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小婧涵為什麼兩天的時間,就愛上小樹苗的營隊了呢?)
發車前還有幾個小時時間,大家一起逛街,吃飯,坐車,孩子們互幫互助,大的做隊長,小的服從,飯前帶媽媽們一起念感恩詞,讓媽媽先入坐先開始,幫媽媽倒水,拿東西……這都是生活小事,可是孩子自發地去做,就是很了不起的,歸根還是他們心中在課堂種下的那顆小種子:敬!我想孩子們在課堂肯定也是得到了讓他們感覺到舒服的尊重,才能讓他們打心裏願意去效仿的。
到鄭州後,女兒自己背著自己的包,在坐公車回家的路上,她鄭重地跟我說:“媽媽和你說件事吧,老師說:每個人身上都有毛病,這些毛病就像垃圾一樣在我們的身上,爸爸媽媽有時批評我們,其實不是批評我們不好,而是批評我們身上的毛病的!我們要把身上的垃圾一點點丟掉,毛病就越來越少了。”多麼智慧的話呀……我彷彿也跟著小樹苗上了一課。
在家寫完作業,婧涵就幫忙做飯,疊衣服,擦桌子,還給爸爸做了湯圓……有時還說想躍躍老師和星星老師了!叮囑以後還帶她去小樹苗。她說那天要分開時她都偷偷流淚了,又偷偷地擦掉,沒有讓老師發現,多麼柔軟的一顆心呀~
她還跟我講他們小組長的故事,她開始不喜歡他,因為他總凶他們組最小的那個同學(可能是行動慢怕托累組的成績),還有吃飯亂轉桌子,讓她把飯都灑了……不過後來又喜歡他了,因為經過老師參與協調,小組長改變了態度,對那個同學好了。所以她也沒跟老師告狀,因為不想他被老師批評。多麼有愛心的寶貝呀。
聽著她開心地敘述,真情地流露,真為之感動呀,再次感恩張講師,感恩小樹苗的所有志工們,當時就暗下決心,我會盡己所能的和孩子一起把後續功課做好的,成人成己,跟孩子一起把身上的垃圾丟掉!
進入正常的生活中後,孩子在一點點的運用課程中形成的習慣,結合著小樹苗每週的成長體驗表,她給了我更多的驚喜:早晚問安,出入必告;收拾自己的房間,給家長捶背,用餐禮儀,幫忙收拾桌碗,用水時儘量節約用水,不浪費資源,碰到老人和孩子知道禮讓等。這些道理在原來可能我們都有和孩子說過,也覺得是很平常的事情,但一件事情堅持做下來是很有難度的,而且它的功效是不可小視的,通過這樣溫習和堅持做,她變得更有條理了,對事對物對人都有了一份敬意。
舉個例子吧:原來我最頭疼婧涵對她爸的“驕橫跋扈”,爸爸也是對她“言聽計從”,關鍵兩個人都挺享受的,我是乾著急也沒辦法,一個心理學的朋友跟我說過這麼一句話:那是人家爺倆兒的事,和你有什麼關係?你不舒服是你的問題!當時覺得也很有道理,也確實放下了一些,可久之,這對孩子真的沒有影響嗎?和父親的互動模式將來會影響她和其他異性同學,甚至將來與丈夫的互動模式。身邊活生生的例子很多,青年男女們甚至校園裏的男女同學的表現是不是大多顯露出女強男弱的局面?不要只埋怨學校和社會,家庭教育是根本,在家裏的份位不清、本末倒置了。
學習回來後的婧涵明顯對爸爸多了份尊重,從開始的不情不願到現在的小跑著去給爸爸問安,等爸爸媽媽就坐了她再坐,爸媽吃了她再吃,爸爸用最大的碗自己用最小的……爸爸嘴上不說什麼,可明顯腰板也更直了,工作起來也很愉悅,不再私下和我抱怨覺得女兒不尊重他了。家裏讓我最頭疼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這是開始去報名時沒有想到的。
在幫助孩子完成體驗功課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很會活學活用的,內在也變得很冷靜智慧,與其說是我幫助她完成,不如說是她帶領我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真的要向孩子學習,時刻反省自己。(未完待續……小婧涵還有很多的小細節,讓媽媽驚喜與反思,讓我們期待下期的精彩)
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