正,就代表此人有羞耻心,是有良知之人,是值得尊敬的。”这样一来百姓们对于犯过错并及时改正的人,同样会表示尊重并平等相待。在刘宽的教导和影响下,犯罪和犯错的人越来越少,当地的百姓间的关系也愈加和谐。

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可见作为一个人,羞耻心是一定要有的,这样一个人为人处世才有原则和底线。刘宽为官注重通过培养百姓的知耻之心,让百姓能够自主地明辨是非,从而做事有原则,反而能达到真正的长治久安的目标。

(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着的《德育课本》第四册耻篇《刘宽多恕》)

(图片来源:东联影视动漫公司出品的大型系列德育类动漫《中华德育故事》《刘宽多恕》)

本期目录...

 
最新活动讯息与张讲师新作
 
 

【朱子晚年定论】 

好消息:

格尽万物终无解,直到晚年方明心――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之张庆祥先生精彩解说版,已在喜马拉雅FM正式上线。

一代大儒朱熹一生格物穷理牵于训诂,直到晚年双目失明,方彻悟圣学之源,觉察自己中年注述误己误人,与门人的往来书信,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部"忏悔录"。可惜世人多不知这一转变,王阳明重拾这些自省书信,喜闻朱熹晚年学说已与己同,可谓是“无意中得此一助!”阳明先生又作《朱子晚年定论》,以朱、王学说相同宣扬于世。

继张庆祥讲《传习录》后,再次为您揭开圣贤心学的奥秘:若人人都能看到内心同样的真相,那我们就可以省下无比的精力,直接走进心源性海的“大学问 ”,浅尝儒家真传的经义与圣贤教育的苦心孤诣。

我们生为中华文化的传人,欲复兴中华文化之志士,不以发扬《传习录》为职志,舍此而何求呢?

网址:http://m.ximalaya.com/7816526/album/8185524


【黄庭禅微信平台】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却不知何时,被现代人渐渐遗忘…重拾中华民族老祖宗的智慧,找到内心幸福的源泉,开启自在幸福的人生。 敬请关注【内心禅】微信公共平台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添加朋友”点击“查找官方帐户”搜索【neixinchan】点击关注或扫描二维码关注【内心禅】。


【近期内心禅公益课程】 

课程日期

名称

地点

课程主题

2017/10/12

幸福内心禅

网路

幸福内心禅(292)

2017/10/16

幸福内心禅

网路

幸福内心禅(293)

2017/10/18

幸福面对面

网路

幸福面对面(92)

2017/10/19

幸福内心禅

网路

幸福内心禅(294)

【静禅初阶研修班】

【静禅进阶研修班】

【小树苗内心成长营】

黄庭书院:2017/10/21~10/22 首部曲 中岭山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报名表

太原:2017/10/28~10/29 首部曲 中岭山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报名表

黄庭书院:2017/11/04~11/05 四部曲 中岭山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报名表

珠海:2017/11/18~11/19 四部曲 中岭山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报名表

黄庭书院:2017/11/25~11/26 二部曲 中岭山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报名表




【经典随身听】 



【内心教育讲座~免费公益课程】 

◆ 公益课程简介视频: 正体 简体

◆ 内地:内心教育讲座简介下载

◆ 申请方式:

任何团体,只要集合十名以上人员听讲,即可向本会提出课程申请,可选择自备场地或至本基金会教室,每次时间为九十分钟。

我们已经陆续为许多政府单位、企业、学校、社区大学、弱势团体等各级机关团体举办课程。请把握机会,报名从速!

财团法人中岭山内心教育基金会
联络地址:新北市新店区新店路155号8楼
联络电话:(02)2910-1909
E –mail:idro.joan@gmail.com
联 络 人:杨乔安 小姐
专 页:http://www.innerzen.org.tw/

内地内心教育讲座申请方式
联络电话:186 6690 9600
E –mail:lwj22233@126.com
联 络 人:李玟洁 小姐








【宽两秒~心自在推广】

大陆下载收看地址:

1.宽两秒 心自在

2.静禅班课程

(文字部分在右边的视频介绍中)

【华人网路心灵电台~幸福内心禅】 


【最新下载】

.    【站桩CD(30分钟)mp3】, 【内心禅坐(30分钟)mp3】已PO网站欢迎下载) 

【张讲师线上国学讲座】

各位同学大家好,YY和RC国学线上讲座伴随黄庭禅同学走过多年。

为了更加方便大家随时随地的收听,从八月初开始,每周四国学线上讲座内容将搬迁到喜马拉雅fm。

请大家下载喜马拉雅App ,关注黄庭禅,即可搜索到张讲师的精彩讲座内容。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守候,期待在新的平台上,继续我们的空中相约~~

.    【尚书】 已PO网站(欢迎下载) 

.    “百年来对儒家的误会”(一十一) 已PO网站(欢迎下载) 

.    中庸 第一至三十三章已PO网站(欢迎下载) 

.    楞严经-第九卷(一~二) 已PO网站(欢迎下载

.   「张讲师线上国学讲座系列」已PO网站(欢迎下载

.     「论语CD」已全套出版了(欢迎订购

.     恋恋澎湖弯电台 -- 专访张讲师侧录 已PO网站欢迎下载

.     张讲师「静禅班讲师时间」侧录:安心之道 已PO网站欢迎下载

.     五常(仁义礼智信)已PO网站(欢迎下载) 

.     张讲师「静禅班讲师时间」侧录:活在当下已PO网站(欢迎下载

.     论语选集(一)已PO网站(欢迎下载

.     「春秋」已PO网站(欢迎下载)(欢迎下载


【张讲师新作】

各期电子报下载:黄庭禅各期电子报线上查询网址

 
中华黄庭禅学会
http://www.htz.org.tw
各期电子报下载: 黄庭禅各期电子报线上查询
投稿或提问、意见: idro.joan@gmail.com; 1004898501@qq.com
欢迎转寄与分享: 点选转寄电子报连结或直接转寄此封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