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Jimmy , 我感覺和你相處 , 好像不一樣了.」
「噢 是嗎 ? 是有哪裡不一樣了呢 ?」
「嗯 , 也說不上來 , 感覺沒以前那麼有稜角銳利 , 現在相處起來舒服一點.」
原來在黃庭禪著陸功課的確實實行過程中, 一步一步地遵循著講師的指引下,不知不覺中自己的心性已經改變轉換了,雖然自己是能感受到多了一份從容與自在,可沒想到居然周遭親友感覺給予我的回饋,卻明顯的多了許多.
學生自覺最清楚的改變來自於「生命價值與對外境的觀點」, 一位德性十分令人敬重的師長曾經提及,人相處時一般分為三種關係:
1.奪取 , 只想從他人身上獲取好處 ,而不想付出;
2.互惠 , 對他人的付出是有目的的 , 希望也能從他人身上取的相對的報償;
3.利他 , 出於內心真誠而無私的付出 而從不考慮是否有所回報, 只要是出於有益他人或社會的長久利益。
因為幼時的貧窮環境,練就了察言觀色的能力,同時也在與人相處的當下,常計算著所有的利益與得失,雖然表面上許多冠冕堂皇的詞彙,孤芳自賞,卻常常偷偷竊笑著自己的過人之處,心中無時無刻地在意著從他人身上獲取了多少好處,或者帶有目的希望從別人身上獲得好處。而為他人所做出的付出 , 幾乎甚少有純粹「利他的存心」。
多年的「摯友」, 近些年來事業經營的頗有起色 , 心中常有嫉妒心 , 總認為他是運氣好或靠父母的資源挹注才得有所成。事實上這位「摯友」生來德性仁厚, 樂觀助人,好與人分享, 無怪乎遇困境時常天降神兵般的有貴人相助 , 對比自身的「貪嗔癡」,真是慚愧不已 。
年近半百,才在修行黃庭禪過程中,慢慢體悟到,原來只要「把人真的做對了」,所有一切因緣自成。
「仰無愧於天 , 俯無愧於地」,本性才能自在悠游於天地之間。
本期目錄...