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馮諼彈鋏,客於孟嘗。收債市義,焚券免償。
周齊馮諼、為孟嘗君收債於薛。矯命。以債賜諸民,焚券而歸。孟嘗君曰:「債收畢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問:「何所市。」曰:「市義而還。君府藏盈積。惟寡義耳。」君曰:「諾。」後孟嘗君廢,諸客皆去,獨賴馮諼得復其位。
馮諼初見孟嘗君之時,則曰無好無能。孟嘗笑而受之。食無魚。出無車。無以為家。三彈劍鋏。孟嘗如願償之。人方疑其貪也。乃感其恩而市義以報之。卒至君廢客散。賴諼而復位。義士之報人多矣。
【白話故事】
周朝時有一位齊國人,他叫馮諼,從小他就飽讀四書五經等各種聖賢書,並以聖賢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為人很講義氣,凡是對他有恩的人,他都銘記在心,他總是記著那句話,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無奈在馮諼長大成人後,家境突然變故,他窮得連飯都吃不上,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馮諼就只好流落他鄉,靠給有錢人家的孩子當私塾先生等來過日子。那一年,齊國的宰相孟嘗君招集各類有才能的人,馮諼雖沒有大如牛的力氣,也沒有舞刀論劍等特殊的技能,但當孟嘗君跟他討論如何使齊國富強時,馮諼的觀點新穎有力。馮諼說要使秦國富強,一定要施行仁政,每個人都要遵守自己的道義。孟嘗君於是斷定馮諼一定是一位難得的人才,贈給他和家人房子以及吃穿用度,將馮諼從生活困難中解救出來,並聘請他為自己的門客,讓他輔佐自己的政務。馮諼十分感激孟嘗君對自己的大恩大德,於是對主公孟嘗君盡忠盡力,當主公有困難需要出謀劃策時,他總是門客中第一個站出來的人。
有一次,孟嘗君著急地把群臣都招集起來,原來是到了年關收債的時候了,可是讓他頭疼的是:去年他借了一大筆錢給薛地的老百姓,讓他們好好生產,可是今年已經秋收已經過了,該還錢了,可這錢卻收不回來,能收上來的僅僅是一遝的字據欠條。所以孟嘗君想請各位臣客想個好法子把薛地的債務收回來。他的話音剛落,一位武士模樣的臣客就急著上前覲見:「主公,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應將薛地不願意還錢的百姓拉出來,酷刑伺候,以示警戒!」馮諼一聽,急忙上前阻攔:「主公,薛地是您的封地,薛地的百姓也就是您的子民,我們一向對薛地百姓施行仁義,在沒有弄清楚原因以前萬萬不可對子民用酷刑,請讓我替您去薛地收回債務,如果我沒有收回,聽候您的發落!」孟嘗君一聽,覺得有道理,便同意了馮諼的請求。
即日馮諼便和他志同道和的門客子明一道前往薛地收債,當馮諼來到薛地時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當時是冬天,還沒有到耕種的季節,但當地老百姓卻在田間一片繁忙的景象。這時他們看見一個五六歲的幼童正往田間送飯,馮諼攔住幼童問:「這是給誰送飯?」幼童說這是給爺爺送飯,家裡的米已經不多了,只能喝稀飯。這話聽得馮諼心裡一酸,還沒來得及多說,那幼童卻急忙道別急著送飯去了。不一會兒,田間傳來了呼喊救命的聲音,原來是一位老者因為體乏無力在田間昏倒了,正是送飯幼童的爺爺。眾人扶起老者餵了幾口稀飯,他才緩了過來。馮諼問老者:「為什麼現在還沒到春耕,大家就開始翻地呢?」老人回答說:「今年春天,君主借給我們銀子幫我們度過生活困難,不料今年天災頻繁,收成不好,連我們的生活都成問題,哪還能還君主的錢。所以大家就想著早一點把地翻了,為春耕做準備,希望今年能風調雨順是個,豐收了就能把欠君主的錢還上。
馮諼聽完,內心又一陣發酸,想幫助這些善良純樸的薛地百姓。於是,他去找了當地縣官,問他要了今年百姓借錢的債薄,第二天,他又來到田間,對百姓們說:「鄉親們,我是馮諼,君主派我過來收債,但見今年收成不好,所以君主讓我把大家去年借的債全都免了」。話音剛落,他就點燃一個火把,所有的借條帳本都燒了。緊接著馮諼還拿出剛向幾個富戶收上來的不多的銀兩,說是君主讓分給大家過個好年!百姓們聽罷都歡呼起來,紛紛磕頭感謝君主的一片好心。
馮諼的做法全都被同來的子明看在眼裡,他很替馮諼擅自做主擔心著急。這次馮諼不但一筆欠款都沒收回來,還把幾個富戶的債款都送給了百姓,更嚴重的是他還把所有的債簿都收了燒了,如果主公怪罪下來,他將性命難保。馮諼看出子明在擔心他的安危,就拍拍子明的肩膀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放心,都由我一個人來承擔!」
孟嘗君聽說馮諼把薛地的債券都收回來了,就召開了群臣大會,會上馮諼把一個小寶物盒子遞了過去,孟嘗君大喜說:「馮諼,你真的把所有的債款都收回來了嗎?」馮諼說:「主公,都在這寶物盒子裡了。」孟嘗君欣喜地打開一看,發現裡面全都是灰燼,不禁心頭一怒,他懷疑是馮諼在跟他耍把戲,但見馮諼不疾不徐地回答:「主公勿怒,薛地百姓不是不願意還欠債,而是因為天災導致他們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就算是留著這些字據也無用,主公現在有良田千頃,富如流油,而薛地的百姓的欠款對於主公來說只是滄海一粟,您現在捨去一粟,去幫助您的子民就是行仁義,而仁義值千金。我現在把那些百姓還不起的債簿燒為灰燼就是替主公行仁義,主公現在什麼都不缺,我只是把您缺失的仁義收回來,這有什麼不可以呢?」孟嘗君一聽,覺得馮諼說的很有道理,便再沒有追究此事。
不久後,孟嘗君因為與齊王政見不和,被罷免了齊國相國的職位。他的門客們見他家道衰落,無利可圖,便紛紛散去,只有馮諼願意單獨留下來繼續跟隨。孟嘗君很不解,因為他現在自身難保,無立足之地,於是勸馮諼離去,馮諼說:「主公,您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我,所以我現在無論如何也不能離開您,我現在就要帶您去一個歡迎您的地方。」
馮諼帶孟嘗君去的那個地方正是薛地,薛地的百姓聽說君上要過來,成百上千的百姓拿著豐收的五穀水果,列隊歡迎他,孟嘗君感動得眼淚都掉下來了。馮諼對孟嘗君說:「主公,您看這就是我替您收回來的仁義,儲藏有形的財富,終有消失的一天,而把它們轉化為無形的仁義福德,才會萬古不失。」孟嘗君聽後更是感激馮諼。後來,馮諼遊說齊王重新啟用孟嘗君,孟嘗君很快又恢復了孟嘗君齊國宰相的職務。
馮諼是一位義士,他在困難之際受到孟嘗君的的資助和信任,他一直將這恩情銘記在心,並且總是不計個人得失,替孟嘗君做最仁義的事情,幫助他和當地百姓。他的所作所為是君子義士的典範。就這樣「馮諼焚券」的故事被後人記錄下來,千古流傳,馮諼的義舉成為後人處世效仿的榜樣。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三冊義篇《馮諼焚券》)
圖片來源:東聯影視動漫公司出品的大型系列德育類動漫《中華德育故事》馮諼焚券。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