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苗內心成長營創辦人張慶祥先生,是臺灣黃庭書院的院長,也是中嶺山內心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他創辦了「小樹苗內心成長營」和「青蘋果內心成長營」的課程,小朋友都親切地叫他張校長。他也創辦了黃庭禪修課程,大人們都叫他張講師。
張校長說:一棵小樹苗,當它只有兩、三片葉子的時候,只要把握時機給予適當的施肥灌溉,未來必定有更多的機會,成為一棵真正的大樹。但若錯失這段生長的最佳良機,想要讓它成為參天大樹就非常困難了。《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孩子越小,心性越純良,可塑性也最大,此時若沒有把握機會,把良好的生活習慣定型的話,隨著年齡增長,種種不良習性一一形成,等長大後想要再改變回來,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小樹苗」的階段時,就給予正確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想要樹立一個優秀的國家民族,讓百姓有智慧去過幸福的生活,必以教育為先。而教育又該以什麼為根本呢?自古以來,中華聖賢都知道,想要讓社會和諧快樂,必提升人民的智慧與品格。而要提升一個人的智慧與品格,必以「禮樂」為教育的根本,才有可能達成的。古人說:「禮主敬、樂主和」。說得簡單一點,這「禮」字,指的就是一個人處世該堅持的原則、規矩。而這「樂」字,指的不是狹隘的音樂而已,更重要的是指向一個人寬大、和諧的心胸,以及使人人都可以得到快樂幸福的智慧。
人生在世,不能只貪圖享受快樂幸福,而卻對人沒有一點尊重,沒有一點原則規矩;也不應該是待人處世有極高規格的規矩禮貌,但卻沒有一點和諧快樂的智慧。也就是說,這禮樂若喪失其中一環,必墮入兩個極端,無法建構出圓滿的人生。
這「禮樂」兩字的重要性,就像衛星定位的經度緯度一樣。若是沒有經度緯度的幫助,想要精確的定位到你想去的地方,就只能靠那微乎其微的運氣了。人生也是一樣,想要樹立正確、高尚、快樂、和諧的人生,不能只是跟著感覺走就可以了,那必需依靠禮樂來加以定位才有可能達成的。少了禮樂兩字,最後這個人所成就出來的人生,究竟會扭曲到什麼地步,那也只能靠運氣了!
古人都知道,「移風易俗,莫善於禮樂」;社會風氣好不好,一個人的人格高不高尚,可以說成也在禮樂,敗也在禮樂!本來教育的目的不外是要讓我們的小孩,對人對事都能有敬重的態度,待人待己都能夠稟持寬大和諧的肚量而已!而要達成這個目的,除了重拾古人的「禮樂」兩字以外,還有什麼捷徑嗎?
今日的學校教育,總以為知識技能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這使得全天下所有的學子,一個個墮入功利主義的弊端之中,卻沒有一點樸實和諧;所幸終於有人想要逃出功利的陷阱,但卻又墮入另一個放任、享樂、沒規矩、沒原則的弊端裡面;當然,最後也不乏想要逃出這個放任、沒規矩等弊端的人,但卻又墮入另一個滿滿的禮貌規矩,滿滿的拘謹壓抑,卻沒有一點和輕鬆快樂的陷阱裡。
總之,人們不是墮入這個意識形態的極端,就是墮入那個意識形態的極端,好像這兩個極端永遠是世仇,永遠不可能得到調和一般。不是規矩到了極點,就是放任到了極點;不是功利到了極點,就是反功利到了極點。這像極了兩個人帶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坐上駕駛座,一個是堅持將油門踩到底,一個是堅持將煞車踩到底一般,終究這部車都將成為毫無用處的廢鐵一堆,不是嗎!
古人推動社會和諧所稟持的不外就是「禮樂合一」四個字而已!這禮樂就像是人生的煞車和油門。禮樂合一並不是要我們將油門和煞車一起踩到底,而是要我們明白,當油門踩太多時,就要適度的改踩煞車;當煞車踩太多時,就是適度的改踩油門。一個人禮太多就要用樂來放鬆他,樂太多就要用禮來收斂他。這禮和樂相互調劑,才能教出一個有原則、有品格、有和諧、有快樂的孩子來。
因此,教育的過程中,教導什麼技能謀生都只是教育的枝枝葉葉,教育若不懂得用「禮樂」來調和孩子的內心,不論他賺多少錢,終究不可能活得出一個和諧快樂的人生來。因此,只有「禮樂合一」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所在!
今日所幸張慶祥講師在歸納整理古聖經典時,發現了這個秘密,並將它重新公之於眾,從而使一切的教育有了依歸處,獲得嶄新的生命力。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張講師所創辦的「小樹苗內心成長營」,乃依據《弟子規》等簡單的生活禮儀作為導入,在簡單的家庭禮節中,讓孩子去體會待人處世、應對進退、立己立人的行為準則,通過行為的落實,逐漸培養孩子內心對人對事的敬意,從而使其一生的行為匡正在適度和利人利己的範圍內。
然而,只有禮沒有樂的話,不免會讓人有拘泥、嚴肅、了無生趣之感,其實不少傳統文化的教育,大多有此弊病。然而這「樂」可不是單指音樂的樂,更重要的是指著快樂的樂。也就是指出一個人在規矩、嚴肅呆板的氣氛中,還能調和身心,讓人有輕鬆、快樂、和諧的能力。反過來說,只有樂沒有禮的話,常常墮入「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思想陷阱,這種人往往容易不顧他人的感受,無所不為,喊著西方「自由、人權」的口號,實則演變成自私自利而不自知。因此,禮樂必須合一,禮需要樂調和,樂需要禮規範,禮中有樂,樂中有禮,這樣孩子的人格才能不偏不倚的,使身心走在最靈活、且最有原則、最有品格的中道上。
中嶺山小樹苗內心成長營,教孩子怎麼守規矩,也要教孩子什麼時候可以不用這些規矩;教小孩怎麼安靜,也要教孩子什麼時候可以盡情地活蹦亂跳;教小孩怎麼嚴肅起來,也要教他什麼時候可以輕鬆下來…總之,我們教孩子能動能靜、能進能退,不是要孩子只能靜不能動,也不是只能動不能靜,而是該動時可以動,該靜時可以靜。這一動一靜,動靜合宜,才是古人禮樂的教育,也才是中道的教育,孩子也才有機會成為一個「明理」的人。
禮樂的精神便是持守中道,也就是「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兩端就是禮樂,就是煞車和油門,煞車油門互相調劑,才能得到最適當的中道,才能得到最和諧的人生。
這個「中道」表現在心上,就是利人利己的存心。禮可變、樂可捨,在禮和樂的權變之中,唯有「凡事利人利己」的公平正義永遠不變,這就是小樹苗內心成長營所要養成的核心教育理念,也是人生永恆不變的主軸!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