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劉寬示辱,僅以蒲鞭。失牛誤認,徒步歸焉。
漢劉寬,溫仁多恕。有失牛者,就寬車認之,寬下駕步歸。有頃,失牛者得牛送還。謝曰:「慚負長者,隨所刑罪。」寬曰:「物有相類,事容脫誤,幸勞見歸何為謝之。」州里服其不校,典歷三郡。吏民有過,但以蒲鞭示辱。
逯鄉侯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災異或見,引躬自責。見父老慰以農田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夫人欲試寬、令恚,使婢奉肉羹,汙其朝衣。寬曰:「羹爛汝手乎?」人感德興,日有所化,餘取其以恥德化人者。
【白話故事】
漢朝的劉寬,為人宅心仁厚。他年輕的時候,掌管城中牢獄事務,雖有處罰犯錯人的權利,但卻從不濫用。對於別人的冒犯或過錯,他總是採取儘量輕卻能達到最大的效果的懲罰措施。他這種處處寬恕別人的舉動,反而讓那些犯錯的人深感羞恥,很少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有一次,有位百姓丟了牛,氣衝衝地出門尋找。結果這個人在路上看到劉寬駕車的牛,覺得和他家的牛長得一樣,便衝過去讓劉寬把牛還給他。劉寬深知此時不是講理時機,便卸下牛車,讓丟牛的人把牛牽走了。劉寬自己卻走路回了家。結果這個人回到家裡,發現自家的牛已被家人尋回,意識到自己的不講理,馬上牽著牛來到劉寬家向劉寬賠禮道歉。他不斷鞠躬,還說任憑劉寬處罰。劉寬見他如此真誠,就說:「東西有相似的,人也難免犯錯,既然你誠心改過,還及時送回了我的牛,今日之事我看就此了了吧。只希望你下次遇事不要如此衝動,應當查問清楚,方可採取措施,否則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那人聽後,很是感動,連忙道謝。
還有一次,劉寬的僕人不小心把菜湯打翻,直接潑到了劉寬的衣服上。僕人嚇得跪在地上,請求恕罪。劉寬的第一反應是走上前,問僕人的手被燙到了沒,確認沒事以後,才教導僕人以後要多注意,做事情要更踏實。
劉寬在處理政務生也是秉公執法,一心為百姓。他看到值得嘉獎的好事,總是首先稱讚屬下的功勞,而面對棘手的困難或者困頓的局面,又總是挺身而出,敢於承擔,將過錯攬在自己身上。他這種日常面對讓自己利益受損的事情首先想到的總是別人的作為,體現了孔子所說的「恕道」。鄉親們也都很敬佩劉寬這種寬闊不計較的心胸。人們都很信服他,也紛紛效仿他為人處世的風格,所以他所在州縣的百姓,大家心量都比較寬闊。
後來,劉寬做了三郡的太守,手下的官吏和需要管理的百姓人數都增加好幾倍。當屬下和百姓們首次犯了過錯,劉寬會用蒲草做的鞭打他們。因為這種蒲鞭打在身上不會太疼,正可藉此來讓犯錯的人從心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知恥並加以改正。但若真有人屢教不改,劉寬也會加大懲罰力度。他懲戒時秉持的原則是要讓犯錯誤的人能真正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是一種恥辱,並想從心上加以修正自己的過失,而不是僅僅是簡單地懲罰他們。劉寬常常教育大家說:「犯錯不可怕,只要能立刻改正,就代表此人有羞恥心,是有良知之人,是值得尊敬的。」這樣一來百姓們對於犯過錯並及時改正的人,同樣會表示尊重並平等相待。在劉寬的教導和影響下,犯罪和犯錯的人越來越少,當地的百姓間的關係也愈加和諧。
孟子說:「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可見作為一個人,羞恥心是一定要有的,這樣一個人為人處世才有原則和底線。劉寬為官注重通過培養百姓的知恥之心,讓百姓能夠自主地明辨是非,從而做事有原則,反而能達到真正的長治久安的目標。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四冊恥篇《劉寬多恕》)
(圖片來源:東聯影視動漫公司出品的大型系列德育類動漫《中華德育故事》《劉寬多恕》)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