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廉希宪,卓见超群。不厚尊贵,独礼斯文。
【原文】
元廉希宪、礼贤下士。刘整以尊官往见,公不命坐。宋诸生褴褛,袖诗请见,公延入坐,尽欢。既罢,人或问之,公曰:“国家大臣,语默进退,系天下轻重。刘整虽贵,曾有犯上之行,诸生斯文。我不加厚,则儒术由此衰矣。”
尊富贵,轻贫贱,人之常情,而不知已失礼矣,然非谓尊贫贱而轻富贵也。亦惟视其贤不贤耳,亦非谓尊其贤而轻不贤也。盖不贤者须化之为贤,故嘉善而矜不能。若以不贤致富贵者,则卑之可也。
【白话故事】
元朝的廉希宪是维吾尔族人,他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他虽不是汉人,但是他特别敬重儒家文化,还聘请汉族的德高望重大儒当自己的老师,所以小希宪从小就受父亲影响,就很宽厚善良懂事。等他稍微长大一点,当他父亲问他的心愿时,他说他希望父亲给他请一位精通儒家文化的老师来教他。父亲见他年龄如此小就胸有大志且好学,决定好好培养他,就请了当时最精通儒家文化的先生当他的老师。
希宪在先生的教导下,更加认真读书,他立志要把儒家的经典书籍如《孟子》、《礼记》都学完,在学堂认真刻苦学习诵读,以了解这些经典背后的真义,老师跟他说,只有勤苦读书,还要把这些知识用到生活中才能体会到书中的奥妙。
有一天读书的时候,先生发现他闷闷不乐有心事的样子便询问希宪何故,小希宪说:“今天早上去集市上买墨,看见一个读书人背着很沉的东西,像是沦为奴隶还被人吆喝,他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读书人以后要治理国家,理应受人敬重,可是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老师说:“你现在年龄还小,这其中的原因只有长大后才能明白,只有把圣贤书读好了,把自己修正了,长大后才能改变这个现状……”小希宪记住了老师的话,于是更发奋读书,他决心一定要改正不重视读书人的坏风气。
希宪刻苦读书,终于学有所成。在他十九岁那一年,恰逢当时元朝王爷忽必烈招贤纳士,因希宪的德行远传各乡里,很快就被选中。之后他运用他熟读的《孟子》等书中施行“仁政”的思想帮助忽必烈扩大疆土完成了统一梦想,所以深受忽必烈的重用,年纪轻轻就被提至一品大元级别。可他在繁忙的间隙,还是不忘读书。一天弟弟希贡来看望哥哥,希宪便陪他一起看书,这时管家过来告知当朝大臣刘正想要过来拜会廉大人。刘正是朝廷的大臣,跟他的职位相当,希宪赶紧给管家说:“快去把会客厅的凳子撤了。”管家知道希宪的为人,知道其中必有他的理由,于是只留了希宪坐的凳子,把会客厅的其他凳子都撤走了。等刘正入门拜会廉希宪时,一进客厅便觉察到廉希宪分明是存心不想以礼待他而是想羞辱他。他这次本想是想奉迎一下廉希宪,和他处好关系,结果希宪不识抬举,于是刘正就愤愤地走了。
可刘正刚没走多久,管家报信说:“门外有几个衣衫褴褛的穷书生想见大人。”廉希宪听了一下子精神起来,说快让他们进来,而且把会客厅的凳子全摆上,亲自迎接他们,并请管家替他备好酒菜,要好好款待他们!那几个穷书生原来是上朝的儒生,后来因为现在元朝不重视读书人,所以沦落为家奴任人使唤。他们见到廉大人如此厚待他们,觉得礼节太重而不敢就座,哪知廉希宪说:“今天我们不论阶级,因为我们都是读书人,都是孔孟先贤的弟子,大家平起平坐就好,不用客气。”那些读书人听了廉大人的话,都放心地向廉大人请教学问,廉希宪一一回答,并希望他们以后能有所作为。
同样的两幕被希宪的弟弟看在眼里,一面是高官刘正被冷遇,一面是几个穷困的读书人受到热情的接待,难道哥哥尊贫嫌贵?廉希宪知道弟弟有疑惑便解释说:“现在社会风气,尊重富贵的人,轻践贫穷的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早已失去正常的礼节了,刘正虽是高官,但他以前有过对不起皇上的事情,我不按礼节待他,是想提醒他,让他为官多为公,以对得起皇上的恩典。而那些穷读书人,虽然他们现在穷困,但他们心怀天下,可歌可敬,当然应当以礼相待。我待他们是否符合礼节,不是看他们是否富贵还是贫穷,而是以他们的品行贤德来认定的!而且,我今天这么厚待读书人而不至于让读书人沦为干苦活的奴隶,也是希望国家能兴起读书的风气,这样大家都能敬重读书人,国家就会有更多的人才了,这也是为皇上分忧啊!”
廉希宪厚待读书人的故事很快传到皇上忽必烈那里,忽必烈也深受震撼,他也明白廉希宪这样做是为了国家振兴,希望天下有更多的读书人受到重视,于是他发令赦免了所有为家奴的读书人,让他们好好读书,报效国家。于是读书的风气又回来了,儒家文化也得到了传扬。
廉希宪从小读圣贤书,长大后一身正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恰当地运用礼节,尊重贤才而不论富贵贫贱地位,提高了读书人的地位,弘扬了儒家文化,更正了社会风气,为后世人世代仰慕。在他去世后,被皇上赐谥号“文正”,这是对一个官员最高的荣誉,所以“希宪礼贤”的故事也流传千古,为后人所效法。
(图片来源:东联影视动漫公司出品的大型系列德育类动漫《中华德育故事》)希宪礼贤)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三冊禮篇《希憲禮賢》)
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