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至於我們是不是要去讀經典?張講師是建議我們多去讀經典的。在張講師的《平心靜氣》這本書中提到,讀經典可以做到趨吉避凶。
《論語》的「陽貨篇」中提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荀子》中「勸學篇」中說「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在《呂氏春秋》中的「不苟論」中也有一段文字(原文略)大意是講孔子、墨子、寧越,都是普通的讀書人,認識到治理天下沒有比先王留下的東西更好了,所以就日夜學習。聽說孔子和墨翟沒白天沒黑夜地去誦讀學習,夜夢中他們甚至可以親自見到文王和周公,跟他們請教。有這樣的志向這樣的精神,做什麼事不能成功不能通達呢?所以有「精而熟之,鬼將告之」這樣的話,其實不是鬼神告訴他們,是說他們精心習熟的啊!
而寧越只是草野之民,苦於耕作的辛勞,對他的友人說:「怎樣做才能免除這種痛苦呢?」他的友人說:「做什麼也比不上學習。學習三十年就可以顯達了。」寧越悅:「讓我用十五年來實現。別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別人睡覺,我不敢睡覺。」學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師。箭的速度雖很快,射程卻不超過二里,因為它飛一段就停了下來。步行速度雖很慢,卻可以走到幾百里之外,因為腳步不停……
當我讀到上面的這些文字時,心裡是非常慚愧的。告訴我自己更要好好地去讀經典的,不要讓自己以後的日子裡再有愧疚。只要在張講師的指引下,我們就會找到經典的主軸,我們就可以好好地把讀到的經典化為動詞,落實在生活中,我們所學的經典才不會是空中樓閣,才不會是斷線的風箏!
讀《論語》時讀到「子曰:『德者必有言,言者不必有德』」時,忽然覺得張講師在我的心中是一位「德者」,講了《忠經》、《大學》、《中庸》、《道德經》、《莊子》、《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尚書》、《禮記》、《孔子家語》等等,還寫了《平心靜氣》、《找回失落的自己》、《寬兩秒,心自在》等書,有這麼多的引導,我這俗人才終於明白了一點點儒釋道經典中所包含的真正的道理,發自內心的感恩!
因此,我們一定要去讀經典的。讀經典也一定是長養我們的精氣神的。最近在練習寬兩秒,講師首先要讓我們聽的是《忠經》,《忠經》我已經聽10遍以上了,每聽一遍有一遍的收穫,每一遍都不一樣的感覺。聽到10遍,才明白其中的一點。「忠者,中也,至公無私」。我們按照講師要求每天做的功課以外,一定要培養我們「至公無私」的心、服務大眾的心、利益眾生的心,這也是為什麼講師讓我們在開始練習「寬兩秒」第一個階段要先學習《忠經》的用心吧。沒有至公無私的心,我們沒法養我們的氣!我建議大家也多聽幾遍張講師講的《忠經》吧,相信你所得到的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我們來自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不記得是哪位賢人講過「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這話說得很實際。我們對講師要求我們的做到的,盡力去做到吧。《大學》中也說過「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這句話很振奮人心。我們懷著一顆至誠的心,平常的心,每天踏實地去踐行讀經、學經。
簡而言之,要養好自己的氣,我認為只要做好三點:一是好好地把養氣六招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中,二是一定要加上講師在講《忠經》時要求我們的那顆「大公無私」的心,三是對講師在講經典時反反覆覆提到的對萬事萬物的「敬」,尤其是敬重我們的父母,敬我們內在的氣血!做到這三點,我們的氣一定會不養而自養!《孟子》中,對不能與不為做了很好的區分,修行這條路上,張講師已為我們鋪好了每一步,如果還做不到,那就不是「不能」,而是「不為」了!
我們在社會中不做學生很久了,但在國學傳承和長養精氣神方面,我想做個「聽話的好學生」,與德者同行,來長養精氣神。雖然我說了很多,其實我知道我做的遠遠不夠,我是「欲寡其過而未能也」!
藉此機會抛磚引玉,與各位同修共勉!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